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3
星期三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诗歌论坛→刘泽球评马永波
  本文为 马永波 收藏  总点击数:47  本周点击数:2  回复:2
   贴子主题:刘泽球评马永波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刘泽球评马永波
 

 

从词语敞开的门——马永波诗歌的进入方式

 

刘泽球

 

  神秘的语源学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被编排进纸版方格里黢黑的文字,都有一种时间的生长属性。既是弥散性的,有如密匝的枝叶、旷天的大雨;也是可回溯性的,对一个词语的历时性考察,总会让我们经历无数次意义的变迁之后,找到那引发了众多变乱的源头。写作,放在时间结构里去考察,它是一部集体化的言说历史,是蕴涵了诸种集体原型记忆碎片的复杂织物。但不等于说词语这种古老的"建筑"质料,在个体写作者那里不具备精神基石的意义。海德格尔对特拉克尔诗歌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内向、象征、溯源的道路。他使我们明白,那些一层层沉淀在我们写作生命上的精神元素不仅为历史所共有,同时也牢牢地根植在个体写作者心灵的土壤上。在个体写作建立起的词语空间里,写作者的灵魂获得了曝晒的平台,阅读者从那里拾阶而上,词语的双向遭遇命运由此开始。

  词语作为道出与遮蔽的双重体。它神圣的天职来自命名和确认,一条符号化的从人通达事物本相的路径。事物在词语那里被人道出。但词语在充当人与事物的联络和沟通者的过程中,这个不忠实的邮差,渐渐具有了自己的意识,宛如放牧于山间的牦牛,它忘记了主人的面孔,也忽视了草香弥漫的山谷,坠入自身黑暗的视觉之中,使人和事物匿形。于是,词语在强行争取自己存在躯体的同时,也构成了遮蔽,变成我们所理解的寓意、象征,而非可以触摸的实在之物。对词语的道出和解读便成了一场无法真实起来的危险历程。

  相比较而言,诗歌属于众多文体中最短小、犀利的一种,也是最具有浓缩、结晶和收敛能力的一种。它是吸收了光线和物质的宇宙黑洞,将万有的物形化为大空的无有存在,一个被大脑送入无限的容器。语言,在诗歌那里与其说是道出,不如说是遮蔽,从而使阅读具有了企图发现星空黑暗一角的意味,那无边的想像和体验之域。

在马永波的诗里,我们却遭遇到与惯常理解的“词—物”关系反向呈递的经验。“从一场普遍的雨中,事物显露出词语的本质”

类似的表述在他的诗里比比皆是。

  这是令人惊讶的,词语不是源于对事物的命名,而是由事物显露,作为后者的派生物或者构成物。常规经验面临根本性的颠覆。这是否暗合了与事物心灵有关的某些秘密路径?词语与事物的“同时在场—异质共体”状态,构成了一个诗人的心灵基本场所。

  我意识到我过于想充当一个挑剔的读者。我的企图太过明显。因为不想做一个驻留在华美文字花园的铁制围墙表象外,赞叹地旁观、附和那些精致的细部,而妄图开始一场剥开词语肌理的危险手术。刺探?窥视?剖析?隐秘的挖掘者?实际上,我对马永波所知如此微少,除了眼前这本题为《以两种速度播放的夏天》的诗集。我不敢奢望在这篇短文里,将那个端坐在词语背后真实的马永波召唤、驱逐出来。他变幻的词语之镜,已确然将他的替身派遣到上午的阅读中来,使我隔着空间直立透明的门,同一些不同身份、形迹的幻影交谈、对视。诗人是善于伪装的。文字是填补心灵生活未完成部分的沙,是对经验性事物进行过滤、沉淀、理析的器皿和仪器。

于是,从事物向词语敞开的门,我摸到了那陌生人熟悉的体温。

 

