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3
星期三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诗歌论坛→独自担当存在的人——认识汤养宗
  本文为 马永波 收藏  总点击数:319  本周点击数:2  回复:36
   贴子主题:独自担当存在的人——认识汤养宗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独自担当存在的人——认识汤养宗
 

马永波

 

独自担当存在的人——认识汤养宗

 

在汤养宗的那里,写作总是意味着良知上的一种责任。这种严苛的责任感在一个崇尚欲望式消费写作的时代,有时显得有些孤独,而正是这种孤独使他能更加深入到对象之中,深入到灵魂与事象的内在之中。每每想到这位诗人,我便会想起这样一幅场景:在万籁俱寂的严寒之夜,风雪围困的黑暗的林中,只有火堆在轻微作响。人们都已熟睡,而树林边缘,那孤独的守望者却背对篝火与人群,在坚守着哨兵的职责。

 

汤养宗在《纸张》一诗中集中表达了一个严肃诗人对技艺的忠诚,对写作出发点的严苛考量。白纸在他眼中就是回家的门,而人的一生,或许只有几次能“无比敬重”地把门推开。“当我书写,我常听到纸在笔尖发出的惊叫”;“雪一样的白纸,我们对它有一生的歉意”;“白纸太过无助,反让我一筹莫展”……在纸的纯洁与我们内心欲望的芜杂之间,永远存在着一场无声的搏斗。是白纸在检验我们写作的动机与纯粹性。在这首探究写作者的责任的诗中,我们也读出了另一层关怀——写作对存在深度的触及:

 

一个人与一张白纸之间没有确凿的距离

我们摸到它:光滑,平面,却是无底的深渊

一张纸里头,仿佛永远藏着另一张纸

 

永远的问题是文字能否真的写进一张纸

像水倒进沙漠我们发现了水的无知

当我书写,我长听到纸在笔尖发出的惊叫

        《纸张》

 

这种责任感有时使得汤养宗不惮于用诗歌来探讨有关诗歌写作的问题。在《在场》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微妙而略带嘲讽地解析了概念制造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再次证明了诗人是面向存在本身写作的,而不是面向诗坛和文学史写作的。这两种态度的写作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写作的根本所在,到底是发现存在的奥秘,还是在人为的文学史场景中占有一片虚无的风景?远离诗坛,但靠近诗歌和灵魂本身,我想,有悟性的诗人实践的正是这样的信仰。因此,他才说,“博尔赫斯在/瑞典皇家学院和诺贝尔文学奖不在”。他还颇为“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有多少在场的东西是我少年时正在靠近的马蜂窝”。这样的诗人,正是在一屋子的人热烈而虚妄地谈论的时候,突然起身离开的人,在他推开门的刹那,远处雪山上的蓝光(那存在本身)映亮了屋檐和室内的烟雾。这是独自担当存在的人。沉默总是首先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像一种预感。

 

这种对写作的道德承诺是实质性的,因为它不是萨特式的目的的选择和对事象的直接的担负,而是在对技艺的总体平衡中葆有词语本身的质地。诗人在诗中直接“现身说法”往往意味着某种诗意的终结和取消,因而,真正的诗人往往如珀尔修斯一样,利用铜盾的间接映象来斩杀蛇发女怪。因为他的眼睛一旦与美杜萨的目光接触,便会立即被化为石头。这种间接性在保证了诗人立场的客观化的同时,对事象“解决”的延宕,让时间因素得以介入。而时间是使一切自然显明的惟一本质力量。是时间的绝对性与客观性平衡和纠正了事象的暂时性和主观性。从人生极端事件向和谐之美的过渡,应该是诗歌中道德担承的惟一有效途径。诗歌中的“解决”往往意味着拖延,严肃的游戏式的词语的盘桓。在面对噬心蚀骨的主题时,仍能镇定从容于美的组织,是对诗人真诚的一种恒久考验。在汤养宗的诗歌中,我们时时能体会到饱经沧桑与天真无邪的奇妙混合,在严肃的审视与游戏的欢乐之间的平衡。他同时是耽于肉欲和纯洁非常的。在他对经验近乎贪婪的占有中,始终或隐或显地透露出孩童纯真的目光。他往往不加评价地向我们呈上一大对五光十色的事象,带着一丝狡黠的甚至近乎恶作剧的神情,来测试我们的心智的成熟程度。也可以这么说,汤养宗既不希望纷纭事象将技艺所经过的词语空间完全吸收掉,也不希望堕入能指游戏的无尽轮回。他的文本,仿佛是词与物的直接混合,在文本的海洋上散落着物(船壳、货物、尸体)的碎片,还没有完全地融化。未完成形态的物和自身具足的词语,同时浮动,并向文本边缘的黑暗发散。这种“未完成”状态,恰恰是其诗歌的迷人之处。在这里,词语和物都处于某种因大质量而无法使光线透过的中间状态。因此,文本本身成为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海洋。这种诗学主张,使汤养宗的诗歌风格呈现出复杂与单纯的两面性,诗中的主体形象则恍惚带有丝丝的醉意(不排除诗人在生活中豪迈善饮的个性)。能在恍惚中俯仰天地,恍然而醉,兀然而醒,不失为做人的一种境界。

