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诗歌论坛→姜超评晓书的诗
  本文为 晓书 收藏  总点击数:25  本周点击数:1  回复:2
   贴子主题:姜超评晓书的诗
晓书
注册:2003-11-30 19:08
等级:用户
姜超评晓书的诗

                                大璞不雕 清音个唱
                                                     

                                             ----赏读邵晓书诗歌
                                            

                                                      姜 超


  青泽流盈,纤条披绿,是时赏读晓书近三年的诗作,心情在阳春烟景之外倍觉畅达。稚子般的晓书潜心诗学,头顶纯洁的雪花,从遥远的黑龙江一路行来,沿途留下一排在他乡思索的足迹。生于八十年代的晓书当属新锐诗人,尽管在龙江诗坛还未著大名,但其诗学建树甚为可观,伟大的光阴必会见证日后应该引起广泛关注的晓书。
  我与晓书缘吝两面,彼此谈诗论艺的机会也不算太多,但我对其人其文的印象极为深刻。我所熟悉的晓书,为人性情沉静,待人真诚,脉管里总是涌动着不安分的血液,办论坛,出民刊,尽心献力,颇具文学活动家的风范。晓书还正在求学修身,文学于她是心中佛、血中铁、汗中盐、泪中珠,也使她对世界、人生有了立体式的了解。也许晓书的文学个性还不那么突出,但是现在的晓书旗帜鲜明地拒绝平庸,时刻在用年轻但不浮躁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一


  诗人是扯断习惯这根线的人。晓书曾表达过这样的写作观念:“打开一扇门,就在门里,我的句子安静地出发了。”晓书起笔就表现出良好的文学感觉,坚决地远离“作文”的套路,力避带着奶味的学生调和身体写作推崇的嗲声嗲气。每一次文学上的进益,都是一次文学革新。“长期地处于一种状态,就会想到逃离”,晓书的身上没有 “80年代”流行的恶意反叛和网络流毒,具备了诗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努力,并显示出独特的个性。
  晓书的诗歌具有朴素、敏锐的感受力,直抵事物的本质,最快地洞察人类的情感。“在双手蒙于双眼的黑暗中假想/我是个涉水者”(《涉水》)。
生活就在我们周围,而对空疏无心者来说生活是在别处,晓书的眼力非凡,总是能剔除多余的东西,从纷繁的表象中找寻到久违的诗意。茫茫诗界,写诗者多哉,但名比身先行废去的更多矣,晓书不玩弄感觉,也拒绝复述小感觉、小意象、小情调,尊崇自己的本性,不盲从,不随大流,老老实实地观察生活、还原本色,倒也令人刮目相看,她通过守持自己的心性塑造了自己的个性。
  “我觉得姥姥家的粮囤像坟墓/埋了姥姥/也将埋了姥爷”(《粮囤》),表达了诗人对农业深切的思考,以及对人本价值的痛惜。且看《这些日子下雨》一诗,“那些在房顶生病的木头/丝毫没有改变”、“等待黄昏点燃潮湿的蜡烛/然后写下宿命、雨、黄昏”,数字化时代下迷茫的心事苍茫难解,物质的烛照也有愧对精神世界的尴尬时刻,命运的灰暗如影如形地追人思虑、迫人挣扎。“它不要下雨/它在雨中看天/黑色渐渐地淡得发白”(《早晨下雨的阴谋》);“神坐在树桩上/神说我没有了家/神说还好/我还有一张凳子”(《凳子》);此类篇什散逸着幽幽“鬼气”,其灵魂里的凉意穿越了繁复的世俗,屏退周遭的喧嚣,托举出一个不甘于大众杂唱而要清音独吟的晓书。
  “我为什么不能象蝙蝠/倒立着睡觉/我身体里的一些东西已经逆转了方向”(《生命》)。晓书的诗歌始终张扬着内在的力量,而这些人生经验能够在短短的一秒钟迅捷地印进人的脑筋。“白天的荒谬在我飘走的灵魂里继续”(《天是从哪一刻开始变亮》),晓书心绪浩茫,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受,见微知著,标举深细的体会,故能推敲出新奇的诗句,换言之,对经验的准确把握,对她来说已是上佳的修为。
  若无厚实的文化照拂与文学涵养,经验就会变成作废的履历表。白痴似的观察永远是无意义的观察,文化是认识世界有力的武器,晓书就是一个“书女”。世界的美需要发现,惯于偕书为伴、与笔交心的晓书就是一个优秀的发现者,她那双善于捕捉直觉的眼睛就驻在充满灵性的心附近。“阳光点点的铺进我的身体/水鸟把我的目光拉得很长”(《他让一场雨下到他的身体里》),晓书在此处着墨颇为精彩,巧妙地解除了人们的观察惰性,内视角下的景物知情达意,突破了单词的原始意义,平凡的事物创造了别开生面的审美状态。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已经深入晓书的骨髓,幸运的是她还在咀嚼中华文学传统的滋养。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晓书一直在研习国外的诗歌,不断拓展诗的空间,心细气静地深究人类精神的传承,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域外的诗风度她以广角镜,华夏的诗歌之树给了她舒展自己心性的能力和机会。
  晓书有首题为《穆斯林的牛》的诗:“穆斯林的牛/就要死了/它看见清水里的刀子/表情安详”。诗中西方的宗教意识和东方的超脱观念交融一体,我们从中大致可以窥视晓书在树立个性上的看法:诗在灵魂高处,诗永远是标新立异的向度。我们见到了太多的写得神神道道并且速朽的诗歌,他们很多就是晓书这个年龄段的,很多人着实下了不少功夫。我无意推举晓书做什么流派的盟主,那样会害了她。但至少我们可以静观自心,在这个世界上传达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晓书肯定也在追求文学的先锋与前卫,从其诗中我们瞧见了她的先锋观——为内心而写作,始终漫游在前瞻性、独创性、不可重复性的世界。虽谈不上戛戛独造,晓书也在用她的诗歌证明,奇装异服怪发式是害人害己的假先锋。

