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地年度诗选》
流放地年度诗选
癸未黄金版
蝼冢主编
主编 蝼冢
执行主编 老聃 纪尘 星空
网页制作 无患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类经图翼》)
金篇
流放地诗人九家 主持 蝼冢
(按音序)
谷雨诗选
横诗选
还非诗选
蝼冢诗选
马永波诗选
宋迪非诗选
汤养宗诗选
汪峰诗选
向武华诗选
作品,附作者简介
木篇
通往流放地的蛛巢小径 主持 蝼冢 纪尘
去年论坛改版之后,2003年集中的帖子大约1500个。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是我们在那些旧帖中翻看着,仿佛在翻看羊皮古卷,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我们需要的诗歌。翻到精彩的诗时,往往激动的不行~更多的,于我是学习的机会。各个流派各种风格各个年龄段的诗歌都呈现在眼前,某种程度上,我相信诗歌是有年龄的,而不轻易流入天才之说。才气是有的,但诗人的修养和气质也是有的,我看重后者。所以在选择过程中,我按自己的标准选了。这份目录,如果换一个人来选,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因此也惴惴不安。但又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像钱钟书编选《宋词选注》时,他必须定下自己的原则一样,用典的不用,比喻的不用等等,我是打个比方,当然情形没有那么严重~因此厚重,轻逸,成熟,情怀等就成了我选择的基本底线。这是一稿,但这个目录和内容太庞大了,只得在第二次编选中又删去很多作品。最终成为现在看到的这份单子的雏形。最后的定稿,又进行了修订。流放地虽然只是一个小论坛,但是它仍然聚集了当下很多优秀的诗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网络诗歌的庞大阵容,尽管论坛存在重复性贴帖现象,我是说作品一出,其实都会流入各大论坛去,但仍然不能
掩盖当下诗歌写作的勃起,繁荣。这种现象是反常的,当然也不能作为诗歌就繁荣的证据,我觉得反倒使一些真正的写作者更加孤独了。前段时间论坛上流行的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是如果海子生活在网络时代,还会不会那么孤独,还会不会自杀?我想孤独者依旧孤独。写作者依旧写作。网络不会造就大才,但却有益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跑踢了~
目录
阿西的诗
温柔的侵略者的诗
爱玲猫的诗
徐淳刚的诗
丹妮的诗
青草山坡的诗
陈洪金的诗
medeia的诗
张选虹的诗
姚风的诗
白地的诗
梅花落的诗
赵松的诗
焚帛的诗
机车的诗
江南梅的诗
纪尘的诗
张玉明的诗
兰逸尘的诗
凯华的诗
撒容的诗
乌瓦的诗
任轩的诗
付业兴的诗
游离的诗
风事的诗
林叶的诗
丁小琪的诗
风度飘飘的诗
寒馨的诗
刀刀的诗
东篱的诗
李小洛的诗
李满强的诗
野川的诗
赵亚东的诗
金黄的老虎的诗
张选虹的诗
李明月的诗
红色药水的诗
水篇
孤峰之地 主持 亚伯拉罕。蝼冢
我总觉得长诗的写作者是属于有野心一类诗人的。因此面对它们时我十二分虔诚。长诗写作中要忍受的痛苦是短诗无法比较的,写过长诗的朋友一定知道其中个味。长诗所容纳的东西也不是短诗所能比拟的,这是它的优势,这个优势也很可能转化为劣势,对于长诗的写作,我首先看重它的结构,结构是基础吧,一个诗人没有对形式和形式感的独到理解,写出的东西只怕难免成为丑婆娘的裹脚布。以下的几件大作品基本上都诞生于2003年,这是个不错的景观。我记得梦亦非那首《空:时间与神》创作时间有两个年头。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出生入死的精神是难以完成的。当然这还是外在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诗人要有东西可以写。长诗以它独特的优势把我们带入精神高地。而真正的长诗是长而不长,(真正的短诗是短而不短)。这首诗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但它的出现,我个人觉得把新时期的长诗写作带入一个高峰。长诗写作近来出现了高涨的现象,很多写作者都朝这一孤地攀登,但我们看到很多的作品不是匆匆上马,就是语言和思想的贫乏。很大程度上,我们已经摆脱了纯粹抒情,而长诗写作更需要理性精神作后盾,否则无法成行巴别塔的建筑。过去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教训,我们做这样一个专辑的目的在于展示一下近年来在这一领域攀登的诗人们所取得的成果以便继续前行。我觉得未来的方向还会是在汉语基础上朝形式上升到内容这一大方向涌动,当然,也不排除异数。
