北投溫泉今昔談 陳 白 “彈那條悲情戀歌﹐流浪到即位(這裡)。月娘已經浮出山﹐伴阮在吐氣。啊啊啊﹐ 初戀那個人……”一九六零年代﹐日本歌曲改編的“溫泉鄉的吉他”﹐由文夏唱紅 後﹐台北的北投日夜響起這首歌﹐吸引無數懷念美好舊時光的日本觀光客﹑本地政 商要人﹑由越南來臺渡假的美國大兵﹐將六零﹑七零年代的北投捧成國際觀光地﹐ 色情樂園。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廿二日﹐時代雜誌刊載,一則美國大兵與二位女郎共浴的報導﹐使 當局決心將色情趕出北投。一九七九年十月﹐將北投二十三家期滿的妓女戶吊證廢 業﹐“摩托車載美﹐街頭快遞送”的畫面﹐漸成絕響。一九八五年﹐那卡西伴奏“ 舞女”……“陪人客搖來搖去”﹐再也無法挽救北投沒落的命運。老溫泉旅館新薈 芳﹑神泉閣等相繼關門﹐目前只剩下瀧乃湯(原天狗庵﹐但館址不一樣﹐二零零二 年三月決定于原址改建全新溫泉旅館﹑逸坉旅館(原星乃湯)﹑吟松閣及一九九八 年老店新開的北投溫泉博物館﹑親水露天溫泉(兩者原為北投公共浴場)延續溫泉 文化。 最早發現溫泉的是凱達格蘭族八頭(北投)社人﹐隨後中國海盜及漁民﹑日本倭寇 ﹑西班牙人﹑荷蘭人﹑明鄭部將﹑清代移民﹑日本人相繼入駐。平埔族是否洗溫泉 ﹖不詳。漢人視之為瘴氣毒水﹐肯定是不洗的。 一八九四年﹐德國人奎利(Quely)發現北投溫泉的妙用。次年﹐清廷割臺﹐平田源 治在北投泡足溫泉湯後﹐認為泉質極佳﹐具商業開發價值。一八九六年三月﹐他在 此地開設天狗庵﹐正式啟動北投和台灣的溫泉文化。 一九零五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軍方在北投設立“陸軍療養所”﹐供作旅順運臺 的傷兵療養地。同年﹐台北仕紳興建鐵乃湯﹐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一九一三年﹐ 台北廳建成北投公共浴場及北投公園。一九一六年淡水鐵路新北投支線啟用﹐帶來 更多遊客。一九二三年﹐為迎接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訪臺﹐擴建公共浴 場。二戰末期北投地區成為日軍專用慰安所。 光復後﹐台北政府接收公共浴場﹐北投當時屬於台北縣﹐浴場部份為台北縣議會當 作招待所。一九四九年﹐陽明山民眾服務站及北投光明派出所取得公共浴場二樓的 使用權﹐並曾一度租予長宏影視公司使用。一九八八年前述單位遷出﹐公共浴場荒 廢﹐年久失修﹐漸漸埋在長草枯木叢中。 日治初期﹐較有名的溫泉旅館有日式的天狗庵﹑星乃湯﹑花月﹑大和﹑初春﹑新高 ﹑丸新﹑祗園﹑友鶴﹑藤屋﹑新松島﹑養氣閣﹑吟松閣等。臺式的有新薈芳﹑清秀 閣﹑新泉閣﹑新樂園﹐沂水園﹑別館﹑上湯等。供應各種式樣的酒菜。 北投溫泉的水質良好﹐依溫度﹑泉質﹑分為三種﹕ 一﹕瀧乃湯﹕透明酸性泉﹐水溫攝氏六十八度﹐含酸性明礬﹑綠礬和微量的放射性 鐳﹐有治療潰瘍﹑風濕﹑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皮膚病﹑動脈硬化等病之療效。 二﹕鐵乃湯﹕無味透明純泉﹐水溫約五十九度﹐可飲用﹐可治風濕症﹑神經病﹑粘 膜炎症﹐並可消除疲勞。 三﹕星乃湯﹕硫磺泉﹐為含硫化物的純酸性泉﹐水溫約四十一度﹐對婦科病﹑風濕 病﹐身體疲勞等症狀具療效。 有溫泉就有粉味。藝妓來自琉球﹑日本﹑韓國。以及本地人﹑原住民﹐琉球來的藝 妓當時稱為“商女”或“琉球女”﹐在台灣構成一股龐大的情色勢力。