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3
星期三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诗歌论坛→无限好诗2004年NO.16---机车选评
  本文为 法清 收藏  总点击数:30  本周点击数:1  回复:0
   贴子主题:无限好诗2004年NO.16---机车选评
法清
注册:2003-7-25 17:59
等级:用户
无限好诗2004年NO.16---机车选评
《秋虫》 (陆陈蔚)

我有什么资格来哀秋虫
我活得比秋虫长久
就有更久的耻辱更多的罪孽
听秋虫唧唧声欢,它们合唱
它们唱着去死
我则怕我死得死不瞑目

三言两语:这几天骑车上班,路旁的杨树开始有黄的树叶落在路面上了,车子骑过去,就有细小轻微的声音响起,听起来很干燥,像某种东西在身体里悄悄开裂,办公室在四楼,办公桌座南朝北,当我坐下来,开始一天沉闷工作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对面的窗户外那片孤零零的土坡上,玉米已经掰完,漫山遍野的玉米棵无所事事地站着,像一支从秋天里溃败下来的军队,一群破衣烂衫的穷命汉,心中遂叹喟“悲哉-----秋之为气也!”,又想及前几天在QQ上与老陆聊天,谈起人生的诸多不快与隐痛,未及,两人语塞半晌,沉吟不能再作答对方,他隐身下去了,这个秋日里泥沙俱下的下午,聊起这个话题,这种结局也不令人难堪,人近中年,身体里的热情正一丝丝地消退下去,肉体里的暄嚣慢慢平静下来了,一条路正在眼前慢慢消失,另一条路正在慢慢展开!似乎在这个时候才能听到秋虫的鸣叫,其实这小东西一直在叫,只是为什么在以前我们没有听见过呢?
关于这首诗,我想说的是他带来的那种沉痛与悲悯的情绪,正好对应了《庄子·天地》篇里的“寿则多辱”一说,呜呼矣哉,寿则多辱,活着意味什么,有人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读读这首诗,从一只秋虫出发,可知这应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圣人如孔子也曾发出“畏天命”。面对生之畏惧,人近中年,个中滋味,这首小诗可能为我们说出些什么!

《桃花》 (法清)

桃花开在河湾里
桃花开得分外妖娆
一个寻仇的剑客跨过河流
看见鲜艳的桃花
这个剑客笑了
他折下一枝桃花
插在腰里
他腰里插着桃花开始往回走

三言两话:法清这个人,在我认识的朋友里我在内心把他归为奇人之一,好读书,且嗜性杂,是我在QQ上的固定聊客之一,法清有个外号叫花和尚,第一次我在回归论坛这样叫过他,后来在无限制上也这样叫的人多了,水浒里有个鲁志深,也叫花和尚,有一身蛮力,我叫法清为花和尚,是看中了他思想里的一种蛮力,他这人,初看其外表也温柔,似未有过人之处,交往日久,就渐渐发现他包藏的那颗“祸”心,谈锋极健,未见过他佩服过谁,大概除了杨谨,我知道放眼中国诗坛,能入此君眼中的超不过三人,对文学诗歌一类常怀济世之心,想打破一切,重建一切。既然叫和尚(目前已拿到了广德寺的皈依证),心中自然有禅,估切称这首诗为桃花禅吧,与其他人看好那首木桶不同地是,我觉得这首《桃花》写得有点意味,持不同意见者的如杨谨,大概是指“做作”一说,因老杨的诗大多从日常的当下出发,破题而来,将诗意建诸在日常之上,化日常腐朽于神奇,点石成金,其实诗歌这种事情只要意到,诸般事物皆可为我所用,何必据泥一隅,意念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上演空手套白狼的好戏,法清这首就是这般行径,这首诗完全凭空而来,无风而行,平地起了三尺浪,一个寻仇的剑客在桃花下走来,本是为寻仇而来,但又因感桃花灼灼之美,心有感悟,可能拈花一笑,心有悟,又折了回去,这简真是一场电视剧,并不深刻,浅浅的,但读着舒服,这空手套白狼的技俩,我想起朵渔的一首《江湖》也完全是一场电视剧那些设想的情节完全是只是一种纯粹空穴来风,而最甚者莫过于张作梗在《哑剧演员》写道,他把一条毛巾搭在半空,“吱哑”一声,推开了一扇门……,就像这个哑剧演员,超越具像,有时候也能搭建一些诗意的东西出来,其实我想,不能说是完全脱离了具像,更深层次地来源于具像之中吧,这话说起来长了,先打住吧!

