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导航  顾城之城论坛  →  诗人  →  〖顾城·缅怀〗  →  谁来检阅她的忧伤
  谁来检阅她的忧伤
我不在线哦!冷风里的思念 积分:19 等级:无名的小花 文章:8 积分:19 注册:2007年11月19日     楼主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  

    我不时地责备他,其实我很高兴。每天都有奇怪的事情发生。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好象拉着手,一直跑。

           -------谢烨  《我和顾城--游戏》

 

 

 

 

      作者/雍辉

 

      读完《英儿》、《顾城绝命之谜》、《我面对顾城的最后十四天》、《朦胧的死亡》,以及相关的评说,思绪很乱,生离死别的心痛让我无法入睡。

  我相信,顾城和谢烨的离去,影响的决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人的心情。

  分析顾乡和文昕的文字,应该说她们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可信的,遗憾的是作为城的姐姐和朋友,她们在述说谢烨多么宽容美好的时候,字里行间却又总是流露着刻薄与谴责。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不能不说这其间掺杂着或多或少的个人色彩。这样的一些声音,致使大家在激流岛事件中对的谢烨的评说有着太多意见的分歧,这是谢烨的不幸!!

  文昕在给李英的信中讲这件事从根上就有毛病,当年,你在最后告别顾城时,当着谢烨的面表达对顾城的感情(顾城还说出:我们命里就是一个,谢烨是我造就的),你想过谢烨会怎样吗?她让你把自己自认为是独一无二的感情在一瞬之间弄成了无独有偶,她的自尊,自信,她的感情能承受吗?她能不恨你吗?她能不报复顾城吗?

  原本,我认为文昕在这里的分析非常合理,尤其报复二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  但文昕在另一个段落里说:谢烨要在完美中毁了你们伤她的人,谢烨可以理解,但谢烨用了太多的心计。在《顾城绝命之谜》的续编中文昕写道:没有孩子之前,谢烨把他当孩子,用一种母爱的心情去欣赏他,赞叹他,迷恋他纯真自然的天性,这给了谢烨释放母性的快感。然而当她名副其实地孕育出自己心爱的孩子之后,顾城的任性和天真便完全失去了魅力,她甚至为此感到头痛和厌烦,她没心思全身贯注地望着他了,最好的办法是给他找个伴儿让他自己去玩儿,自己好专心地抚养爱子……于是谢烨想到了在国内一直疯狂热恋着顾城的英儿。所以,她又轻而易举地让顾城甚至英儿的感情进一步升温,她主动提出了接英儿来岛的计划。这一切,如设想中的一样顺利……在李英上岛以后,谢烨意识到自己从大陆招来了李英,推出了自己的丈夫这一行为的不甚而后悔了,这一切,是她自己做成的,她恨他们,却只有独饮着自酿的苦酒……而顾城,曾使谢烨感到沉重和厌倦,也并不是真的……然而,她的做法却如她一贯的为人和性格一样,颇具城府,天衣无缝,轻松自如。

  看到这里,我不仅惊愕无语了,文昕为什么要写这个续篇呢!我甚至怀疑,这是出自文昕之笔吗?还是我的眼睛有了问题?文昕强调:之所以要写续篇,是因为她得知了许多过去她不曾知道的东西。于是,一个原本在她们的笔下多处提到的无比善良美丽,温柔贤淑,知书达礼,对生活充满热情,把自己的丈夫视如一切的谢烨,在转笔之间就变成了虚荣得有深度甚至可说得上诡计多端的人了!我不仅感到愤怒!道听途说的东西毕竟会在每个人心境不同的述说下变味,以致偏离事实的真相!文昕怀疑了自己的眼睛却相信了别人的声音!这对谢烨未免太不公平!

  文昕说谢烨当初是同意李英上激流岛,而且极力支持的,一度让大多数人感到不可理喻因此得出谢烨本身对她婚姻的悲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动机。表面看来确实如此。但我更愿站在一个正常的妻子和一个正常的母亲的角度去体会:接李英上岛是个事实,但让李英上岛过所谓的三人行生活,决不是谢烨的初衷!她和顾城有了爱的结晶,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在875月离开北京应邀赴德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之前,他们的生活是让人羡慕至极的,夫妻之间都没有发生过哪怕是一次微小的争执)。谁都知道,顾城离开谢烨会六神无主;谁都知道,谢烨有一句话:只要顾城在唱,我心里就有歌。顾城喜欢唱歌,谢烨曾经在歌声中弃不成声,对友人说:这样的生活真好,我真怕,有一天我失去了顾城怎么办?我不知道那样了我该怎样生活下去……”由此看来,就算后来的生活真让谢烨有偶尔的疲惫,也不至于会拿自己一生的幸福去赌她是不是厌倦了自己的丈夫!难道她意识到了自己会有外遇,和顾城过不下去,要预先把他交给这样个女人?不是,那时候尚没有这些事。

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面临劫难与毁灭?

