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3
星期三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文论空间→从大神的道路,走回到人的道路上来吧
  本文为 枕戈 收藏  总点击数:16  本周点击数:1  回复:0
   贴子主题:从大神的道路,走回到人的道路上来吧
枕戈
注册:2003-9-14 11:19
等级:用户
QQ
从大神的道路,走回到人的道路上来吧
                      "从大神的道路,走回到人的道路上来吧" --评泽婴的诗歌
                                             (一)诗歌神学的短暂辉煌 
        "多量的痛苦和多样的变形是必要的。"----尼采
      谁若忘记了百年来中国人的苦难生存,谁就无法对中国百年来的诗歌作出正确判断:即我们生活在一个种族大衰退的午夜,而这午夜之后的熹光尚微茫未现,一个新的种族尚在塑造中。这才是中国诗歌精神的真正出发点。因这种族危机意识的凸现,由之引发的悲剧意识和拯救精神令任何游戏色彩的话语都黯然失色。中国漫长历史中的个人悲剧,曾经被掩饰在和谐生存的光环之下,那么在种族生存空间的逼仄中,这种悲剧意识终于得到激发。集体受难呼唤拯救之手,先是一个巨大的国家神话令眼含苦难泪水的人们欢欣鼓舞,接着是一种贫穷的毫无诗意的生活迫使人们求助一种更高级的拯救:(宗教)艺术拯救。
      苦难正是我们生存的坚固根基。正是从极端苦难的现实生存中引发的对彼岸或未来幸福的憧憬,导致了中国八十年代诗歌神学的诞生。但与宗教神学不同的是,宗教神学诞生于冥冥之中对彼岸之神的热烈呼喊和正义诉求,而诗歌神学是在一种较为澄朗的理性之明中无法对一个超验的上帝吁求的情况下,完全凭借自身神明对短暂的个人生存作出终极探察并表达一种个人和种族的共同幸福的关系。这是海子-骆一禾诗歌神学诞生的背景。然而自从尼采以超人僭替上帝,人和上帝的关系已经变得暧昧可疑。诗人已经从集体祭司的位置下降到个体孤独的命运中。诗人又何以成为神性的呢?诗人凭借其神圣的言说而成为神性的。上帝之子耶酥呼吁人们信仰上帝的言说是神性的,尼采怀这对人类的热烈希望,以超人的口吻呼吁人类向超越之路迈进又何尝不是神性的?
       百年以来汉语体系的坍塌要求我们的诗人在一个极其宏大的架构下重建汉语的尊严。这是海子-骆一禾神学能够建立的先决条件,他们从极端荒芜的话语废墟里跃起,抓住明亮的语言闪电,生命意志中的狮豹搏斗和语言闪电中的刀劈斧砍呈现共时性的辉煌景象,--这注定了他们要以生命为代价获取诗歌的尊严。在短短的几年内,一方面海子和骆一禾要把历史记忆和民间材料整合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史诗,另一方面要把世界范围内的神话记忆和宗教幻象纳入此时此在的个人生存,在原始生命力的推动下创造一个新的诗歌神话。诗歌体系的庞大,对这个种族寄予的期望是如此热切,要求海子和骆一禾扮演集体祭司的角色,这种自觉在海子的文章中早有论述:
     "这个诗歌王子的存在,是继人类集体宗教创作时代之后更为辉煌的天才存在,我坚信,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是个体生命和才华的命运,它不同于人类早期的第一种命运,集体祭司的命运……从祭司到王子,是人的意识的一次苏醒,也是命运的一次胜利,在这里,人类个体的脆弱性暴露无疑。"
       可见海子早期还保持自己对诗歌王子的身份认同。但后来,他生命中的性格越来越趋向于父性、复仇与毁灭,沉浸于愈来愈强烈的弥塞亚精神。诗歌体系的庞大超出于个体孤独的创造。他实际上是以一个诗歌王子的身份扮演了集体祭司的角色,这里暗含着深刻的矛盾:种族存亡的命运要求他扮演集体祭司的角色,而历史时间和时代轨迹却只允许他以一个诗歌王子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而这一切又发生在种族命运转换的"午夜"和人类历史的"世界之夜"叠合的短短十年内。而海子非但没有生活在一种集体温暖中,相反,他无比孤独无限伤心。海子为了服从一个种族命运的文化使命而舍弃了更加丰富的个体经验的诗歌,并且最终被这重负过早地夺取了他的青春和生命。我想,这才是酿成海子悲剧更深层次的原因。
        海子在他生命的末日喊出了一句话,隐隐预示了日后诗人的命运,诗歌王子的命运:
             让我们从黑夜的道路
             从泉水的道路 从大神的道路
            走回到人的道路上来吧
            我们离开得已太久太久
            那破碎的虽然破碎了