《给杨瑾诸君》(温永琪)

酒里有道茶里有经
山谷的野花自荣自败
水浸的松木不朽千年

三言两话:这诗写得较爽利,短短的三句,看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东拉西扯,风马牛不相及,相互之间各不相沾,但妙就妙在这里,想起一个历害的武功招法叫“沾衣十八跌”,沾衣十八跌应该是挨着就倒,可见劲道用的十分巧妙,再看看题目,颇可亲切,叫《给杨谨诸君》,给老友的诗,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明志,朋友之间的默契就显而易见,点到即可,意到就至,心有灵犀,过多的表明心志就小看老友之间的那份生死契阔的爽约了,三句足已表明心志,老友读之也可会心一笑!这三句写得不错,可赠老友!

《忧伤》(夜色温柔)

爱,要怎样的表白
才不显得那么忧伤呢
你突然停下来
这样问我
那是初春的夜晚
天还很冷
月光,那么白
你身后的树林,那么黒
后来,很多年就
过去了
又一个夜晚
突然想起你
几只细小的昆虫
透过纱窗进来
绕着台灯
缓慢地飞行

三言两语:我得说,先前我不喜欢这首诗的前半部分,但读到后面,一直到结束那两句,我渐渐忘了先前的情绪,因为到后来是他是越写越干净,越写越清晰,完全有一种水落石出的清凉与透明,而且不动声色,有一种克制而坚忍的品质。我觉得这应该是诗歌中最优秀的品质,这多像眼前的这个秋天。大头鸭鸭写过两句,此刻正好能用作对这首诗的诠释,“树叶落得越多,树林就显得越明亮”,有时候,某种东西你不需要去说出,适当克制反而能抵达得更深,更浓烈,这可能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明月照积雪的那种无物之境!月光,那么白,你身后的树林,那么黒,后来,很多年就过去了,再想起春天的故事,当初那的小小的细细的灼热的舌头,如今无话可话,却道是天凉好个秋罢!

《多年以后》 (子溪)

很多年以后
我们还会想起这个月光清冷的晚上
后面的那条条河依然往东流

三言两语:同上!

《家》 (漠风)

走失的羊羔
在黄河边寻找归家的路
翻滚的水车 忙碌的筏子
家的方向越来越模糊
太阳下山后
搂着羊皮筏子甜蜜地睡了

三言两语:不知漠风是不是家住西北,最近西北的一些作者以西北那一片苦寒之地的素景入诗,写了一批佳作,我甚想称他们为这个年代的“边塞诗人”,与新诗史上周涛杨牧等人的“边塞诗人”不同,我觉得这一批新的面孔与作者挖掘这个题材的深度毫不逊色上一批人,而且视角更为宽敞,入诗事物更加新鲜,这肯定有赖于他们的个人在人生与诗学上的素养,更多还有赖于因为新诗在不停地发展,我们是站在上一代人的肩上,我们从他们手里接过来的诗歌语言正越来越成熟,诗歌像一门手艺,正被几代人打磨得更加圆润与生动。这一批新的面孔中,比如梁积林、李满强等,漠风的这首诗也朝着这个方向走去,期待着更优秀的西北诗歌出现,诗歌永远需要期待,也值得期待!更好作品永远是下一首!

《我也想写一本〈鼠疫〉》(张玉明)

我喜欢一本书,
我喜欢的方式
是不翻开它
我用手轻轻的
摩挲。《鼠疫》
一本我摸旧了书。
我一直不读它
我一直摩挲它。
我知道如果
我一直忍住
阅读的诱惑,
晚年,我
会成为《鼠疫》
真正的作者。
《鼠疫》是我的最后遗嘱。
目前,我暂不考虑写它。