  19903月谢烨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们现在一切都在好起来,至于城,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绘未来一些希望吧,谁知道呢?

  这个时候李英还未上岛,但从信中可以看出谢烨对未来生活已有些茫然,对婚姻的的信仰已经动摇了,再不是当年北京诗会上那个除了幸福就没有其他感觉的妻子了。不可否认-----当年离开北京时顾城和李英手握着手无视她存在的那一幕,就象一把锋利的尖刀,一直刺痛着她那颗被坚强的外表所包裹的脆弱的心!对谢烨来说,感情是绝不能含糊和苟且的,但她想作最后的努力!她在信中对李英所作的那些友好的回应,恰恰证明,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的孩子----希望能用自己的善良能够化解一切苦难!她又如何愿意相信曾经深爱自己的丈夫会说变就变,置这同甘共苦、相渝以沫多年的生活于度外而突然钟情于一个水漂的情结?!

  她急切地配合顾城让李英上岛,也正是她那种焦灼不安的心态的反应,她想亲眼求证自己的婚姻是否真如她内心所担忧的那样,已被某种不知名的东西所侵蚀!

 (注:李英是199075日上的激流岛)

  李英到了岛上后,发现激流岛根本不是想象中那种能逍遥遁世的地方,加上顾城他们的境遇和在国内时一样,一贫如洗, 没几天李就说要走,到奥克兰城里去找工作。李英这样一个第一次洗澡就指定要顾城给她送毛巾,上来就跟我们大谈精子、卵子、性冷淡,被顾城称为三年不见,就改现代派的人,怎么能呆得住?

  李英第一次要走的时候,顾城也说过:让她走吧,她和我们不是一路人。”“那时候顾城已同意她走,回北京,她噎那儿了,她太知道出国有多不容易了。

  然而,李英又磨磨蹭蹭不肯走了,她要为自己悻悻的离开找个合理的借口,以致在离开之后还在顾城心里占据一席之地。当她得到顾城的爱抚之后随即提出要走,顾城发疯了,可见顾城还是被那个是打着的幌子,其实身首异处的女人所蒙蔽。实际上,顾城爱上的,不过是一个披着纯情的外衣的假象罢了。

  那时候,谢烨已经看清了李英的面目,所以当李英问她:你知不知道顾城去我房间?谢烨冷冷地回答:你应该知道你是来做什么的!你叫他别去,他不会去的。

  有两个月,谢烨带着5个月大的孩子孤单地住在那间屋子里,而顾城却与李英在另一个山谷里享受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当谢烨心中那悲哀的预感与求证在现实中得到印证之后,在一切看似意料之中又是那样始料不及的境况下,她除了看破红尘笑对一切,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那已不是她能不能容下英儿,而是英儿能不能容得下她了,的时候了。为了顾城能够住回来,谢烨不得不把小目耳送给别人去养---这是一对悲情母子---在那样人性扭曲的日子里,小木耳是谢烨唯一的希望,同时也可以说是小木耳救了谢烨,至少可以说小目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顾城和李英所给她带来的伤害,成了她活着的唯一支柱与动力。所以谢烨在小目耳的身上倾注的不仅仅是母爱,应该还有感恩。

  19912月谢烨给家人的信中她写道:月亮那么惊心动魄地升起来。我所有的努力,每天的不安的生活在她之下摇荡着。”“我忽然发现我姥姥说的,我就是劳碌的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不是努力所能做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命运。又有:我干什么呢,我一天到晚也不知在干什么…..岛上到处是果树……我还种树,除非我疯了……

  19917月谢烨写在生日那天的家信:我不知道还应该祈求什么,可以使自己平静下来,忍耐下去……我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当然也不敢去死,不敢去承担死的责任……我不开心,更多的时候我哈哈大笑,我想在所有的笑声中让时间过去……我觉得别人可笑,自己也可笑,活得可笑,生得更可笑……”

  就象谢烨的好友朱小平和姜娜所分析的那样:她不安,她忍耐到觉得自己可笑,却不知道怎样让自己的丈夫清醒。

  1991106日:我自己是有一天过一天,木耳可以受苦,也可以挨打(顾城打过他儿子),但是我想不能让他没有期望,期望是否可以实现得天天由命,如果连期望都没有活着就根本没有意思(本来活着意义就无所谓意义)……我有了儿子,我从木耳的期望中找到了我的期望。

  趁着他们夫妇外出讲学的机会,李英还是走了。应该说,李英的走是或迟或早的事,即使谢烨让位,她也受不了岛上的寂寞之苦。

  1993712谢烨的家信中写道:我永远天性高兴,现在依旧。只是我的生活不太如意,我不是说外在的事情,我是说心里不高兴……我不是苛求的人,但是在心里我又那么不能将就……

  我想告诉他如果他愿意自杀我不反对,但是他要自杀就想找个一起死的(现在他成天就想着那个离开他的人)这个我不能帮他,因为无论他要怎么死这跟我都没有关系,和我的想法都太远了。别人是利用了他的感情,但是他也不能在别人不愿意的前提下强加于人。在要死的人面前讲道理是说不通的,我要离开他,否则我怎么生活?

