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诗歌论坛→我无处寻找一个声音
  本文为 果河子 原创  总点击数:61  本周点击数:1  回复:6
   贴子主题:我无处寻找一个声音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我无处寻找一个声音


我无处寻找一个声音

从阶梯上传来的脚步声
一阵一阵地
惊诧我的内心
可怜的胳臂上
还流淌着蔷薇的血
散开
溅落

院墙上的紫藤在风中盘桓
风琴在伴奏
述说
儿时的童谣

我从梦中醒来
想去寻找
那一个声音
循着门前的小路
向东走 看见
一枚
铜币

我疑惑它是不是
我要找的那一个声音
04/8/21

 

 

2004-8-21 16:53:29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棕榈树下

在你的手臂的延伸处
可以触摸到夏季的炎热
干燥的岩石
如皲裂的嘴唇
上面晒晾一具裸露的身体
--比目鱼
快要死去的饥渴

名利场下的乌鸫
在拽动每一根神经中
呜呜叫醒
从原始中走来的土著居民
他们手执长矛
想要戳穿那一段历史
屈辱与复仇的历史

祈祷上天赐予
甘霖 祥瑞

走吧 远离海岸
远离风暴的中心
让一切都偎依
在生与死的棕榈树下
即便没有呼吸
04/8/20
各位老大狠砸。

 

  2004-8-21 17:00:36
蓝亭
注册:2004-8-12 06:48
等级:用户
“名利场下的乌鸫”,“在生与死的棕榈树下”之类的句子

个人感觉似乎有点硬。
  2004-8-21 21:37:37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笔者以为就语言来说,诗歌的语言应该与散文,小说有所不同,甚至可以挖掘表层下的生命,这是诗歌延续的一个动力,你举的两句“名利场下的乌鸫”,“在生与死的棕榈树下”恰恰把人与物的糅合,我不认为这会有什么问题。问题也许在读者的接受度。
谢谢蓝亭的建议,我保留我的想法,诗歌可以在语言上更多的发掘,不太可以接受把诗歌散文化,语言的洗练对于诗歌是生命,如果刻意生活化,只会留下表层的物,而精神却难以走远。
多交流。
  2004-8-22 12:04:04
寒馨
注册:2003-7-8 17:43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感觉和物像的描述还停留在表层:)
  2004-8-22 22:55:48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谢谢建议,
诗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至于浅与深只好由时间来检验
真能流传下的东西还是需要锤炼
只是时下诗风的扭转非一日之功啊
  2004-8-23 16:56:09
果河子
注册:2004-6-29 09:35
等级:用户
QQ
尖锐了点,寒馨别见怪啊,
我是喜欢你的细微的啊
在语言自然上感觉确实难以驾驭
你有好办法吗
今天读索德格郎的诗感触很深
写了首新的,请你批:)
  2004-8-23 21:51:19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