            却是无法毁灭的 --海子《弥塞亚》
      诗歌神学在短短几年达到了空前的辉煌。也正是在神的道路幻想的道路上行走得太快太高,使得他内心感到极度的空虚和绝望,并且最终走上殉诗的道路。种族的黑夜已被劈开,新鲜的朝霞开始汹涌而出,而他已溘然倒下。诗歌正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一个人也正是他自己创造的。当种族之夜悄然隐去,白昼之明将要现身,我们必然要回到人的道路。神话远离我们而去,令我们仰慕不已只剩下拥戴的心情。
                                    (二)他会和你一样这个与时代独自战斗然后死亡
       我现在要指涉的是这个"诗歌王子"。当集体祭司的隆重场面远离我们而去,我们真正能做的是一个"大地的歌手",一个"诗歌王子"。在世界之夜里,孤独地追逐诸神的踪迹,与这个时代的愚昧无知、邪恶堕落作斗争,坚持诗人的神性生存,是这个时代诗人的使命。泽婴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的。从神的道路回到人的道路,并非放弃神性的品格,而是诗人作为"人",凭借其神圣的言说本质上是神性的。这样,人类的生存因了诗人的言说才诗意盎然,才有深度可言。神是人的尺度。诗人据守在这个贫困的时代,对世界万物保持警惕。与集体祭司的时代不同的是,诗人将忍受更多的孤独、荒谬和苦难,并且需要不断消解这内心的痛苦,回复到人类的孩子状态,如尼采说的"精神的三种变形"。不过,我们在诗歌中渗合更多的人性或许能够使我们的诗歌更加亲切些。诗人在呈示复杂人性的同时也表现更加丰富的人性。日常生活应当加入到诗歌的神圣属性中。这就是"回到人的道路上"的全部含义所在。
     在泽婴的早期,他的诗风豪放,粗犷,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却与八十年代的诗歌如出一辙。
                      野花唐突开放,星星唐突开放
                      星星是闪电的野花,他的野花
                      一位诚实的哑侍女,一直守在他身旁

                     他会和你一样与这个时代独自战斗然后死亡
                     会和你一样多年后在一颗勇敢的心上复活
                     一只豹子的心,一枚夹在古老法典中的树叶

                      假如我可以爱上这片树叶
                      我就可以像爱上这片树叶一样爱上我自己
                      爱上祖国以及祖国的敌人
                                                                 --泽婴《落后时代的悲伤》
        这首诗道出了我们这个时代诗人的特点。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的、无情的战斗。凡能够称得上诗人的,必定要和这个时代孤独地战斗,如一只豹子的心警怵地跳动。这"诗歌王子"的特点是:气质纯洁,才华卓绝,极富悲剧命运感。但同时我想,时代应该允许他自由地歌颂,让他内部惊绝一世的才华自由焕发,而非服从一个种族命运的文化使命感,当然我们的诗人是可以"像爱上这片树叶一样爱上(我)自己/爱上祖国以及祖国的敌人"的。泽婴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
        一个真正的诗歌王子的时代降临了。他们将自由地为诗歌王位角逐。
                                 (三)时间是图画里的小狗追着花尾巴
     八十年代的诗人在追求宏大构思和相应的文化史诗题材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日常生活及丰富的人性方面却没有得到充分表现。大量的上古神话元素和民间元素如太阳、月亮、人民、土地、麦子等在最初建构新的诗歌神话中起了巨大作用。但随着这些崇高阔大的场景日渐远去,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却显得有点陈旧并且难以融入我们鲜活丰富的日常生活。实际上,随着诗坛大量地收割"麦子"时,这样的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原初性。诗歌神话一坍塌,这已经暗含了诗歌元素大量枯萎和锈蚀的危机。 