 

汤养宗诗歌中的空间建构是多重的,这首先表现在他对自我的关照之中。他仿佛有无数个自我,它们在镜子般的互相反射中彼此取消。以这种方式,诗人似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于佛的证悟,那就是物我的同一。世人强调的是差异,而有觉悟者看到的是同一。普罗提诺在《九章集》中曾这样说过:“在理想的王国,一切存在于各处。任何事物是一切事物。太阳是所有的星辰,每一颗星辰也是所有的星辰,同时又是所有的星辰和太阳。”博尔赫斯在《永恒史》中也说过:“如果爱伦坡的命运、海盗们的命运、犹大的命运和我的读者的命运私下里都是同一命运——惟一可能的命运——那么,宇宙史就是一个人的历史了。”他进而得出“人类生存是个不变常数”的结论。

 

双重空间的建设得宜于对时间的深度透视,以及在时间中的逆行方式。深度透视中的时间不再是束缚于时间周围的具体的矢量时间,不再对应于从有到无的消失过程。可以说,所有真正伟大的写作所要实现的抱负之一,就是抗拒时间所带来的一切,把事物从时间的消逝中挽留下来。物理的事件时间是直线流逝的,它使得所有事物必定有一个消失点(或透视点),而能够让事物永存的代价注定是时间的扭弯和迂曲,使时间及其陈述成为一个轮回的圆。上帝创造万物,他如何把纷繁的万有托住——他利用的是事物彼此制约这个圆。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隐秘地触及了时间循环的观念。他分别以河流与海洋来代表两种不同的时间,线性流逝的河流代表人的时间,事件和肉体的时间,而海洋象征着大地的时间,永恒的客观节奏。海洋的不变性强调了时间的绝对性和时间的无时间性。在海洋中,一切都没有终结。因此,在不断的复活中,经验已不是个体的历史暗示,而是许多代人的经验。而线性时间作为一种驱动力量,震动且冲撞着人们,使人们的生活充满欲望和分心,是加速度成为生存的惟一标志。尼采曾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阐释过“永恒轮回”的概念——一切存在的都已存在过了,在无限时间中,有限元素所能实现的组合注定是一种永恒的循环与回复。一切伟大与渺小仍将重复发生,仍将是伟大与渺小的。在时间循环的迷宫中,我们有可能听到墙那边多年前我们匆忙的脚步。如果我们使陈述本身与被陈述的事件拉开距离,我们就能够把大的和小的、远的和近的、现在的和过往的、哈尔滨和罗马进行置换。记忆由此摆脱了时间框架而具有了空间的深度模式。永恒轮回给人带来的是安慰也是绝望。但由于时间因素的介入,以往便开始发挥它美妙的梦的作用。我们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又焕然一新,这使得我们能够爱上人世,使得我们把具体的和超验的视为一体。因为正如帕斯卡所言,这是“一个骇人的圆球,其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则不在任何地方”。

 

从这种时间观念出发,我们便不难理解汤养宗诗歌中弥漫的恍惚感,便有可能“在向前中看到自己在后退”(《两面镜子》);“这条街其实不存在,但我每天都经过它”(《大街》);“天亮了,我断定这一天还会有几次黎明”(《速度与缓慢的名词排列》)。这样,当诗人煞有介事地对我们说,“一个人的身体总是同时居住在两座城池中”时,我们所面队的则不仅仅是精神与肉体分裂的这个简单事实,而是使时间获得空间感的奥秘智慧。我们也就可以把济慈的夜莺直接说成是路得的夜莺,把丽达的天鹅看做叶芝柯尔庄园的天鹅,而令博尔赫斯回忆起亡父的雨就是多年前落在迦太基庭院的那同一场雨。在时间的终极形态中,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事物本身,我们在看一个事物时看到的是另一个事物。这种彼此抵消的多重视域无疑会在文本内部形成在时间深处见证火焰与黑暗互换身体的恍惚之感。汤养宗的《摇晃》一诗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作为写作者,当他置身于事件与文本之间,在多大程度上他被事件所吸收,又在多大程度上属于以词语和想象为要素的文本,在两者之间,他是透明的,还是对事件的具体历史有着他自己都不清楚的影响?按照狭义相对论的说法,同时性是一个相对概念,你观察事物的方式,就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时间也是如此,时间不仅仅是真实的时间,也是我们对时间的想像。自我是俄罗斯套娃,一个套一个,一个比一个小,无穷无尽。而诗歌,不仅仅是对真实的观照,同时也是对其自身的观照。这无疑是理解当代诗歌的一个关键。诗歌在陈述真实的同时,也在演示其自身的生成过程,保存下它的生长痕迹,这痕迹就是它本身的一部分。这种自我观照、自我相关缠绕,正如同现代绘画中可以保留下笔触的做法一样,它把观者的目光挽留在一个平面之内,它在致幻的同时也在取消着幻觉。