  19939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烨说有人说我很傻,甚至怀疑我是否根本不爱顾城。其实我是太爱他,才为他们作了很多牺牲。唉,谁也说不清爱是什么东西。

  她承认,在英儿的事上我有很多喜怒哀乐。可见那时谢烨已把自己对顾城的感情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这个感情的升华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李英必须是和她一样真心真意没有任何杂念地爱着顾城。

  然而李英没有做到。她既要奔他们的家庭而来,又要奔热烈的西方大都市而去。

 (注:顾城和谢烨在1993317—323日回过一趟北京。)

  谢烨在最后一次回北京的时候对文昕说我是个疾恶如仇的人她也曾愤怒地质问过:我叫李英和顾城结婚,她为什么不结!她想要又不想要是什么意思!何况当时英儿是带着10000元钱和绿卡离开激流岛的,在谢烨愤怒的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谢烨所愤怒的根本不是李英的离去,她怨恨的是李英带着虚情假义的面具在把他们原本幸福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之后又不肯象她一样担起照顾顾城的重担而抽身逃走继续圆她最初的出国梦,竟还在文昕和顾乡的面前把她之所以离开的原因说成是来自谢烨的压力!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难怪谢烨会愤怒地说:英儿是太聪明了,她也太知道怎样用自己的聪明了!

  顾城在后来写忏悔录的时候,却一再地背离了自己写书的初衷。《英儿》这部过于真实坦白心迹的情爱忏悔录,再次刺伤了谢烨。书中有太多关于他和李英之间性爱的描写,顾城至死不悟,坚持认为和英儿在岛上一起生活的那段光阴,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日子感觉自己的生命已达到最和谐的状态。对于顾城一错再错的行为,我们不得不客观地分析一下,顾城迷恋的不过是李英那为了用人而随时可以付出的浅薄性爱罢了。

  李英事情过去许久了,顾城却仍在谢烨的情爱与李英的性爱间徘徊,而且明显地偏向后者,这一切谢烨来说是一种残忍的精神虐待,可以说这些也是顾城最后把谢烨推向别的男人的症结所在。

  后来,谢烨说:我的牺牲是为精神付了没有办法再过下去了,现在只要有谁说他爱我,我马上就会爱上他!

  要爱就爱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恨就要恨得死心踏地义无返顾!谢烨与顾城最后的决裂,也最终证实了谢烨性格中固执的这一弱点。在这一点上,其实她和顾城是相似的,或许,正因为太相似了,才会有命运最终不可避免的结果。

  舒婷在回忆顾城的文章里写道:我是觉得实际上人性是非常复杂的,这种一瞬间的东西,或者天性中间的东西,它的转换,外人是感觉不到的,你不能用常情来推测他们。所以说顾城是天生的杀人犯,是不对的。”“我觉得他最可怜了。他做了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情。力不从心的一个梦。谢烨很苦。所以,后来我看他的文章,我觉得他是要放谢烨走,他是准备谢烨自己生活,他要跟她离婚。”“在今天的中国文坛上,我最想念顾城,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  舒婷的文章总是质朴深情,催人泪下。

  我们爱顾城,就象人类爱美的一种本能与天性;恨他,是一种不忍却又不得不恨的悲哀。

  作家赵玫曾愤怒地指出:诗人可以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但决不能不尊重别人的生命。

  我们不希望这世上有悲剧,遗憾的是我们无法改写历史。谢烨已在青春刚刚吐露芬芳、绽放花蕾之时生命陨落、魂消香断。如果顾城不爱谢烨,为什么要去杀她;如果顾城真爱谢烨,又怎么会忍心杀她呢。当初的一切,谁也无法知晓,而谢烨和顾城也再不会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了,他们已归于永恒的沉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当我想起顾城的时候,我更加无法忘却谢烨。或许,今生来世,他们原本就是一体的吧。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悲风苦雨泪纷纷,长叹喟兮空余恨......


我们的过错在于曾经幸福过就会想要天长地久的幸福
2007-12-22 21:58:04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玛伦 积分:20 等级:无名的小花 文章:9 积分:20 注册:2007年12月16日     第 2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虽然文章题目是模仿张悦然的,起初有些觉得无趣,但看完整篇之后,我真的想感叹些什么...