  夏日:收藏者的仓库

  我也曾长久地迷恋于那金子般珍贵的季节。这是一个纯粹的南方人所无法体会的。马永波除了读大学和短暂外出,一直生活在边陲省份的黑龙江——从克山到哈尔滨——而我在十五岁以前也几乎没有离开过与之毗邻的一个叫北安的小城,所以“夏日”这一词语也很轻易地就唤起了我的共鸣。至今,我仍能够从北方作家、乃至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回忆起那寒冷地域所特有的辽阔、纯净和面对无限的莫名感伤情怀。大半年时光都覆盖在厚厚的积雪下,不甚分明的春秋,使短促的夏天显得弥足宝贵,大雪隐埋的事物在这奇特的季节被释放出来,吐露着苏醒、松弛的微熏味道。作者对“夏日”这一词语如此热爱,以至整部诗集随处可见。它显现出收藏者炫耀的欢乐,在“两种速度”平行、均匀的播放过程中,我们被带进一个百科辞典般由诸多回忆和想像之物杂陈的仓库。而“在纸上恢复一个缺席的夏天”,又使此一企图言说之物具有了不确定性的特征,既可以理解为个人意识向某一个遗失地点的召唤,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某种缺损性。

 

每天我都希望能为我的收藏

增加些什么:硬币,揉皱的纸币,一瓶子空气

一些词语和一些破碎的句子(《奇妙的收藏》)

 

  从这些收藏品来看,作者所渴望增加的,不是那些我们常规所理解的失去使用价值、具有历史感特征、适合怀旧的事物,却是一些容易溜失掉的东西。货币可以在买卖活动中转移,词语和句子会同“事物的名称”一样“杂乱堆放在一起,有时它们会互相混淆”(《奇妙的收藏》)。而正是这些易改变的事物,构成了我们称之为人的“处所”的实体世界,包括衍生在它之上的词语世界。“夏日”作为收藏者打开仓库的个人化的历史时刻,流露出冬日般顽固的封存意图,在事物的可变性上作着危险的尝试。作者企图借助收藏这种古老的方式,来取消时间流逝对事物的成正比关系的影响力,使那些钟爱之物能够像水印一样清晰地保留下来。(作者将作为其收藏品的货币,精细划分为硬币和纸币的类别化计算方式,已经显示了他对物本身的固执态度,而非其实用性的流通交换价值。)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很难把闪烁在文字中的“夏日”,同狄奥尼索斯式的狂欢仪式联系在一起,它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精神盛季。

 

夏天的收藏:黄瓜,烟蒂,纸上的虫卵

黑暗中的雨水,笑声,反射在屋顶上的火焰

干葫芦里去秋的星光,情人廉价的丝袜

谁在这里漫步时在其他地方走动

谁在我的眼里是高贵的,宛如死亡

我毫无价值。(《夏日的知识》)

 

  跳跃闪现的事物细部,透露出克制中的期待,暗含着类似交响乐演奏中或隐或显的主题动机,谁也说不清楚作者想道出的是哪一个具体的夏日,发生的是哪一个具体事件。其暧昧的色彩,强化了作为收藏品的复合性个人记忆元素。“高贵—死亡”的强硬结合,直接指向了终极结果。于是作者慨叹:“我周围的一切都将比我更长久”,“我毫无价值”。个体存在的虚无感油然而生。收藏又变成了一种与时间虚无对抗的手段。

但谁又能阻止时间和它缔造的万物流逝?

 

  交谈:经验事物的变形记

  交谈,使发生和未发生的事物,在文字的声音形式上重新发生,并且永远只在谈话的过程里存在,因而交谈相对于事物的可变性具有某种主观的永恒意味。它在语言虚拟的现场感里,制造了记忆的小小混乱,同时也使那些瞬间发生时的事件得以重新被意识过滤、分检。在交谈中呈现的事件,由于叙述者主观身份和意图的介入,会自动暴露出其暧昧和隐秘的内涵。正常的事物变得可疑和不正常起来。交谈,无疑提供了一种对日常生活中经验事物进行窥探的契机。

  马永波非常强调交谈的重要性,他在一篇文论中写道:“近年我的写作逐渐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资源——一种基于日常谈话的诗歌,语调不再是80年代自负的雄辩,而代之以闲谈式的漫不经心。在题材上则是直接取材于生活中的交谈,发掘其中蕴含的大量的生存信息,将谈话与对自我和知识的冥想、对物象场景的描述错位地互相嫁接或者并置(异质共生),意念不断地被修正和颠覆,或嬗变、偷换、过渡成另一个意念,而非凝固成孤伶伶的‘定在’。”“诗歌要承担起当代生存的复杂性,必然借助于小说对经验占有的本真性和话语方式的此在性。”

