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联语趣话

 



    宋时,苏东坡同他的朋友佛印和尚谈论佛事,佛印大吹大擂什么佛力广大,佛法无边等等。躲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听见后,有意想刺一刺这个大言不惭的和尚,便写一联叫使女拿出去,让佛印对下联。
  上联是:“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知道这是挖苦自己的,但又不甘心认输,经过一阵思索,写出了下联,东坡一看下联是:“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连连称好,并说:“不但对得工整,这反戈一击也妙极了。”  

    旧时,有人为财神庙题撰楹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守令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面面相觑,无人能对。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 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十一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十二


  杨慎,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十三


  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十四


    清朝侍学士荣光,因争设津浦铁路车站,受到舆论的谴责。津门某报撰联云:芝光争设车站,求荣反辱面无光。该报悬赏征对,应者纷然,佳作有:胜保妄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又一联:载振为藏娇,千载一时名大振。联语所述均为实事,且与上联工力悉敌,一时传为笑谈。

十五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十六

    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夜里,有人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十七


  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部:“项字何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十八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十九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二十


  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二十一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二十二


  有一财主, 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二十三


  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面锣,汤汤汤汤

二十四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二十五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二十六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曾有人在土地庙写了一副对联:婆婆莫搽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拉壮丁。讽刺得入骨三分,一时传遍山城。

二十七

    一次,一群侨胞游览桂林风景,登上独秀峰,在凉亭旁休息。有人面对锦绣河山,看着这个六角亭,向同伴出了个上联:“独秀尖尖,四面八方六角。”其中嵌了三个数字。过了一会儿,一位青年侨胞站起来,两手握拳向前举起,作古代行拱手礼姿势,说:“两拳拱拱,五指二短三长。”大家都称赞对得工整自然。
 

二十八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二十

    连环式对联,就是每句的末一字,作为下句的头一字,不断接连起来,有内容,对仗工整的对联。
  从前,有个地主过生日,有个富农给写了一个加环式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餚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有个才华出众的贫民立即给对了个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茔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三十

    刘贡父善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三十一

    从前,有个县官做寿,强令百姓交寿礼,逼得百姓叫苦连天。有人便写了一副对联,给以辛
辣的讽刺:
    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票子也要,黑红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的们该死,麦未收,谷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三十

    中秋佳节,几个秀才围座谈笑,饮酒赏月。一个秀才偶得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下联怎对呢?几位秀才多次聚会也没对出。待到年关时,写上联的秀才对上了: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而且对得结构严谨,浅显明快,工整自然,不愧为一巧对。
 

三十三

    明朝清官于谦少年时候就才思敏捷。一日上学堂,母亲给他梳了个双髻,恰巧被和尚兰古春看见,便戏谑地说:“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当即回道:“狗嘴何曾长象牙。”和尚暗暗吃了一惊。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有人骂我,明天不梳双髻了。”第二天母亲便给他梳成三个髻。谁知又碰上了兰古春,和尚一见又梳成了三个髻,便又戏曰:“三角如鼓架。”于谦双立即回道:“一秃似擂槌。”兰古春见了先生,把于谦大大赞扬了一番,说:“此小儿乃国家栋梁也!”
 

三十

    据传,某年腊月,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由山东移浙江绍兴。春节即临,王羲之挥毫写了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让儿子贴于门口。不料刚贴出来,就让人悄悄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再写一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他又叫儿子贴上,不料又被一位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盗”走。眼看要过节了,门口仍空空无字。王羲之的妻子急得很。王羲之略一沉思,嘻笑着取过笔墨,又写一联。写好后,他让儿子将对联拦腰剪开,各先贴上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两纸“半联”贴出后,果然没有人再来揭了。初一黎明,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结果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街邻看了,无不称妙。
 

三十五

    金圣叹是明朝末年的人,很有学问。传说,他有一次来到一家寺院闲住。半夜起来想批点佛经。于是来见寺院住持。他说明来意后,老和尚说,我有个对子,你如果对得上,我马上说拿出佛经请你批点。当时正是半夜时分。老和尚不加思索,顺口出联: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听了,怎么也想不来下联,只得扫兴而去。清初,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而判死刑。临刑正值中秋,忽然想起那副对联应该是:中秋八月中。金圣叹高兴极了,赶忙要儿子去告知老和尚……可惜的是,对联对上了,可是金圣叹也再不能批点佛经了。

三十

    鲁迅小时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每天晚上都要对对子。一次老师出了一个对子:“独角兽”。当时有的学生对了“两头蛇”、“三脚蟾”、“百足虫”、“九头鸟”等。寿镜吾老先生都不满意。鲁迅对了个“比目鱼”。寿先生拍案叫绝,说:“独”不是数目字,但含有“单”的意味;“比”也不是数目字,却含有“双”的内蕴。两相对合,天衣无缝。

三十七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经过南方某省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时即兴写了一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他写好后,要手下官员对下联。众人煞费苦心,也对不出。当天,乾隆的一个小随从,在街上闲逛,发现这个地方的当铺特别多。他突然灵机一动,去见乾隆,并吟出一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听后,赞不绝口,立即下令嘉奖此人,并升官三级。

三十八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 、“夹”、“对”、“双”变言之。

三十

    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四十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四十一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