对于顾城的爱,我总觉得和谢烨的有点像,把顾城当孩子.虽然我现在的年龄都比顾城去的时候的年龄小.当然,我对顾城的爱,绝对不可能与谢烨的相比.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谢烨其实是最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尽管最终她也忍受不了顾城把梦代替现实的态度而决定离开,但是能做到对顾城不仅尽妻子义务,还承担母亲,秘书,甚至女仆的责任的,世界上恐怕除了谢烨就没有第2个人了.谢烨毕竟是一个女人啊,有女人的脆弱与单薄,她的爱情太深重,深重得怕是连顾城也害怕承受,所以或许顾城更愿意选择一个简单的,浮于表面的爱,比如李某的虚假清纯及身体给他的欢娱.....但是反过来说,顾城真的不爱谢烨了吗?顾城没有谢烨是活不下去的啊,激流岛悲剧也最终说明这一点,顾城对谢烨的爱是渗入到骨髓里的吧,可能顾城自己到后期都没察觉,直到最最本能里对谢烨的爱把他惊醒了,他才慌乱起来.

谢烨的哀伤我认为我是感觉的到了,世人对她的非议我觉得是一种诗歌迷在失去顾城之后心灵扭曲的产物.李某的事,激流岛的悲剧,真的,真的,不怪谢烨.

2007-12-22 22:52:09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冷风里的思念 积分:19 等级:无名的小花 文章:8 积分:19 注册:2007年11月19日     第 3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呵呵,对读者来说,标题的印象固然重要,但对作者来说文章的内容能够切题,且表达出了她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就十分欣慰了。说到模仿,我就在新华书店看过两本书,一本名叫《爱是邪恶的》,另一本叫《爱是有毒的》,我看到这两本书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把这两本书都买下来,看看他们各自所描述的是怎样的情节,但根本没有想过去探究一下谁模仿了谁的标题。

  换个标题也许真的更好,每个人的心态使然,就此打住。(题外话了)

  感恩节来了,不知道能两位诗人做些什么,仅以以上一篇文字表达我内心的爱恋与哀思吧。


我们的过错在于曾经幸福过就会想要天长地久的幸福
2007-12-23 13:45:36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终于 积分:13 等级:无名的小花 文章:3 积分:13 注册:2007年11月25日     第 4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如果1993712谢烨的家信写了楼主文中引的话,那是非常惊人的,惊人在于更像有了一个“布置”。710日顾城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非常出色和成功地做了《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的报告并从容完美地完成了答问,令谢烨十分满意,并且此一段时间对哲学命题的专心思考,使顾城有了天地大开完全可以不自杀,自杀并非他的自然的醒悟,同时《英儿》已近脱稿,写《英儿》的过程反倒让他“想起英儿的许多好来”(《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因此此时谢烨如果对家里说这样的话,那就不像是那么简单的了,就更证实了,她一要顾城世间的成功,二要他死,在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时死最好,以留给她最大化的荣誉以及可能产生的物质财富。可以看见她在这家信里不但提醒顾城会死,而且提醒顾城死前还会去找李英让她也死,并且说自己不会帮他干这事;明明实际情况是顾城的心境正在变好想着可以不死了,而且谢烨一直是鼓励他去杀英儿的,甚至还花钱找了私人侦探,查到了英儿的地址,还和大鱼给他买了刀和电击器(顾城遗书及《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她却要这样写家信,为什么呢?就是说她还是要推动顾城死的,并且仍然准备以鼓动他去杀英儿为最好方式;她让家里(父母)对将到来的事预先有个心理准备,她这时已有大鱼,她需要让家里知道顾城是会死的,是应当弃掉的,而且很可能会去找“那个离开他的人”同死。谢烨知道顾城这时已经很有些原谅英儿了,但英儿不死还是其次,顾城不死可就麻烦了,这封信显示了谢烨的决心。英儿和顾城都死了,《英儿》书的效果就算达到极至了,同时“雷”的形象完美也达到极至。但是她本人一定不能牵涉进顾城死更不能牵涉进英儿死,那不光让《英儿》书前功尽弃,连顾城的死也将失尽应起的作用。

