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2002年10月11)
主 办:边缘者文化工作室
名誉主编:韩 苏
执行主编:陈 远
制 作:王军锋
投稿信箱:bianyuanzhe@163.com
打包下载本期:→ 下载
声明:本刊所有文章,版权归作
者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自《边缘》
文化网刊。
:: 编辑手记 ::

    不知不觉又到了深秋时节,心中忽然涌上一句古人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或许是悲秋,不尽长江的意向迟迟没有涌上心头。
    曾经有不少朋友问过我,边缘有没有一个标准?如果有,它的标准是什麽?这个问题让我感到为难。因为,我不想人为地为边缘制定一个标准。一种事物一旦定型,就难免僵化。但是,我仍然在边缘第二期的编辑手记中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个回答。现在想起来,那个回答其实是模糊的,至少,他没有确切的表达出我创办这份刊物的意图。我就这样轻易的推翻了自己。
    边缘应该是什末样子呢?首先,它是开放的,不保守,不狭隘,不排斥异己;其次,它是多元的,也就是说,它不搞小圈子,不搞山头主义,除了长篇大论,还会有短小精悍的随笔。当然,这个多元也并非漫无边际,边缘的界限就是仅限于社科人文,它的特点是想揉合《读书》和《随笔》。第三,边缘既不厚古薄今,也不薄古厚今,有的朋友反映说边缘有一种“惟过去论”的倾向,恐怕是一种误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边缘所选的文章,如果能对当下有所启迪,则编者深感欣慰。说句很俗也很滥的话: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不用多说。从这个层面上讲,好话无需多讲,到是批判和建设在这个时代才显得有点缺席。鉴于此,边缘立足于知识分子的职责,谨守自由主义的理念,希望在这个沉默的年代中发出自己的声响。
    拉拉杂杂又说了这末多,不知道读者诸君能否满意。另外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一是本刊人员有限,来稿不能一一回复,亦无力支付稿酬,希望支持边缘的师长学友谅解。二是诗歌栏目由胡蔚中兄主持,他的信箱是hzyhh@hzcnc.com
目 录

::边缘视点::

SHIDIAN

陈远:从胡适日记中的一则剪报谈起
陈永苗:打破铁屋的门窗
陈璧生:挽救时代的尊严与良知
锥子:云南大学——被遗忘与被损害的
高为:远交近不攻 远攻近不交
武炳新:反叛的意味

::书人茶话::

CHAHUA

孙国亮:《青年杂志》与1915年的上海
刘自立:教我如何来想他
朴素:现代中国之知识分子与国家
袁勇:读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居住……》
孟庆德:闲话张爱铃(信手拈书之十二)
杜霞:李南诗印象:和落日晚钟同时抵达
梁艳萍:苏小和诗歌《中文形式》小论
念长:思想置于刀刃之上,流出的是血

::小  说::

XIAOSHUO

庞华坚:谁的爱情不幽默  
云 亮:凤 与 凰 (一)
云 亮:凤 与 凰 (二)
云 亮:凤 与 凰 (三)

::随  笔::

SUIBI

殷龙龙:黑暗之墙——触摸云枫的画
尚冰雪:关于写作的若干笔记
韩 苏:英 雄
宝 贝:爱情不在服务区:他逝去了...
无 益:寻找古建筑
秋高气爽:腹有诗书气自华    
张玉明:关于沈浩波诗歌的几条阅读札记

::焦 点::

JIAODIAN

肖雪慧:不谈使命谈职责
陈璧生: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   

::访谈::

FANGTAN
访青年学者、作家摩罗
陈远访谈:废墟是我的背景色,歌唱是我的表达方式

::诗  歌::

SHIGE

沈浩波的诗
泉子的诗
黄海的诗
张玉明的诗
周公度的诗

::争论::

ZHENGLUN

  张宝明:“自尊.自恋.自大”情结下的“包办”
  陈璧生:林贤治先生“包办”了什么?
  直言:陈远,你是不是在做秀?
  陈远:我的回答
主办:边缘者文化工作室 感谢光临!
Copyright @ 2001-2002 边缘者 All rights reserved.
边缘者: www.bianyuan.net
y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