  从马永波本人的陈述来看,交谈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并不要求经验性事物在诗歌中重显,而是要凸显其不确定的暧昧性和复杂性,将他人之间、自我与他人之间、自我内心之间发生的交谈,变成一混合的实体物,我们可以从多个视点来观察、推测、臆断、想像它可能的轮廓。

  在与亡灵的交谈中,父亲的形象获得复活;在对公共场所不确定身份者交谈的窥听中,传达出了现代性的深度隔阂;在与假想对话者(也可理解为作者本人)的交谈中,力图阐释自己对思辨事物的理解……

  随着交谈经验的深入,阅读者渐渐发现自己已然被写作者诱引到一个事先设定好的圈套里:作者的想法与现实本身的不一致性,使后者成为某种变形的虚拟现实。"但也许仅仅改变了词语在纸上的位置"。词语转述性质的经验与日常经验发生了载体形式的置换,其表面相似的交谈场景实际上已经被那支不忠实的笔,作了微小、不易察觉的改动,它们引导读者企图通过那些富有等待意味的细节去猜测背后发生的事情,而作者则安静地躲在一旁,宛如幕布一侧的缺席者、旁观者、倾听者。文字中的事物自己活动起来,甚至整个宇宙都在某种力量的牵引下在朝某个方向运动,而作者不动。能够在写作中保持如此从容、节制、简洁的态度,作者显然以某种个人的方式解决了一些属于内心真实的基本问题,当然也可能是禅学经验帮助了他(“风动耶?旗动耶?”)。

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唏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一种多么妙不可言的境界。

 

  裂缝:生死界限的幽幻之门

  我相信,凡是认真读过马永波那首《亡灵的散步》的人,都会被其中流露的对父亲真挚的怀念之情所感动。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许多来自阅读经验的熟悉气息,比如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里死者与生者同在的迷离世界,比如美国南方文学里絮雨般低祷、复沓的舒缓节奏,比如黑人灵歌里古老的感伤氛围……我时常惊讶于人类在某些经验上的相似。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常听教授们讲到生、死、爱作为人类生活的三大母题,有着挖掘不尽的写作资源。而这三大母题往往是绝望般交织在一起的。  

  我注意到,“裂缝”这一词语,在马永波的诗歌很少出现,几乎只在《亡灵的散步》和《小慧》两首诗出现过。一首是悼念父亲,一首是缅怀朋友。这一词语在马永波的诗歌里明显地打上了死亡的印记。

 

我悼念你就是悼念所有的死者

他们在我内心的山上漫步、低语

试图找到我身上的裂缝以回到人世

 

  这种意图在情感上非常正常,但在这首诗里依然具有令人吃惊的紧摄力量。本来恋生惧死,乃人之常情,特别是死亡作为生者世界的空白,往往唤起人难以言状的回避感和敬畏感。于是我们发明了清明节这样传统的缅怀节日和一系列复杂的祭奠仪式,除了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哀思,也传达了对死亡这一事实本身的敬畏。而死亡注定是使生命完整起来的一部分。

  在内心深处,马永波感受到了已逝者对生者世界的深深眷恋,它与生者的怀念走在同一条路上。在人类的经验上,生者世界与死者世界之间存在着十分鲜明的界限标志,比如忘川,比如奈何桥等等。马永波显然继承了这一经验,但他将这一经验转化成一个可连接的途径,仿佛死神偷偷留下的一个暗门,好让死者可以从那里回来。“裂缝”便是那死者返回的门,他们想找到“我身体上的裂缝”。作者对这一“裂缝”是清楚的,并且主动愿意承担这一近乎恐怖电影中情节的“返回”途径的作用,而死者的盲目使他们只能在寻找中不断迷路。于是作者不厌其烦地文字中絮叨着这些熟悉然而已不再生动的世界(在古代仪式中,文字有对亡者灵魂召唤的作用,比如祭司的祷告,像著名的埃及亡灵书系列),以期唤起死者的记忆,找到那回来的门。父亲和朋友小慧,与作者之间隔着那道“裂缝”,亲密地重新走过温暖的事物。“像一部旧电影,突然走进了回忆”,甚至他们会在分手时告别:“小慧,明天见。明天见,小慧。”宛如胡安·鲁尔福小说里所制造的那个全然是幽灵的世界。