                                      二


  晓书的《住进木屋》,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其诗如下:“
再也不用担心那群黑鸟了
那些善良的羽毛变得
像植物般新鲜
我离天空更近
没有人提及往事
我被三月托起
交还给房子
我重新学习了说话
今天,我比风更轻
比夜更薄
我徒步就找到了我的木屋
和屋脊上我的名字 ” 

       所谓大璞不雕,清水中的芙蓉自有天然去美饰,晓书的近期诗歌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澈、单纯。把诗写得表面上深奥无比并非难事,但用平白的语言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则是高难度动作。晓书涂鸦时期的诗歌雕琢得难以解读,好在她很快跨越了这一障碍。
       清澈,是指晓书的诗歌有效地略去杂质,直达纯净。诗歌的写作乃是减法,晓书的诗歌弃去了非诗的因素,保留内在的有机联系和适度的分寸感。如“我感到植物的苏醒/感到春天在左耳上开了满园”(《我在自己的左耳中间穿洞》),省除的是个人内心意识的觉醒过程,仅言青春无敌是思考的大捷,诗意反而愈加浓重。
       真正的艺术不提倡不多不少地写出实存的全部关系,晓书有意在诗歌中造成一种间隔与省略,并且能够为读者在思考后接受。《我们来说些简单的事情》的第一节有很强的典型性,“我们来说些简单的事情/说说这个多雪的城市/和秃树桠上乌鸦动听的叫声/说说我怎么不小心/就把乌鸦写成了鸟鸦”,此诗描摹的是一对情侣在情感上冲突,其中“说说我怎么不小心/就把乌鸦写成了鸟鸦”一句,抽断的是两个人相处时言不由衷的状态。
       翻阅晓书的诗歌,似“其实我们不需要对话和句子/只需要反复/在春天的水里搓洗一个身影/直到它变成一个词语”(《我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等诗句,廖廖数语,纤毫毕现,漂亮至极,投射着很高的智慧。诗歌呈现的清澈,需要付出披沙拣金的努力,晓书正在实践着这一点。
       单纯,说的是晓书的诗歌保存着婴孩状态,词句朴实无华,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竖子,你说的对/要有一颗童心/要象孩子那样想事情”(《去看红蚂蚁》),晓书葆有一颗童心,她眼里的世界是一个蓝晶晶的清明、温馨世界,让读者感觉诗人重建了一个甜蜜而崭新的现实。
       晓书有首诗就叫《住进童话》:“很想很想住进一个童话的世界/那该是个飘雪的夜晚/空气被冥蓝的色彩浸染/雪房子在空间的远处显现/还有灯火点点/透过雪树与繁星眨眼/你是否感到神秘的温暖/是否愿意踏一串脚印走进它/跟在我的脚印后面。”全诗充盈着可爱的拙稚与迷人的单纯,尘世的温暖几欲扑面而来。
       怀有童心的人未必懵懂世事,至少晓书没有躲在象牙塔里自我陶醉地苦吟。泡在福堆儿的人也难免偶尔苍凉一瞬,晓书就有一双经过了磨难之后毫无怨恨的眼睛。试剖析“除了微笑/我不想把握什么/就像某些错误/已经勇敢的不需要原谅”(《一些事情》)的蕴涵,不难看出晓书不是躲避困厄,而是对尔虞我诈、辎珠必较等的故意淡忘,我想这应是一次艺术的降格处理。童年经验是一般写手的心灵河的源头,而晓书以童心瞩望世界,“语语皆在眼前,便是不隔”,人与自然的界限在笔下逐渐缩短,其艺术化的童心就是诗歌的孪生姐妹。“这让我更加安静和感恩/更加贴近一片雪的灵魂/像一首诗贴近一个诗人”《内心总是一片白》,这是晓书晚近的作品,我们明显感觉到她的诗歌在趋于透明和纯真。