有大鱼的事谢烨是瞒着顾城的,瞒着的重要原因是顾城自杀已经规定好了,谢烨对此相当放心或者说有把握――顾城说死就会死,这是顾城的人品,谢烨深知,李英也相信,连顾乡都认同,以至当谢烨对她说顾城“说死不死,他不死人家怎么办”时(原始情形见《我面对的顾城十四天》),顾乡也觉得没面子,也觉得顾城怎么说话可以不算数呢?――可是坏就坏在一个闪失让顾城知道了大鱼的事!这对顾城来说比晴天霹雳还要凶,顾城一直觉得和谢烨是一体的,以至连英儿的事他也觉得同时是谢烨的事,英儿来谢烨全力操持,英儿走了谢烨那么地着急和难过,他觉得他死了谢烨在就是他也还在,而他不准备死了,他以为谢烨会高兴,如果谢烨仍旧认为他该死,他还是会死的。可是得知还有一个大鱼时,就成了“等我死,还有一个同谋”!(原始情形见《我面对的顾城十四天》)他依旧是念谢烨的好的,他要和谢烨离婚,唯一的要求是无论她走还是大鱼来都在离婚之后。他说然后他看他能不能过,死活他希望将只是他自己的事。他珍视和谢烨的十年婚姻,不能想象不离婚而有大鱼,不能想象谢烨和大鱼在一起了他却还要追着见她办离婚,他是最要干净明白的,他对谢烨以及英儿从来也没有过任何的隐瞒,从来也不会这么想而那么说。谢烨希望他死他是知道的,但时时并不相信,从艺术的角度看他该死他是同意的,如果从实际利益考虑要求他死,为了谢烨他也能接受,但是就难免有些伤心了。为了谢烨死或者让谢烨替他活――他这样想是想通了的,可一旦谢烨成了大鱼的人他还要为了谢烨死他就不情愿了,尽管依旧是可以死的,因为到底是跟他生活了十年的谢烨呵。谢烨对此是有信心的,直到最后她都觉得她可以并且唯她可以让顾城上天堂上天堂,让顾城下地狱下地狱,让顾城死是不难做到的,不离婚而离开就是很有力量的方式之一。谢烨不会对顾城说不离婚,没有道理,以至顾城催办离婚手续催狠了她还同顾城有了一次“相好”,并且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可爱,含泪含嗔告诫顾城离婚的话不能老说,(原始情形见《我面对的顾城十四天》106日和7日)让顾城被感情压倒又掉回到离不开她的境地,于是她离开顾城令顾城崩溃自杀的条件便愈发成熟了。作为形象来说,顾城自杀在大鱼到来之前,一切都可轻易地依旧归为《英儿》书中的原因,即由于英儿的欺骗,由于对自身不洁的忏悔,由于对英儿一往情深,由于对谢烨的亏欠、崇敬和感激……那么她的既定形象是没有问题的(顾城一时醒悟时说“她会哭,她什么都要”,就是这样,她会在顾城死后哭,会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最为灿烂动人光照千古的艺术形象――我相信谢烨是特别崇尚艺术的,于是仅此艺术理由,顾城便是死得其所了。谁叫顾城一再地说艺术真实,生活虚假,人生真谛在艺术而不在功利,人可生可死,其唯一意义在于审美之类的话呢?谢烨在此见解上甚至被顾城引为知音-见《英儿》)而如果顾城死在了大鱼到来之后,或者大鱼到来他却不死,那对谢烨来说将多么尴尬无趣,《英儿》还没出版就将过时,她寄予极高期望她的形象将成泡影。

顾城最后的遗书写得是潦草的,也就是随便让家里知道星些情况而已,他把向家里说明情况这个任务交给他的姐姐了,何况他还对谢烨抱着希望,因为他在等着谢烨一起去看孩子搬东西,他还有机会同谢烨谈话,遗书未必真的就成遗书,他未必就该死了。他在写遗书时并未明晰意识到谢烨是不要离婚的,他以为他和谢烨正在离婚的过程呢!而这个过程刚刚开始大鱼就来了!他跟谢烨认真说过的,让大鱼来在离婚完成之后,她要走也走在离婚之后呵。――于是果然如谢烨所料,顾城崩溃了。我也相信顾城在写遗书时想的只是自己的死,他崩溃了,他活不得了,可是他还没有放弃期待,还在想着最后一次见孩子,想着会同谢烨谈话。至于何以竟“打了”(顾城原话)妻子,说因为爱说因为恨,我总觉得有一时极度气愤的因素。可怜在于不仅谢烨居然也死了,而且顾城终于没有能再去看儿子一次。