  但经验,依然是生命经验,告诉我们,生与死的界限是不可逾越的。

 

告诉我,我是否还要重复你的命运

在哪一个躯体中,我们能重新在一起

亲密得像两滴雨,两朵玫瑰

你过去了。我突然醒悟

如果我能跨出皮肤,我就会飞起

向着星光,你消失的方向

飞翔飞翔,把一切留在身后(《亡灵的散步》)

 

  词语:“物”对称的躯体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句迷惑了我们的诗:“事物显露出词语的本质”。在马永波的诗里,事物是以情境化的方式显露词语的本质的。

 

事物短暂,而词语永存

动词——在雨中行走的人,进入热情蒸腾的门厅

在杂草丛生的院落,放下一大堆生锈的工具

那些可以交换的形容词,各种尺寸的扳手

铁锹切断了软泥中的蚯蚓,名词流光了血

微弱的管道连接散居在地下的各个蚯蚓

泥土黑暗的重量从这张纤细的网中漏下。地面上

一只鼹鼠嗅着蚯蚓的腥味。事物只是由“和”与“或”

连接着。(《夏日的知识》)

 

  动词、形容词、名词、连词等抽象的、以其性质分类的词语形式,通过一个平常无奇的场景、过程,获得了可触摸的质感。而“一条狗同时在各个地方走动/但只真实于一个时刻”,宛如博尔赫斯笔下交叉小径的花园,一条隐喻的狗,会同时出现在不同场所,进入截然不同的情节、境遇。词语,在“物”那里,获得了“物化”的存在形式,不再仅仅意味单一的以词性为特征的类别属性,同时也在词语的个体数量衍生中,获得了无穷尽的化身,仿佛是对宇宙自身形态的一种模拟。难以摆脱的宿命感,通过对词语工具性外衣的剥离,得以真实出场。词语,这并行于“人界—物界”之间的另一存在界,它作为意义的桥梁,对二者的双向指认、道出,使之在其创造的符号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对应点。而人作为一能动者,他又居于“语界”和“物界”之上,是“人”意识到二者的存在。“语界”和“物界”的独立性,在于其自身法则的坚固性所致成的“相忘”。诗人,作为文字传统的秘密继承者,他的使命被套上一架回忆的马车,去不断找会那被词与物相互抛弃的对象之物。

另一个玄密的悖论是:假如存在着超出“人界—语界—物界”的另一缔造者,这一切是否只是棋局中的方格和棋子而已?

  马永波是当代汉语诗歌写作者中少有的在技术手段和精神质地上都达到一定境界的一位。他对复调、散点透视和伪叙述等技术手段的纯熟运用,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多重结构的感知特征,这与他对记忆和想像事物的揉和、掺杂、混淆,以达到某种普遍的共时性效果的意图,有着形式上的一致。这些个人经验化的作品特征,构成了他的风格元素。在这篇文章里,我本希望在他的文字里找出那属于个人风格元素的细小特征,以期发现那些被词语表象遮蔽了的隐秘的内心存在,使之具有某种个人符号学意义的研究价值。但我意识到,我撞入到依然是人类经验的共有存在。从他的作品,我再一次领会了时间的虚无力量,而诗人作为文字的祭司,他记录和传载的使命,努力将事物的实在性从时间的虚无那里抢夺回来。个体渺小的有限性存在,并不能完全被时间无限性的存在所抵消,即使一切形体终究被瓦解,文字依然会让它们存在得更长久。无限使有限的短暂者感受到爱的真谛--勇敢、无畏、博大,它是生与死获得完整存在的桥梁。

 

 

20024月底于川西德阳

2004-9-23 7:48:45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陈言
注册:2004-1-5 09:17
等级:用户
QQ
很好,我转到旅程!问大家好!
  2004-9-24 9:16:22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谢谢!工作落实了吗?
  2004-9-25 7:16:04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