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诗歌论坛→ 伊湖水猛诗自荐《 最后的友谊》
  本文为 晴天心情 收藏  总点击数:9  本周点击数:1  回复:1
   贴子主题: 伊湖水猛诗自荐《 最后的友谊》
晴天心情
注册:2004-4-6 12:39
等级:用户
QQ
伊湖水猛诗自荐《 最后的友谊》

 伊湖水猛诗自荐《 最后的友谊》


朋友们像一块大陆一样  聚在一起
又像一块大陆一样  分裂  漂移
有的如今还在飘  有的已沉了下去
有的没有了消息  有的已发迹

看我脚下的这一块土地  有一种恐惧:
有的是短时背离  有的分开得很彻底
多年以来这一小块土地  目光可及  呼吸可及
多少风浪  始终站立着的是唯一的你

有时候有一种感觉  不敢再跺一次脚
不敢重重地呼吸  怕震裂脚下的
这一小块珍贵的土地
让它载着你  飘走  远离

爱情需要甜言蜜语  而友谊甚至不需要
多说一句  有时候心中会有
一种温暖的感觉  一种感激
朋友  兄弟   因为有你

最后的友谊


********************

我居住的北京城尽人皆知是一个繁华的都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群如潮水一样,商店在不停大吹大擂……,有时候我会想,这么多的人,每天要制造多少排泄物,加上各种垃圾,那么些肮脏的东西哪里去了?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都去了垃圾该去的地方。
在我翻看许多诗歌刊物上的作品,以及网络上许多叫得很响的诗人作品时候,我差不多也有同样感受,这么多的大小诗人,这么喧闹地造市,制造了这么多的垃圾,将要去什么地方呢?
毫无疑问也是要去它们该去的地方,和刚才提到的城市垃圾差不多。
诗歌垃圾的泛滥和诗歌的繁荣有一定的关系,应该是有值得称道的一面,但铺天盖地的垃圾出现,往往会埋没真正的诗歌,这是所以海子生前5年的创作生涯仅仅才发表50来首诗歌,昌耀几乎到死才被发现一样。
说起来惭愧,我这里并非为被埋没的真正的诗人们鸣不平,实际上,我只想谈一首自己的小诗,为自己的一首小诗鸣不平,也就是这首《最后的友谊》,在垃圾中埋没了近6年,像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一样一直不见天日,喘不过气!
这首诗歌是上个实际末写的,在我的诗集中,是收到朋友们赞誉最多的一首诗歌,事实上我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就是我自以为是最优秀的作品,在我创作的两个时期,以《问天》和《往事》为代表,往往少人问津,相对来讲,我觉得力度略逊一些的作品,如《最后的友谊》和《一首歌》,却有很多的朋友称颂——应该说,这也在不停地影响着我的观点。
我写的诗歌非常少,开始诗歌创作有十几年了,到今天也不过有一百来首诗歌,不过,这比“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外表看起来,显得还是多了——这不完全是题外话,因为这是我的创作态度,宁可少之又少,决不制造垃圾。
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是1998年底,我从生意场上失败,居住在北京西单的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囊空如洗,卖掉了自己珍藏的许多书,回到大学食堂吃饭,还常常发愁明天的午餐在那里(早餐多睡一会儿就省去了),关于那段艰难的时光,我写了一首小诗歌《意外》为证:

意外

              (一)

诗人一直在伫望窗外的街景
这样已整整两天了
是因为伟大的灵感正在头脑中爆发?
还是因为激情的风暴正在胸腔里酝酿?

都不是
口袋里只有几枚硬币了
这两天肚子一直在咕咕叫
他在想怎么先去弄点吃的


              (二)

教室门开了  多么热烈而又柔情的眼睛
第一眼就使我心动神驰
那刚推门进来的女孩莫非对我——
有点意思?

