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
注册
或
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
→
流放地论坛
→
诗歌论坛
→陶春2004诗选
关于
陶春2004诗选
的回复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四川的吗?欢迎你
2004-7-13 21:32:44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永波兄好!这里很热闹哦!握手。有时间也请光临存在论坛http://dl.netsh.com/bbs/508040
2004-7-13 21:42:04
寒馨
注册:2003-7-8 17:43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一种熟悉的味道
2004-7-14 16:17:20
长笛手
注册:2004-7-8 09:25
等级:用户
QQ
寒馨,真是女性的评论!:)
2004-7-14 17:20:20
蝼冢
注册:2003-6-28 13:04
等级:管理员
QQ
陶春兄
欢迎欢迎,这组应该挂上
2004-7-14 19:23:42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谢楼上的各位朋友阅读。蝼冢给我你的地质和幽箱,存在第5期有没有?
2004-7-14 21:31:45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和这里的诗风有点不同,好像读下来感觉有点累,色彩不太明朗,但确实是一种探索,总得感觉中国诗人没有T。S
艾略特,叶芝或奥顿的诗的旁征博引,跌宕起伏的声势,我们的方向是不是走对了?????
看来大诗人还未诞生!
2004-7-14 22:41:54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陋见,希望有人愿意讨论这个问题,请跟贴!!!!!!!!!!!!!
2004-7-14 22:43:48
蝼冢
注册:2003-6-28 13:04
等级:管理员
QQ
果兄的意见提得好。大家可以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我 个人的看法:
中国有或者没有艾略特,这种提法首先就有问题。为什么是有,或者是没有呢?无形中把参照点转移到了文化生成不同的地方上去了。中国不会有艾略特,我想以后 也不会有。但是可以有类似屈原,李白,杜甫之类的。就像中国不会有《伊利亚特》《奥德赛》。但有《诗经》《楚辞》。少数民族有《格萨尔》《江格尔》等。
2004-7-14 23:27:20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东西方思维意识的源泉不一样赛。看问题就是天壤之别。天天读艾略特,叶芝或奥顿的诗你可能也恼火。续艾略特
之后为什么洛威尔的自白派诗歌,反对学院和复古。以自身活的实在生存体验为端口进入诗歌写作。开创了一代新的诗写风格。一点个人看法,欢迎批评!
2004-7-15 0:51:30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但是这种以自身活的实在生存体验为端口进入诗歌写作,有个前提,同样需要严肃的创造精神指引,还有对活的人类文化或文明传统的自觉领会。即对本土和本土外的意识眼光的综合培育。这种克服差异,走向同时和同构特征 的创造行动,歌德称之为世界眼光或世界文学。而不是以狭隘的地方文艺主流为评判标准。如果中国相对于世界地球,他也只是一个特定的语言地区。5000多年的专制已经严重伤害了汉语的表达、叙诉和能指力。要恢复他的言说和命名的火焰却然需要漫长的努力。时间的三个纬度,以时间现在敞开,聚拢时间的过去和时间未来的大诗人还未诞生,但是也许正走在路上。。。。
2004-7-15 1:40:16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虽然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在思维创作模式上有不同的诠释角度,从五四以来,(补充一点我上文所指的就是这以后的80年)现代诗一直在探索,探索的代价就是西化。毋庸至疑的是有成就的现代诗人都很大程度上受西方诗歌影响。这是不得已的办法,白话文的出现,不可能再像唐诗宋词元曲那样走老路,但自己又没有新路可走,唯一一条就是学习西方的诗歌创作方法。我是赞成这种借鉴的,我也正在从事这种译介工作,但问题不在西化本身有什么问题,而在我们的诗人在选择借鉴国外诗歌的技巧时不能抛弃诗歌的宗旨,诗歌毕竟不是散文或小说,在选择入诗的题材时还是要小心,尤其是在国内有影响的诗人,我们应该为下一代树立一个好的诗歌氛围。本人前些日子有幸陪同一位外国诗人参加上海的民间诗人聚会,翻其诗稿刊物,我大为吃惊,词不能入耳,语不忍闻。这是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另外,一些编辑的僵化与对传统模式膜拜,导致了中国现代诗歌成为不受中外学者关注的鸡肋,我们确实与国外的诗歌有很长一段距离,原因何在?