目录
马永波《炼金术士》
乌瓦《小行板》
蝼冢《九拍》
钢克《羔羊经》
刘泽球《赌局》
梦亦非《空:时间与神》(选章)
芦花《自戕》
汤养宗《一场对称的雪》
妙心缘《大道无边》
梁平《重庆书》
章治萍《大巅地》(节选)
施玮《天国》
海啸《祈祷词》
火篇
译诗馆 主持 老聃
当我读到姚风翻译的葡萄牙诗人安德拉德的长诗《白色上的白色》时,非常兴奋,我说哦,天那,简直不可思议,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这里窝藏了一个这么好的诗人呢。当然我说的不是葡萄牙国脚的安德拉德,而是葡萄牙当代最享盛誉的诗人的埃乌热尼奥. 德.安德拉德。因此来自澳门的诗人姚风将成为流放地本期翻译频道的明星。没有原文,我无法具体谈论这组诗翻译的一些技术处理问题,嘿嘿,即使有原文我也看不懂的):我读到过姚风一首《在罗勒大街吃早餐》,高兴得连连拍手,我的手掌都拍疼了,可惜他不知道~老马贴上来的东西不多,但是也可以看到他给我们带来的好东西,尤其是他自己的那一组英文诗原创作品,保准让你晕上好一阵子。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马总舵,请大家去找他弄过的约翰。阿什贝利,可能要掏点银子了,不过很值得。我准备收藏一套,“睹物思人”嘛~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另外一位大人物了,金舟。金舟的翻译风格变化多端,精通古文,所以在阅读他的翻译文字,可以感觉到他那种多变的风格,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大家风范,尤其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美国最新桂冠诗人露易斯.格吕克的诗歌,还有奥尔登.纳什的十二首关于动物的短诗,简单干脆,漂亮,象吃茴香豆一样,千万不可错过:如《章鱼》那一首:告诉我,啊章鱼,我恳求你,/那些东西是腿,还是手臂?/我对你倍感好奇,章鱼;/如果我是你,我会用我们称呼自己。虞姬翻译Jane Kenyon的一首小诗,很是到味,我们也把它选下来。老聃弄那个维拉内拉诗,意在介绍这一类诗的形式,语言其实很旧了的;古希腊短歌选译这一组是转译自哈克斯顿的英文版。我自己喜欢就弄了。
目录
翻译频道之星 姚风
埃乌热尼奥. 德.安德拉德的诗 姚风
翻译。视野
露易斯.格吕克[译诗五首] 金舟
阿特伍德一首 马永波
杨尼斯.里索斯一首 马永波
奥尔登.纳什[译诗12首] 金舟
卡尔.桑德堡:[译诗10首] 金舟
维拉内拉诗 老聃
古希腊短歌选译 老聃
哈克斯顿诗八篇 老聃
《黑暗八度音》(外一首) 马永波
简.肯扬一首 虞姬
露易斯.格吕克[译诗五首] 金舟
我的几首英文诗 马永波
土篇
筚路蓝缕 主持 蝼冢
写作从来都是属于个体的,但又从来都不属于自己。神性写作理论和垃圾派理论构成了两个极,所以我们特意安排了这样一个派对。它们都依赖一定的哲学基础和对历史的深刻挖掘,甚至借鉴其他门类的艺术的理论大范围论证了自己的理论,不管成功与否,我们对这两个理论的走向给予关注。我们看出这些理论在诗歌的道路上走过的痕迹,看到他们在古今中外的诗歌史上的恣意挥洒,大刀阔斧,难免不心怵,因为很可能它们面对的都是死亡,乃如我们曾经面对过的那么多死亡一平静。但很难说它们并非没有洞悉到某些艺术的神秘气息了。另外,作为曾经灿烂过的非非主义在今天又焕发出新的光彩,它的深度和坚强的姿态依然如故。王晓华先生的文章视野开阔,读他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启示。
目录
《神性写作》 蝼冢
《垃圾文论》 红尘子
《体制外写作:正名与命名》 周伦佐 周伦佑 龚盖雄
《体制外写作:迟到的命名与吁请》 赵思运
《西方戏剧中的终极追问与荒诞意识》等 王晓华
五行和中
语言的栅栏 主持 星空
时间一向是无穷无尽地散开去,没边儿没沿儿,沿着开着的花儿、连天的草、流走的游云一路散开去,最终要往哪里去哪,在哪个位置才可以停下,才可以把目光收住。语言是什么,是时间的栅栏吗?栏里栏外仿佛圈里圈外,哪一边的风景好一些,是记录下来的这些吗?不知道。记下来的当然是值得记下的,没有记下来的,也将是更为丰富的。好在栅栏是透气的,风风雨雨全部挡不住,能这样隔着,就是绰约起来的特殊时光,读它的人,懂它的人,都会报以感激的目光。
目录
《婉约的丝稠》作者:于颖利(川美)
《永恒的罗马》荣成
《外省的空房子》汪峰
《深夜的七个变奏》谷雨
《汤错家族的男人》(外一篇)蝼冢
《2001笔记若干》马永波
《女人史:小脚与高跟鞋》窦宪君
《关于死亡》(外一篇)王晓华
《小姑在照片上》陈丹妮
《一匹素食主义的狼》(外一篇)李义
《台湾散记》宋晓杰
网刊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