北投藝妓管 理所曾在一九三零年﹐訂定收費標準(含北投﹑草山兩地)﹕ 項目 時間 藝妓費用 陪酒女費用 朝花 午六至十二時﹐八節 三點二元 二元 晝花 午後零至六時﹐十四節 五點六元 三點五元 夜花 六至十二時﹐十六節 六點四元 四元 通花 一天二十四小時﹐五十節 二十元 十二點五元 夜花+明花 午後六時至隔晨七時﹐二十節 五元 半花+明花 午後九時至隔晨七時﹐十八節 四點五元 送花(藝妓管理所酌收小費) 北投的藝妓與東京的藝妓收費標準比較﹐何者較高﹖依據朝日新聞週刊在一九八八 年出版的“價格史年表”﹐一九二九年﹐東京白山的藝妓夜渡資﹐一節(一小時)為 二元九角﹐雛妓為一元五角﹔東京新吉原嫖妓費(一等大店)為十元﹐顯然東京略高 于北投的消費額。 有了鶯鶯燕燕﹐加上三味線﹑演歌﹑能劇﹔臺式的南北管﹑丟丟銅仔﹑思想起﹑望 春風﹑月夜愁﹑白牡丹﹑悲戀的酒杯﹑港邊惜別等歌曲助興下﹐把北投裝點得夜夜 笙歌﹑燈紅酒綠。酒女﹑藝妓不夠時﹐從萬華﹑大稻□來支持﹑出場的﹐絡繹于途 。北投藝妓管理所還曾託人作了一首歡樂調﹐供客人吟唱助興。歌詞有五段﹐其中 第四段為﹕“唱歌要唱歡樂調﹐北投的涌泉。泡過溫泉來吃飯吧﹐小酌一下﹐湯煙 味中﹐來吧﹗歡樂﹐歡樂﹐互相牽掛的是相思樹。” 北投溫泉出過幾個名人。第一個是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十六年)杭州人郁永河﹐他到 北投採硫磺﹐留下“裨海紀游”﹐成為目前研究台灣平浦族的重要史料。第二個為 一六九九年企圖聯合中部吞霄社反抗清廷﹑漢人的北投社頭目冰冷﹐他的下場是被 官兵誘殺。 一八九六年﹐日人平田源吾開設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一九零五年﹐在 臺任教的岡本要八郎發現北投石含有鐳放射能源﹐可使底片感光﹐對人體有益處。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孫逸仙與胡漢民應日本官員邀請訪臺﹐曾赴北投公共浴場泡湯 。當時吃的定食午餐為生魚片﹑燒魚﹑甘煮雞肉﹑青菜及蛤仔湯。 一九二三年四月﹐裕仁皇太子訪臺﹐曾到訪北投﹐依其行程﹐似未泡溫泉。兩年後 ﹐一群馬屁精特為此事﹐設立“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俗稱“太子碑”)。目前 該碑移至北投溫泉博物館旁的瀧乃湯庭院。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九年﹐岡村寧次組成“白團”﹐化名白鴻亮的富田直亮少將為 首的八十三位日本軍官﹐替國民政府陸續進行圓山軍官訓練團﹑石牌實踐學社﹑陸 軍指揮參謀大學﹐訓練國軍高級將官。“白團”成員在臺住所即是位在北投溫泉區 的前日本陸軍偕行社﹐該社址旁邊的逸村(星乃湯)﹐同被喻為北投最好的溫泉。 一九六一年﹐一位清華大學研究生以“北投石的放射能研究(Study of the Radioactivities of Hokutolite)論文﹐獲碩士學位。後來他得到諾貝爾物理獎﹐ 他的名字叫做李遠哲。 八零年代﹐色情行業被逐出了北投﹔溫泉旅館漸漸沒落。一九八八年起廢置的公共 浴場漸不為外界所知。一九九五年四月﹐溫振華教授引領一群北投國小師生戶外鄉 土教學﹐意外地發現廢館。他們發起保存古蹟﹑整建成博物館的請願活動。北投居 民﹑北投社雜誌社﹑八顯裡仁協會相繼加入﹐聯手推動﹐終於在一九九六年四月二 日獲台北市市政會議通過﹐提報為三級古蹟﹔次年二月二十日﹐內政部公告列為第 三級古蹟。台北市政府編列整建經費﹐于一九九八年十月三十一日開放“北投溫泉 博物館”及二零零一年五月一日外包民營的親水露天溫泉﹐二零零一年七月廿一日 啟動北投泡湯專車﹐延續了具有歷史意義﹑觀光及實用價值的溫泉文化。台灣已漸 對大陸人開放觀光﹐來台北時﹐親灸一下溫泉﹐品嘗當年孫逸仙吃過的定食套餐﹐ 也足以發思古之幽情了。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