2004-7-15 8:46:03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距离只能说是相对的。就目前来说从五四以来,国内的现代诗探索,不论是以隐形的或显形的方式,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极少部分优秀诗人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来的技术、语言、意识和创造精神已经达到了一个客观的高度,绝不亚于国外诗歌发达地区堪称优秀的评判标准。因为不论是西方诗歌或是拉美诗歌或是亚洲诗歌等等,都属于构造世界诗歌传统秩序的一个部分。只能说差异肯定存在,并且在所难免。这是由于诗歌的即在内又在外的特殊的视觉宗旨所确立的。选择入诗的题材肯定是诗人的自由。但处理题材却必须有个创作的度。“词不能入耳,语不忍闻”
你说的是某些打作口语写作诗歌的幌子,实际在哗众取宠,混淆视听,获取实用目的论调,将诗歌纳入纯粹的外部世界的身体行为与喧嚣企图,这正是专制话语体系扭曲的旧恶势力嘴脸,进入骨子和血液里死灰复燃的体现。翻开每一个时代现场所固有的黑暗,也恰恰是诗歌获得话语拯救的源泉。
2004-7-15 14:22:55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我很赞赏陶兄的评论与语言技巧,看来你还是很有抱负的,我觉得诗歌不能像小说,散文那样写,诗以言志。如果你去问一些人他们在诗中要表现什么,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或理想意义,他们很难自圆其说的。陶兄也许是避重就轻了吧。
我很乐意和你就这个问题交流,求同存异,这是作学问紧要的事。
2004-7-15 18:36:17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呵呵,你的问题那么大,非三言两语可释哟。但是我想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写作者他肯定清楚在诗中要表现什么。有什么现实或理想意义的。比如在楼上我的哪手《春节之夜〉命名了“年”这个传统节日的主角已经被西方工业文明表面的繁荣掩盖或杀戮,痛苦之神的缺席,导致“没有一个业已丧失了敬畏根性的种族/思维!运行正常/”如同此刻,返身
仰望抽空了地域节日
内质图像的血液
丧失了源头的诉说的果敢
要求承接与重建
多元传统活力的闪电
真真切切,在良知的头顶炸响霹雳”这也许是作品表现的另一维度的现实意义。“诗以言志”或载道,这个问题我保持我沉默的反对。不全然这样,原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几千年已经被体制歪曲成了另一种离诗很远的东西。需要纠正。
-------------------------
用户陶春于2004-7-15 20:35:37对本文进行了编辑
2004-7-15 20:30:59
蝼冢
注册:2003-6-28 13:04
等级:管理员
QQ
探讨的很好。其他兄弟也发表发表意见啊~
另外,一些编辑的僵化与对传统模式膜拜,导致了中国现代诗歌成为不受中外学者关注的鸡肋,我们确实与国外的诗歌有很长一段距离,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果兄搞翻译工作的,不妨谈谈,也好让我辈学习?!
2004-7-15 23:05:17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我对你对长诗的把握上的处理有不同的意见,觉得太长,最好能分分章节,另外是否能够在用典上花点工夫,这样可以省掉不必要的笔墨,而且意味也会加深。古人适当的用典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的感觉你们似乎都在走这条路,我写诗很早,但忙于其他事,写得不多,最近有点空闲也就涂鸦几句,我对后现代的诗歌,与心理描写的诗歌有点兴趣,一来自己现在要译诗,选取外国诗人确实很重要,我最近翻译澳大利亚诗人的作品也只是想练笔,真真的方向还是后现代的。写诗确实不易,训练交流是很重要的,我的感觉你们的诗都在走一条路,也许就是你们说的第三条道路,但叙事的比重偏大,在词语文本上花了过多力气。
2004-7-15 23:38:25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意见收下。叙事的比重我想是取决于题材本身。主要是尝试纳入各种综合因素。找到自身的抒写优势。呵呵。。。有些力气是必须花的。丝毫加不得假水。
2004-7-16 0:32:50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就诗论诗,相互砥砺,才能出精品,有机会交流一下创作体会,四川是个宝地,人文氛围好,思想活跃。
2004-7-16 9:54:51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你的东西可以多铁一点在存在论坛上塞。四川的非非论坛也可以去发帖:http://dl.netsh.com/bbs/511815/
2004-7-16 11:46:06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好的,我可以从这里转贴几首,交流中互相学习。
2004-7-16 18:58:07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蝼家兄弟,你可以谈谈感想,我也只是陋见,我曾与一位文学教授交流过诗歌翻译,他在谈及中国现代诗时说,这似乎只有青年人的喜欢作的事,他说韩东不错,但失望之情留于言表,我当时也有同感,主要是看了些权威刊物上的诗歌还是老套,政治色彩浓了些,农村题材太多,都似乎是相同的复制品。现在的民刊有些作品成就要高于那些刊物。这就是我那样说的原因。
2004-7-16 19:09:45
蝼冢
注册:2003-6-28 13:04
等级:管理员
QQ
哈哈
那位文学教授我担心他---
担心他====
哈哈不说了
2004-7-16 20:24:27
陶春
注册:2004-7-13 20:51
等级:用户
“权威刊物上的诗歌还是老套,政治色彩浓了些,农村题材太多,都似乎是相同的复制品。现在的民刊有些作品成就要高于那些刊物。这就是我那样说的原因。”所以诗歌之外的大的环境和气候,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制约已经不能阻止诗歌自身的自由行动和呼吸。民间诗刊、诗报、网络论坛风起云涌,泥沙俱下。召唤诗歌确立自我意识复苏的时代相比80年代的表面繁荣更复杂更具考验,同时也更具有真正的生机。
2004-7-16 21:59:37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言之有理,诗歌是严肃的艺术,在时下媚俗猖獗,抬轿盛行的诗风下,真真像你那样认真为学,艰辛可想而知,流放地还是不错的交流的地方,马老师,寒馨等个班竹敬业精神和对诗歌使命感是让我敬佩的。他们为大家建立了很好交流平台,希望它越办越好。
2004-7-16 23:18:40
一共有29篇,当前:1/2 [
1
] [
2
]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转到第
页
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