三言两语:法国人马拉美说过:“世上的事,最后归结为一本美丽的书”,诗人陈东东在一篇公开接受的采访中曾这样描绘过一个写作者的最终梦想与命运,大意如下,我想写出一本书,并最终把自己藏身于其中,这也许是援用马拉美的深意,梦想的书籍或者作品是一个写作者终生挥之不去的梦厣或者最终归宿,这将使一个写作者限入无始无终的焦虑与不安并为之穷尽毕生的精力,这像博尔赫斯所说的沙之书,那永远的循环的宿命,一条吞自己尾巴的蛇,我想可能最终没有人能写出那本存在于想像中的书,那只是一个永远的设想,只有一个例子是个例外,《安魂曲》的作者莫扎特,在这之前,他曾说过,“我不能写出那样一个曲子,因为我如果写出它,就必须去死”,后来事情的发生果然印证了先前的说法,一个作者最终藏身于他最后的作品里,一个人死了,但死得其所,这对一个作者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写作是一种谶言活在我们中间,谁明白它,谁就会敬畏那宏大的秘密的心脏里的力量!老张能写出这首诗,在一瞬间,我感到了不寒而栗,因为他把别人都不愿说出来的那个谶言大白于天下,感觉得在这个秋日里袭来的阵阵凉意!似乎要汗不敢出!

《肖像》(张玉明)

犀牛
我不知道为什么
你这么喜欢犀牛
你用的摄像机
忠实记录犀牛的
生活,在干旱的非洲。
犀牛是怎么样的动物?
皮厚,丑陋,内心温柔
巨大的阳具(那么干净、犀利)。
犀牛角,价值连城

三言两语:老张是个优秀的诗人,这一点最赞同我观点是老德,我与老张并不认识,我在回归论坛玩的时候,直呼老张为处级,“处级一定要提上去”,我常这样跟贴,希望有机会能会会我心目中这个处级干部,老张的诗表面皮糙肉厚,但内心温柔,这正像他喜欢写的犀牛,北京曾有过一个牛逼的先锋话剧叫《恋有中的犀牛》,老张也写过一个犀牛的恋爱,我有过印象,但这首我觉得是他写犀牛中的最爽利的一首,这首诗完全可以当做他的自画像,老张这几年诗写得很疯狂,不管你认可不认可,他的作品数量之多是在网络上屈指可数,动辄就是一大堆贴出来,以一种强势的力量侵入你的眼球,实话实话,原来我是被动的接受他的诗歌,但最终他表现出了一个优秀诗人所具备的素质开始显现出来,初,网络兴,沈浩波势不可当,曾有言“向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我觉得这句话已不适合他了,老沈已鲜有作品问世,现在这句话我觉得该让给张玉明同志了,这一只皮糙肉厚犀牛,他有巨大的后劲,他显露出优秀的品质,他正向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犀牛角,价值连城。。。。。。

《渡河 》(杨谨)

阳光普照
涉水渡河的人
来到河中间时
驻足不前了
风吹来
水波荡漾
渡河的人
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水面上晃动

三言两语:我说过法清基本上没有佩服过谁,单单老杨除外,老杨离开论坛,他就常谈起老杨《磨刀》,很是佩服这个人,简直是行为艺术,那么正好用法清一个随笔为老杨这首诗作个注脚很合适,在随笔《望气》中,他谈到一个叫壶虚子的人,在第三次示人时,壶虚子的面相寂若死水,无色无味无臭,无动于衷,令观者大惊失色,落荒而逃,老杨这首诗正好达到这个效果,这首诗的意境空无一物,似乎在忘川之渡上的一个瞬间,我观之妙不可言,遂以以下一段文字为记:《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释义》(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释智谕撰释释智谕撰释)载: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声境界。非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触境界。非意境界。非法境界。无如是等差别境界。是乃名为诸佛境界。

《一击》(杨谨)

这一日他挥锄整理后院
荒草快要把竹林间的小路埋没
他的锄头碰着了一件物事
那是一块瓦砾
他弯腰拾起它
随手一抛
咣当一声
瓦砾击中了竹子

三言两语:老杨这境界,不可说,不可说罢
昨晚上看罢足球之夜,闻国青得冠军,心稍慰,毕,无事,洗脚,上床,闲翻书,偶见一偈,有感觉,遂录如下: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到者,咸言上上机


后记:自古天意高难问,唯有樽前江汉阔,人生苦短,劳什子太多,饮酒不算坏事,可能还有写诗与读诗,因为都可以遣怀,以消永昼,无限制论坛聚集了一批好的作者,这是我每天必去的一个坛子,读读这里的诗歌,慢慢成了习惯,今领法清命,挑出几首,作一二点评,佛头著粪,越庖代俎之罪,还向各位乞饶了。

2004-9-24 8:54:45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本主题还没有回复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