是的,我也不愿意将谢烨想得这么有心机。什么机缘下人成什么样自己有时都吃惊。相信谢烨不对着顾城不会是这样的,顾城不对着谢烨也不会是这样的。人们以自己的见识和心愿推想他们,可是如果看看顾城的诗、文,一般人哪里能够企及?顾城的高度一般人看都看不到,却要以己之短见去仗量,好像我们都比他高尚而且高明,不信好好去看看《顾城文选》,然后看看我们是否有资格轻易地批评顾城不是。谢烨相比较言是特别能看见顾城的,并且欣赏了他,为他的精神照耀和激励,以至以顾城的方式看世界,以顾城的语言表达和评判。她于是站在顾城的立场,即艺术的立场审美的立场上看,她认为顾城这样一个人只有死,戏才是通顺的,才是好看的;有了这个前提,要求顾城死便不再是低下的事,反可以是高尚的事了,同时在此高度之下,设想顾城死或不死带来的种种实际利害就都合情合理了,戏因而还可以更生动,涵义更丰富。顾城和谢烨甚至包括英儿都说过他们不是过日子而是过小说,若从小说或戏或电影的角度看,谢烨对顾城这个人物的塑造是充满想法充满期待充满激情的,于是顾城不能不死,顾城的戏已经被规定好了;同时她对自己这个角色的期待更高,顾城的塑造不过是对她这一形象树立的烘托和铺垫而已。

这一点儿不是贬谢烨,就我个人言是非常钦佩热爱谢烨的,也是一种纯粹,将戏演到极至,演到忘我,演到自己都要忍不住叫好,是何等境界。有时她也顿生一重疑惑,比如她沉浸中不经意说道:“我这个人真可怕哈,干所有好事是为了最后干一件大坏事。”(原始情形见《我面对的顾城十四天》)这话是十分有分量的,她深知她在得人心上的成功,深知人们对她的好感的威力,最后的大坏事是什么呢?当时无人能知,后来看当是指顾城死了,就是说无论顾城死多大程度上由于她的推动,但是她自信会让所有人不疑惑她,因为她干了那么多好事,一直是干好事的。当然决不能说她一直干好事的原因是预备着最后干这件坏事,此时她产生了这样的自问应是一说明了她本质中的善良和明慧,二也可见那个结果在她已经相当地心里有数了。

本想就楼主文中引用的谢烨信中的一段话发表一点儿想法,没想到竟然写了这么多。打住吧。

 

2007-12-25 18:13:23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源源 积分:523 等级:版主 文章:55 积分:523 注册:2004年1月23日     第 5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死者已逝.我们不该去做出什么判断.

  他们的人生 他们的爱与伤,

   能有这些感情已经足够.


左手的快乐。右手的寂寞
2008-1-5 12:11:18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冷风里的思念 积分:19 等级:无名的小花 文章:8 积分:19 注册:2007年11月19日     第 6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TO :楼上的楼上

 

之前我已有申明过,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为了纪念诗人谢烨。(不旨在要去评价谁)。(但谢烨的事不可能只字不提顾城,谢烨的死也不可能说和顾城无关。)

对于您发出“顾城的高度一般人看都看不到,却要以己之短见去仗量,好像我们都比他高尚而且高明,不信好好去看看《顾城文选》,然后看看我们是否有资格轻易地批评顾城不是”这样的忠告,禁不住又要感叹人性的复杂。诗人很多,伟大的诗人也很多,对我来说,喜欢顾城,不因为他的成功与否、成就大小,只因为他的诗歌所体现的气质、个性。

您把“究竟是顾城害死了谢烨,还是谢烨害死了顾城”这个疑问再次推到了世人们面前。

(一)人间百态,众说纷纭,-对于您想要怎样评说“谢烨”我一点不觉讶异。

不过您以谢烨1993712日那封家信来作推断出“一个惊人的布置!”的话,我觉得您找到的这个“引子”未免太牵强。

      我们不仿就这封信再看一下:

“我永远天性高兴,现在依旧。只是我的生活不太如意,我不是说外在的事情,我是说心里不高兴……我不是苛求的人,但是在心里我又那么不能将就…… 他的那种生已经过去了,他的理想和自私是并存的。我并不后悔我的生活,我也不想诽谤他,(也许是我真的惯坏了他,我不愿意为他的秉性负责)……我离开他就想直接带了木耳和你住上一阵,最好你也去个他们家都不知道的地方,所以叫你以后别再告诉他们你的行踪。根据我的了解,他除了寸步难行以外,还是有可能伤害别人的,因为他自己一直抱着死念。所以别人奈何不了他,他什么都明白……他是不会伤害我的,因为我从来帮着他,今天是我不愿再帮他了”

我们都知道谢烨是怎样爱过顾城的,只是那时候她可能反省到自己的爱是一种超越了情爱的爱,也可以说是一种过度宽容导致的溺爱,这种宽容带给她的却是内心的无奈与折磨。善良的谢烨因为害怕顾城一直抱着死念会给别人(包括木耳)带来伤害而要离开,她甚至没有想到顾城会伤害她自己。

