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频道  |  爱筵论坛  |  爱筵博客  |  给我留言  |    好书下载  | 
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是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爱筵-舒伯特
    
舒伯特

         更新时间:2006-4-14 

  

  舒伯特短短的一生像一支和諧的練習曲。他以那麽多優美歡快的作品聞名,但又遭到一連串的讓人憂愁的失望、苦惱和貧窮。他生在維也納一個貧窮的教師家裏,舒伯特從未受過完整的音樂教育。他的天才非常豐富,在1808年十一歲就被選入教堂的唱詩班。幾年以後他開始作曲,當時他窮得連紙都買不起。但他依然不屈不撓。

  令人傷心的是,音樂幾乎沒有爲作曲家帶來任何收入。舒伯特短暫的一生默默無聞地過去了,他思想和信仰的許多細節沒有人知道。但是顯然是對神的信心在那些苦惱的歲月裏一直支撐著他精神。他親密的朋友安森姆?哈頓布瑞納寫道:“舒伯特有虔誠的天性,並且堅定的相信神和靈魂的不朽。他的宗教感也清晰的流露在他的許多歌曲中。在缺乏時他從未因此喪失勇氣;而在寬裕時他也很樂意與請求施捨的人分享。”

 

  一年輕的朋友有次回憶舒伯特對他人是何等的體貼時說:“這表明他母親用偉大的關懷和媽媽的溫柔爲舒伯特打下了宗教感情和公義正直的基礎,並用這些充滿他年輕的心。”
他父親的信心也顯明在舒伯特過早去世不久後,他寫給另一個兒子的慰問信中。這位父親諄諄教誨兒子“要在神面前尋求安慰,忍受任何通過神智慧的旨意而臨到我們的苦難,堅決順服他聖潔的意志。任何遭遇都應使我們深信神的智慧和良善,並給我們帶來寧靜。因此要默默的向神吸取勇氣和信心。他會給你力量不致屈服,他也會祝福你一個快樂的將來。”
舒伯特加入小教堂合唱團時,他獲准進入帝國皇家城市神學院,並得以參加神父講座。傳記作家們注意到,他的音樂老師帕?霍澤爾鼓勵他寫一些教堂音樂時,“這個男孩不需要多少催促。”他的朋友安東?霍紮菲提起過舒伯特曾寫一首關於神的全能的長詩。不幸的是,這首詩已經失蹤了。他的朋友哈頓布瑞爾回憶起有次問舒伯特:“是否想給散文配上音樂,並且爲此選了一段經文約6:58:‘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了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他用二十四小節精彩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至今仍然作爲一件珍貴的紀念品保存著。他選用了神聖的E大調並給經文配上女高音,並伴隨著男低音的裝飾。”
  舒伯特多次在信中提到自己的信心,爲自己的恩賜感謝神。1825年,他寫信回家描述了聽衆對新寫的聖樂的反應。它“打動了每一個靈魂使其變得虔誠。”他總結道,“我認爲這是由於事實上我從未強迫我的虔誠,也從未強迫自己寫作讚美詩或禱告,除非它不知不覺征服了我;但是這時候通常是正確而真實的虔誠。”其他信件展示了他性格的各個側面,在一封信中他幽默的應用了聖經的經文並從弟兄那裏籌得資金,“有兩件衣服的應該分一件給一無所有的窮人。”在另一封信中,他悲歎某些音樂“在人們心中不是愛而瘋狂,激起的輕蔑的笑聲而不是把心思意念轉向神。”還有一封信中,抒發了他極度的憤慨,因爲見人們修建十字架和禮拜堂來紀念一場血戰發生的地方。“這些神聖的象徵被有意識的部分用與紀念、部分用於抵償可怕的罪惡。哦,親愛的基督,還有多少羞恥的行爲要盜用你的名義、對於這其中有人類邪惡的最令人信服的見證——他們到處是豎起木頭和石頭的偶像,如同在說:‘看啦,我們正在用褻瀆的腳踐踏神完美的創造。還有什麽能阻止我們摧毀其餘普通的人類?’”
  1816年舒伯特開始記日記,記錄下在孤寂中浮現出來的點滴思緒:“人帶著信心來到這個世界上,信心遠遠超出知識和理解,因爲要理解什麽首先得相信它。原因僅僅是經過分析的信仰。”深陷在貧困中的他有次寫道:“一個人毫無怨言的忍受不幸,但他的感受只能更加敏銳。這就是爲什麽神要賦予我們同情心?”
  另一次他寫道:“世界像個舞臺,每個人都在扮演角色。讚揚和譴責和隨後出現在未來的世界中。”日復一日的困難讓舒伯特把盼望投向神:“有時我好象根本不屬於這個世界。”舒伯特的音樂本身最清楚的表明了作曲的信仰,他的傳記作家佩基·伍德福得指出,儘管缺乏舒伯特生活和信仰的細節記載,但所有他的音樂無不含有“熱烈的屬靈生命”他寫道:“尤其是他的讚美詩,暗示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人。”
  音樂史學家卡爾·A·亞伯蘭,寫到舒伯特偉大的彌撒曲最後一篇時說:“當然不可能懷疑他衷心的虔誠和敬畏的謙卑,這點甚至閃現在所存彌撒曲中最氣勢磅礴最激情澎湃的一部——“降E大調”的字裏行間,只有一個敬虔的靈才能提醒舒伯特在《榮耀》的開頭時單單讓合唱團呼喊出來,如同絕望的荒野一樣。只有內心渴望神的幫助和釋放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完美的樂章。晚年的舒伯特(彌撒曲寫作於他逝世前六個月)在《Kyrie》末尾長長的,懇求的啜泣所體現籠罩一切的傷感……這部彌撒曲無疑是強烈的宗教虔誠的表達。”這部作品感動了奧斯卡·畢寫道:“這支歌就是基督的化身,而整個合唱團仿佛被釘上了十字架。”

  據著名的男中音迪特奇·費希·迪考說,“戰勝死亡是舒伯特Novails配樂的主旋律。”研究舒伯特的歌曲時他寫道:“舒伯特和這種現象的鬥爭在這兒顯然是信心的個人體驗。”舒伯特寫了大量的聖樂,並且變幻無窮。其中有《獻給信、望、愛的讚美詩》,聖劇《Miriam的勝利之歌》,還有《獻給聖靈的讚美詩》,看上去作曲家爲此費盡苦心。此外,舒伯特還留下一部沒有完成的復活節劇,是根據聖經上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故事寫作的。也許是因爲他從來沒有由於工作而被限制在一個特定的教會,他屬靈的生活是獨特而個人的,正如他獨一無二自學成才的音樂天賦一樣。在他困苦患難的悲慘一生中,正是天性對神的信心和神賜予的才能兩種因素的結合,使得他沒有掌聲和喝彩的情形下依然創造出許多我們今天珍惜的傑作。
上一篇文章:簡論神的“恩典”
文章录入:
蒙恩
责任编辑:
无名
“约”与“法”
附录:
本站声明站内大量资料均从网上搜集及主内同道惠寄提供,若侵犯版权,请来函告知,以迅速更正。本站为非盈利站点,版权归基督所有,意在与广大信众共享神恩,向世人见证主的福音真理。欢迎浏览或转载,如发现有链接问题请及时来信联系。谢谢您的支持!(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观看,IE 5.0以上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