又进来一双同样热烈的眼睛
是一个戴眼镜的小子
他们刚从绿园里长椅上卿卿我我后回来
残留信息让你耗神了  对不起

**********

那时侯,我确实几乎没有朋友了,只有一位Z君,曾经在科研所和我住在同一个宿舍,还一如既往地热情地接纳和拥抱我这个朋友,一瞬间我体验到一股暖流,几乎流出眼泪,在我从他那里回来,晚上路过北京西单过街天桥下的时候,我写了这么一首《最后的友谊》。
首先,我觉得首诗歌的大气磅礴,而且能一贯到底。
“大陆漂移说”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上个世纪初,德国气象学家魏格那(A . Weagner)创立,学说认为:现代地球上所分布几块大陆,在古代都连在一起,称之为盘古大陆,此大陆到中生代时开始分裂向四周动,才形成今天的大陆格局。
这个学说已经被今天的科学家广为接受,而且据说还有人测出,在今天,大陆还在不停以慢速在“漂移”
回忆童年伙伴,中学或大学同学,甚至文朋诗友,有时确实感到,当初每天聚在一起,“泡”在一起,抱成一团,但终于各奔前程:

朋友们像一块大陆一样  聚在一起
又像一块大陆一样  分裂  漂移

因为我本人学理工出身,在我的诗歌中,往往有比较强的逻辑存在,也有人因此说是像在说理,在以上四句中,第一句和第二句用了大陆漂移的比喻,一方面我觉得很形象,另一方面,这个比喻没有完,仍然在下面两句中进一步发挥:

有的如今还在飘  有的已沉了下去
有的没有了消息  有的已发迹

     回想起我们的朋友,可能有很多,生存状态也会各色各样,有很多和我一样在“飘”的朋友,也有早夭者“沉了下去”,更多的是“没有了消息”,个别的已“发迹”。于是:

看我脚下的这一块土地  有一种恐惧:
有的是短时背离  有的分开得很彻底
多年以来这一小块土地  目光可及  呼吸可及
多少风浪  始终站立着的是唯一的你

     这里字面上应该没有难度,但她所以成为诗歌而不是散文,是因为一直紧紧扣住“朋友们像大陆漂移”这个比喻,所有的朋友都“分裂 漂移”走了,多年来这块大陆,只有一个朋友和我坚持在一起,“目光可及  呼吸可及”,经历“多少风浪”还“始终站立”。这种友谊弥足珍贵,所以:
    
有时候有一种感觉  不敢再跺一次脚
不敢重重地呼吸  怕震裂脚下的
这一小块珍贵的土地
让它载着你  飘走  远离
   
在一片汪洋大海中的一块土地,随时可以“分裂  漂移”,所以已经 “不敢再跺一次脚”,也“不敢重重地呼吸”……,怕“震裂”“这一小块珍贵的土地”,让它“载着你  飘走  远离”,
这一小块土地已经成了我最后的堡垒,但风浪之中,任何可能动摇它的举动,都会带来不愿接受的结果:
这里来回变换的是“朋友”和“大陆”,可以想象为一块大陆在分裂漂移的过程,也可以想象成脚踩大陆上的朋友们在不知觉中“分裂  漂移”,视觉上引起朋友和大陆的双重变化,构成诗意,而这时作者发出感慨:

爱情需要甜言蜜语  而友谊甚至不需要
多说一句  有时候心中会有
一种温暖的感觉  一种感激
朋友  兄弟   因为有你

这几句是在点题,与反复说“我爱你”之类的“甜言蜜语”,略带有“哄骗”性质的“爱情”相比,友谊往往是心的默契,多说反而是废话,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句“兄弟”可以使我们彼此热泪盈眶,尤其因为这是:
最后的友谊

    这首诗歌语言很质朴,主要特点是用一个奇特而形象的比喻,并且把这个比喻贯穿始终,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我想这是这首诗歌感觉成功之处。我相信“真感情是好文章”,我非常不明白,很多大诗人写出的东西,我怎么读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感觉,我只能说他们“走火入魔”了;另外,仅从这首诗上讲,从语言的干净和诗歌的完整性上讲,我也觉得这可以说是我的一篇代表作,最好也能成为我们时代的杰作,呼唤大家追求爱情同时,要珍惜身边的友情。所以不惜自吹自擂,奉献出来,希望各位诗友们指正,也谢谢你的友谊!


伊湖水 beijingqiu@163.com

2004-4-13 13:41:36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汤养宗
注册:2003-6-28 10:58
等级:管理员
最后的友谊
朋友在漂移
  2004-4-13 16:59:49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