 

当时间之水流回自身,我们所得到的暗示便会以对称、平衡、互换的意象出现,是它们使直线得以被修正。汤养宗的诗歌对平衡表现出格外强烈的要求。一个语境必须以其对应语境来平衡,一限制意义的自动生成。所有视域同时得到激活,不分主次。在《平衡术》一诗中,诗人断言“一块大理石就是一间白云的房子”。诗歌中的平衡,不仅仅是多个主题线索的并行发展与互相关联,不仅仅是视域的并置、重叠和转换,甚至也是词语的微观层面上的对位——词语在向观念生成的过程中不断被其他词语(语义场)所改写和扭曲,直到所有词语同时达到一个静止点。那时,一个词语同时也是所有的词语,一个瞬间包含了无数的瞬间。而能够同时看见所有事物存在的人,已绝非凡人,他已经触摸到了“整体”——风雪弥漫中神的衣襟。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这样描述过这一永恒的静止点:

 

在那旋转的世界的静止点上。既不是血肉也不是血肉全无;

既不是从哪里来也不是往哪里去,在静止点上,那里正在舞蹈,

然而既非阻止也非运动。别称它为固定性,

那里过去和将来汇集在一起。既不是往哪里去或朝哪里去的的运动。

也不上升也不下降。除了这一点,这静止点,

将不会有舞蹈,现在只有惟一的舞蹈。

我只能说,我们曾经去过那里,但我说不出到底是哪里

我不能说,有多长时间,因为那就是把它放到了时间中。

 

这个静止点,也就是博尔赫斯的阿莱夫,是叶芝带旋梯的圆塔,是济慈的夜莺和希腊古瓮,也是汤养宗的“对称的雪”。

 

200411518于哈尔滨

2004-1-18 23:12:29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陈言
注册:2004-1-5 09:17
等级:用户
QQ
好!
  2004-2-27 21:19:02
星空
注册:2003-6-28 13:11
等级:用户
春天来了!
  2004-2-27 21:25:34
风度飘飘
注册:2003-11-23 16:48
等级:用户
我在天涯狂写诗人的名字的时候,给卢小雅写了两句,我很想把他发在这个帖子下!



       小雅,一个古典的精华
    而你
    指点了无数诗人的江山
    诗人也是诗人评论家
  
      就象鲜花
      看着昨天的鲜花
  
  
-------------------------
系统管理员风度飘飘于2004-2-27 21:31:59对本文进行了编辑
  2004-2-27 21:31:21
机车
注册:2003-7-3 17:03
等级: 系统管理员
老汤是多么让人喜欢,先不说他那么帅
-------------------------
系统管理员机车于2004-2-28 13:26:34对本文进行了编辑
  2004-2-28 13:26:14
小小
注册:2003-11-15 22:25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呵呵,还有他的胡子,呵呵

这种文章要慢慢才能体会的哦,好在我是看完了,看得辛苦哦
  2004-2-28 17:53:15
李耽赋
注册:2004-2-22 13:19
等级:用户
喜欢纸张所表现出来的疼痛.
  2004-2-29 15:06:22
红色药水
注册:2004-2-11 22:32
等级:用户
QQ
来读
  2004-3-1 22:26:50
夏雨
注册:2003-8-23 21:36
等级:用户
QQ
认识一个诗人。:)))
  2004-3-2 18:42:28
姜超
注册:2004-2-29 22:15
等级:用户
QQ
抽丝剥茧的评论
  2004-3-2 20:59:15
漂亮宝贝
注册:2003-8-18 11:57
等级:用户
QQ
眼睛看疼了。
  2004-3-2 22:10:49
清影
注册:2003-7-3 14:32
等级:用户
拜读这个和小小的访谈以后,对汤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004-3-4 19:31:24
白舟
注册:2004-2-14 15:00
等级:用户
QQ
好诗!好文!收藏中。学习。
  2004-3-6 15:32:20
宋晓杰
注册:2003-7-27 12:49
等级:用户
大家春天好!
  2004-3-6 19:02:37
汤养宗
注册:2003-6-28 10:58
等级:管理员
是呀
面向大海
春暖花开
  2004-3-7 9:14:19
白舟
注册:2004-2-14 15:00
等级:用户
QQ
唉,又想起了海子!!!还有戈麦!!!
他们在天堂里还好吗?
  2004-3-7 11:45:45
更多回复>> 1 2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