“……他出了事,就想回去闹……我想尽了办法,阻止他,一起写书。回来后他好了许多,好了就发现我要离开更不得了,他一分一秒地跟着我,不许我上街,不许我有任何朋友,不许我离开他半步……我不想借助任何社会的概念和舆论,我知道我离开他完全是因为我和他的秉性不能相容,他不是有意识要害我……我想告诉他如果他愿意自杀我不反对,但是他要自杀就想找个一起死的(现在他成天就想着那个离开他的人)这个我不能帮他,因为无论他要怎么死这跟我都没有关系,和我的想法都太远了。别人是利用了他的感情,但是他也不能在别人不愿意的前提下强加于人。在要死的人面前讲道理是说不通的,我要离开他,否则我怎么生活?……他不愿意迁就我,我不愿意迁就他,他甚至要我和他一起决定死念,我真想笑……一个亡命之徒,和艺术家甚至哲学家就是这么连在一起的……我也不能再累下去了……我要和木耳在一起。”

从这里,我们看到原本天性乐观的谢烨想要好好活下去却又因为顾城的“死念”以及因而无法将就着、凑合着过日子的那种受煎熬的心情。

楼上的楼上您说“可以看见她在这家信里不但提醒顾城会死,而且提醒顾城死前还会去找李英让她也死,并且说自己不会帮他干这事;明明实际情况是顾城的心境正在变好想着可以不死了,而且谢烨一直是鼓励他去杀英儿的,甚至还花钱找了私人侦探,查到了英儿的地址,还和大鱼给他买了刀和电击器。”

顾城是不是想着可以不死了?根据顾乡的《我在面对顾城的最后十四天》可以看出,顾城最后几天仍是处于清醒又迷惘,迷惘又清醒的恍惚状态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如果顾城真的“已经能够活下去了”,那么谢晔的反作用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的死与活的应该掌握在这个人自己手里,除非别人把刀搁在了你的脖子上。关于买刀和电击器一事,因为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当时买这些东西的具体时间阶段,我们无法确定此事是发生谢烨写这封信之前还是之后,也不能确定是和大鱼情人关系确立之前还是之后,(大鱼也是顾城的朋友,谢烨是什么时候和大鱼有了那种关系人们不能以自己见识和愿望去推想,也不能根据什么常理去加以推测)。我不是要回避这个问题,模棱两可的事我们不能去轻易评价。但我承认,在这件事上,谢烨固然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或许她认为这是在帮顾城,一直在帮他,但她也反省过-----“离开他……我不能不做这个决定,否则我不知道他会让我再做什么”。相信谢烨不对着顾城不会是这样的。

舒婷说过:我是觉得实际上人性是非常复杂的,这种一瞬间的东西,或者天性中间的东西,它的转换,外人是感觉不到的,你不能用常情来推测他们。”我想这一点也应该同样适用谢烨。

“他一直想着那个离开他的人”应该不单指顾城要去杀英儿一事,更多的应是指顾城对英儿的沉迷与癫狂)。然而就算是到了那样的境地下,谢烨还在为顾城对自己的伤害,作一次又一次的辩护,当时她一借助社会的概念和舆论,顾城的形象就毁了,为了顾城,她忍受着,不想借助任何外界的帮助。她想做的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离开。但她要离开并不等于就是要顾城去死。她鼓励顾城写书,就是想把顾城从那种死念中解救出来,但最后顾城所写却让她受到了更多的伤害。引《我在面对顾城的最后十四天》原话:“他是诚实,可那诚实是人受的吗?也就我能跟他过这么久了。”烨的情绪低落下来引《我在面对顾城的最后十四天》原话:“这本倒霉的书……我知道写英儿太多了伤了她,她说受不了,我就疯了,就睡不了觉……我不知道,我只有跟着心写……真真地写……写写还想起英儿不少好来。我拿我没办法……我跟她说,别难受吧,也就者本儿书了,写完我就死了,对你再残酷把我送到头儿吧……我是想让她和三木好好过,我知道谁也受不了我。”

相信谁也受不了他,这种事谁遇到都会逃避,会绝望。

谢烨在一步一步退让中最终决定要跟大鱼生活了,顾城又不答应了,谢烨似乎突然又重要起来,重要到不可言喻的地步了,重要到没有谢烨就活不下去了,到后来还发生了顾城掐谢烨一事,更加使得两个人在感情的路上背道而弛。殊不知就是顾城最后的一反常态,把谢烨逼出了自己的世界。

从李英和顾城握手道别的那一刻起,到后来李英上岛违背初衷的一切,(李英要走,顾城就要死,要疯。谢烨想去德国,顾城却说说李英不去他就不去),再后来顾城在德国得知李英出走,写下遗书,数度自杀未遂。我们真的疑惑,从李英出现后的那些年起,谢烨究竟被顾城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去了呢?那些时候,顾城还要谢烨吗?说爱一个人的时候三四年风雨无阻、锲而不舍;移情别恋时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感恩”变成了“负债”,何谓真爱?!《我在面对顾城的最后十四天》原话:“李英要和我结婚的……”弟眼大睁着,脸微颤着跟我说;好象吐每一个字都忍着痛似的。)如果李英当年没有走,那么顾城为她挣了白房子回来后势必和她结婚,他口口声声当圣母一样看待的谢烨将何去何从?继续维持这样“三人行”的生活还是面临离婚和被抛弃的未知命运?!