                                 三


       诗歌是语言炼金术。晓书在语言上求索不止,谴词造句匠心独运,汉字的组合经她的调动甚为活泛。诗歌语言应是“舞蹈”,而非“走路”,因此修辞重与语法,晓书探究语言的新奇搭配,用积极修辞求得新人耳目的审美目的。唯此,她的诗歌才能不 “泯然众人矣”,才能小群山、不断超越自己。
简单地说,晓书在积极修辞上的努力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随物赋形,将无形概念变为有形的物体。这其实是对诗人形象才华的考验,晓书已经有意识地将抽象概念事物化,说的都是形象的语言。“当心疼成残月/我听到它在偷偷地哭泣”(《沉默是未知的答案》),岂有月亮在伤心哭泣之实,诗中的主角情绪氤氲,客观的景物此刻就有了人的主观情思。“我老了/像植物好久没有喝水”《我不做你的情人》,人类的缱绻不自觉地落在自然意象上。
    (二)终止判断,文字以零度身份介入自由空间。晓书将自己对人物、事物的褒贬态度赋予更大的客观性,而舍弃了饶舌的袒露。仍以《凳子》为例:“神坐在树桩上/神说我没有了家/神说还好/我还有一张凳子。”晓书着重运用的是中性语气,没有对信仰的缺失予以评判,却使作品有了冷静的气质和更大的包容量。《在旗舰店吃蛋糕》、《下雪》、《结局》等作品更像“河面冰封,水底激流”,炽热的情感在理性的梳理下,情感的动能转化为文学的势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晓书的诗歌中型词(语气)的重用,要比单纯地选择褒贬词(语气)更有价值。
    (三)移花接木,形成词与表现对象的不等式。晓书的一部分诗歌较多地夸大或缩小了词语与表现对象的距离,最具代表性的是《丁丁是条狗》,“我的姐妹很悲痛地哭了/她说她最好的朋友丁丁/死了/我问 是因为高考吗/她说/丁丁是条狗”,预设的“丁丁”与作为表现对象的“狗”和“高考”造成了错位,产生了幽默和谐谑的艺术效果。而在《甩货》一诗中,“寿衣、花圈”与“爸爸”构成了不对称的两极,讽刺之后的辛酸令人心驻阴云。
     (四)矛盾形容,将情绪更加复杂化。晓书的一些诗歌在逻辑上属自矛攻自盾,如“一个时代的背影/是个雄辩的哑巴”(《一个年代》),不难理解;“我深爱着夜/及墙上的自己的黑影子/我显得很孤独”(《孤独》),坐困愁城的人不能自拔,固执地享受着甜蜜的忧伤,这是对人类共有特性的精确描绘啊!“我接下来想说的是疲惫/在他的臂弯里/我不能安静的入睡”(《叙述》),晓书驱赶着的抒情主角总是那么紧张地跋涉在情感生活里,何时容许他们歇一歇呢?

       优秀不是一次表现,而是一贯如此。在此,还必须指出晓书诗歌的优点与缺憾几乎等长,年轻的晓书今后不要草率行文,务请精雕细刻,像绝笔创作那样珍视自己写下每篇的文字。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度宣泄一己的情绪,是晓书必须改正的症结,要让善良的灵魂超过诗句。晓书的想象力还不够宽博,有些构思还很单一、生硬,诗歌的绵密性没有得到更好的舒展。晓书甚至忽视了对多感觉的融合运用,故而她的诗歌还没有调动全部的知觉参与诗意的建设。凡此种种,提醒晓书笔畔生花,对心灵进行探险、追踪、缉拿,敏于感受,巧于表达,让倾诉成为心灵的舞蹈。想透了永远胜于无目的地蛮写,寄语邵晓书,先站高位抓关键,再站准位打“七寸”,谙熟巧比妙喻,掌握百变修辞,文字不一定令你声誉鹊起,但必定会使你的生活有滋有味。我说我的,你写你的,努力吧,晓书,牛奶和面包就在前面。




地址:(黑)绥化学院办公室   姜超  152061
电话:0455—8866697

2004-6-13 18:29:36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蝼冢
注册:2003-6-28 13:04
等级:管理员
QQ
“我觉得姥姥家的粮囤像坟墓/埋了姥姥/也将埋了姥爷”(《粮囤》)

好!!
  2004-6-13 20:39:42
寒馨
注册:2003-7-8 17:43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你的诗真的很好看:)
  2004-6-13 21:08:15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