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诗歌论坛→波兰伟大的诗人米沃什逝世
  本文为 汤养宗 收藏  总点击数:53  本周点击数:1  回复:5
   贴子主题:波兰伟大的诗人米沃什逝世
汤养宗
注册:2003-6-28 10:58
等级:管理员
波兰伟大的诗人米沃什逝世
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逝世


  诗生活通讯社(本社记者流水)2004年8月16日综合报道 波兰当地时间8月14日中午,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在其位于克拉科夫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米沃什生前患有心脏病,但据其助手阿格尼兹卡透露,这并非导致他死亡的真正原因,他表示,“米沃什是自然死亡的,他已经93岁了。令人欣慰的是,他是在家人的陪伴下离开人世的。”

  波兰总理马雷克·贝尔卡在接受波兰新闻通讯社采访时,赞誉米沃什是一个“伟大的波兰人”。他说:“米沃什用他的心和笔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展现了残酷的现实,刺痛了我们却引导着我们从善。他的逝去给我们和国家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米沃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195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权力的攫取》,该书讲述了二战后波兰知识分子的困境,米沃什也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国际声誉。尽管如此,那时也是米沃什备感孤独的时期,他说自己曾数次想过自杀。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在故乡遭禁,外国读者知道他的也不多。

  曾经翻译过米沃什诗歌的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罗伯特·汉斯说:“米沃什是20世纪许多关键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是带着独特而思辨的眼光看待这些事件的。”米沃什的诗歌题材广泛,他把传统的波兰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富于哲理,形成了一种坚实硬朗的诗风。2001年,米沃什在接受波兰某周刊采访时曾经说过:“你如何在描写苦难的同时,又对罪恶表示认同?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个世界是令人恐惧的,惟一正确的态度似乎就是否定它。”在谈论自己诗歌的价值时,他说:“诗最重要的特质是给人生经验一种肯定的评价。我们这个世纪的诗,包括我自己的作品,都有着过多的否定和虚无。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悲哀,每当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人生存充满恐怖和苦难时,诗人们眼中的世界便成为黑暗一团,聚集着各种冷漠残暴的力量。然而,在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我常看到人性的崇高和善良,在危险时刻发挥了激浊扬清的作用。我的作品多少表达出我对人类美德的感恩之情,因此,我自认我写的诗还有点价值。”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米沃什的诺贝尔奖获奖评语中提及,按照他的见解,一位作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向读他作品的人,展示出一个能使其生活变得更热情的空间”,亦即“使我们免于像银河一般的死寂”。

  米沃什在流亡期间,时时感受到一种身处异乡的失落感,他的作品常常以回忆为主题,这些对往事的追忆充满了困惑和忧伤。此外,他也经常探索其作品深处存在的问题。他于1955年撰写的小说《伊萨谷》,为我们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而发表于1969年的《圣弗朗西斯科海湾的风景》,则描述了诗人“作为一个流亡者”,是如何努力在美国寻找自己的位置的。他早期作品的主题几乎成为他晚期作品的征兆,他的诗歌糅合了对历史的观感和个人对世界的独特体验,充满了田园牧歌似的意象,富有启示性。

  90岁那年,米沃什说他仍喜欢在半夜起床写诗。他说:“对这个世界感到满意是不可能的,我仍然不满足。在我这样的年纪,我仍然在努力寻找一种形式,一种语言来表达这个世界。”(钟惠东编译)

米沃什

CzeslawMilosz

  1911年生于立陶宛维尔诺附近的谢泰伊涅。1929年在斯泰凡·巴托雷大学攻读法律。四年后发表第一部诗集《三个冬天》。1934年大学毕业后在巴黎留学两年,回国后在波兰电台文学部工作。二战期间,他在华沙从事地下文学活动,曾秘密编辑出版反法西斯诗集《独立之歌》。战后,米沃什在波兰外交部供职,曾先后任波兰驻美国和法国使馆文化专员。1951年留居国外,先在巴黎,1960年到美国,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任教。他在国外发表了20多部诗集和小说,主要的有《白昼之光》、《冬日之钟》、《面向河流》、《诗歌集》、《拆散的笔记薄》及长篇小说《权力的攫取》、《伊萨谷》等。1980年,他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89年后,获准回国定居。北京三联刚刚推出了他的散文随笔集《米沃什辞典》。

【选自《晶报》】


2004-8-16 10:41:09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寒馨
注册:2003-7-8 17:43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安息吧,老人

你的诗却和我们同在!
  2004-8-16 11:04:49
机车
注册:2003-7-3 17:03
等级: 系统管理员
老米一路走好!在那边没事接着整!!!
  2004-8-17 11:26:49
宋晓杰
注册:2003-7-27 12:49
等级:用户
巧的很,前天刚好把张曙光译的《米沃什诗选》第二遍看完。会不会是冥冥中的一种感应和怀念?
因诗而永生!!
  2004-8-17 13:46:13
宋迪非
注册:2004-5-6 20:00
等级:用户

-------------------------
用户宋迪非于2004-8-17 14:18:50对本文进行了编辑
  2004-8-17 14:10:47
宋迪非
注册:2004-5-6 20:00
等级:用户
向老人告别
  2004-8-17 14:19:42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