由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顾城对自己给谢烨带来多大伤害浑然不觉,最后觉察到了却还要由着性子去折腾,折腾自己,折腾谢烨。这样的感情还能让谢烨再相信,还能不让谢烨觉得恐惧吗?谢烨是要放弃顾城了。顾城做什么她都不想管了,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正常的女人,她应该有选择自己命运,好好活下去的权利。如果说顾城的死她也有错的话,错就错在她不愿意再帮他了,她也没办法再救他了。“她见死不救了”-----这个,或许就是您所指-----《我在面对顾城的最后十四天》原话:烨没头没脑地笑道:“真可怕哈,我这个人,干所有好事是为了最后干一件大坏事。”中的那件“大坏事”吧。

事实上,直到最后谢烨想到的还是要帮顾城开始新的生活。《我在面对顾城的最后十四天》原话:烨说她想的就是和大X把日常生活安顿好,有一个基础才能把顾城支起来。她说顾城不必去学英语,学开车,学打字,那是浪费; “不是多余吗?我都可以帮她做的呀!”……“他这样的就应该有大财团支着耶!等我和大X把生活定下来了,我可以去给他呼吁去!烨的神情很肯定。

试想,如果最后顾城不那么写,不要那么固执地为着自己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为谢烨想想,或者再退一步说,顾城不要抓着“离不离婚”“干不干净”的面子问题跟自己过不去一切不都就扭转乾坤了吗? 顾城,为什么呢?精神王国里那点东西,真值得用自己和曾深爱过的人的性命去成就吗?

这是一封家信,是谢烨在生离死别的阴影笼罩下的真情流露。您却从能从这样的文字里看到“重重杀机”,得出谢烨下定决心要顾城死”、“顾城不死就麻烦了”“她一要顾城世间的成功,二要他死,在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时死最好,以留给她最大化的荣誉以及可能产生的物质财富”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伟大结论!不得不说,您抛开一切把顾城放到一个“神”的高度去看问题,眼里自然只能看到别人对顾城的伤害了,爱一个人,可以接纳和包涵他的所有优点以及缺点,但不能因此泯灭良心、无视法律。

顾城一辈子都穷。一向为了这个钱犯愁舒婷忆顾城)谢烨若是爱财至此,何以要和顾城艰难扶持、炼狱十年呢。“如果这都不算爱,还有什么好悲哀?!”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去分析她为什么最后会犯下一个“过错“,但绝不能用一个人的一次过错去判断一个人一生的形象。主观意识太强,经常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疑人偷斧”的故事留给后人的警示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如果顾城在给了谢烨诸多伤害之后甚至仍可以回过头来说他是爱谢烨的,那么谢烨为顾城含莘茹苦的一生为什么要被定义为‘艺术’了呢?不错,顾城他是以为他把谢烨给“打”了,但他不也在朋友的面前说过:“我迟早要杀了谢烨!”吗?现实中的他不是在履行他在《英儿》中早就作出的死亡承诺的同时,却把死亡强加给了深曾爱过你的谢烨了吗?这么多年来,我们甚至想原谅顾城的伤人之罪,(只可惜法不容情,“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为谢烨背负虚伪的罪名喊一声冤呢?难道,顾城只有为英儿死了,为着《英儿》那本书死了,才能算是死得其所了吗?!

十四年过去了,当我们还在为这个沉重的话题争论不休的时候,真正的罪魁祸首踩着诗人性命铺就的血路,早将那些“流过”的岁月一本又一本地“真实地公布于众” 许多年了,依然不失人和诗都很清纯

我们,是一群笨蛋。


我们的过错在于曾经幸福过就会想要天长地久的幸福
2008-1-7 18:51:31   举报 |  |  顶端
我不在线哦!冷风里的思念 积分:19 等级:无名的小花 文章:8 积分:19 注册:2007年11月19日     第 7 楼 个人展示 | QQ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 加为好友

写得仓促,纠正以下几处字词错误:

1.原文:然而,李英又磨磨蹭蹭不肯走了,

修正:去掉“然而、又”三个字

2.顾城在给了谢烨诸多伤害之后甚至仍可以回过头来说他是爱谢烨的

修正:去掉“甚至”两个字

3.却把死亡强加给了深曾爱过你的谢烨

修正:把“你”字改为“他”字

 


我们的过错在于曾经幸福过就会想要天长地久的幸福
2008-1-7 19:11:15   举报 |  |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