       诗歌呼唤着感性的再造,诗歌呼唤着新的元素的诞生,新的语言结构和情感节奏……
                          是我决定了昂首前行的时分
                          预感到风中的城堡有灵魂光临是宿命
                          它们彼此传递着凡高在春天的祝福
                         像我久久跪下故乡暮色中的许愿树

                         然后我吸着烟坐在校园长椅上
                         月球正进行游牧人的聚会
                         时间是图画里的小狗追着花尾巴
                         我预感到一只蝴蝶踩破钟声
                         陆地和水缓缓坠落
                         预感到我势必站在春天的刀锋上
                         春天定将毫不留情地将我埋葬                      --泽婴《春分》
        这是我久久没有听到的奋发昂扬的歌声。
        日常意象经过重新拼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形象丰满却没有重复叠沓之嫌;诗行的行进如帆舟乘风破浪,却没有浪漫主义的狂飙突进感;诗歌贴近我们的生活而有对天外之物的神秘遐想;有对季候转换的"预感"却没有文化使命的"预言"。这就是此时此在的个体经验的诗歌.这诗就像一阵新鲜的风吹拂在我的面颊。犹如我期盼的"诗歌王子"的翩翩降临。
        诗歌首先是语言的角逐。语言使用的好坏决定汉语诗歌的胜负。汉字在诗歌中譬如一颗棋子在一盘棋局中,往往一字之差决定全盘输赢。诗歌在光芒世界即在日神的形象领域给人以视觉快感。诗歌在声音世界即在酒神的音乐领域给人以听觉快感。而语言世界是光芒世界和声音世界的叠合并渗合了人的主观意志。
                    "时间是图画里的小狗追着花尾巴" --泽婴《春分》
                    "我预感到一只蝴蝶踩破钟声" --泽婴《春分》
                    "黑绵羊像麻醉药穿过世界一样穿过草原" --泽婴《大暑》
                    "永远有小鸟擦亮英雄迟暮" --泽婴《处暑》
                    "雪是占卜者神奇的见证" --泽婴《大雪》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最富弹性最具感性魅力的诗句。汉语诗歌的历史证明:汉语词汇经过重新组合能够不断产生新鲜而奇妙无比的诗歌意象。这得宜于汉字的象形性。甚至纯粹的语言游戏亦能给人视觉上明亮鲜艳的刺激。这在泽婴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泽婴说:"如果说飞鸟更多具有神的轻盈,野兽则更多的是血肉之躯的沉重……神是人的尺度,宇宙间通灵的序列应该是这样:神,飞鸟,孩子,野兽,最后是成人。而世间万物不过是象征的森林,我们穿过它,到达那绝对的统一,那没有面目的寂静。"我们从泽婴的诗歌中看到飞鸟、野兽、人和神是有感应的。让我特别感到惊奇的是:"时间"可以和"图画"和"小狗追着花尾巴"产生联想;"蝴蝶"可以和"钟声"产生联想;"黑绵羊"可以和"麻醉药"产生联想……诗人的想象和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诗人是达乎神的。 
        如果说文字意象从画面即日神领域给人以形象上的惊人效果,那么语言在音乐的朗诵效果即酒神领域中更能抵达人的情感本质。所以我坚持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是诗歌成功的关键之一。飞翔是诗歌语言的属性,它美妙的音乐节奏是神的赐予。诗人应当不断地聆听和获取这一稍纵即逝的音乐瞬间。而词语的线形脱落必然导致诗歌情感的零乱混杂,泽婴是我看到的最能把握汉语内在节奏的诗人之一:
                     今夜的山楂树将忍受梧桐枯萎的音乐
                     今夜的梧桐树将忍受凤凰燃烧的气息
                     今夜大地月光昙花一现 绝无露水升腾
                     今夜足踏红书籍的浪子是一切茫茫的中央 
                     而一切茫茫都不能掩饰他的悲伤
       字词在针线的绵密穿行中取得巨大的语言张力,而它雄浑的朗诵效果犹如大自然中的天籁齐奏。
       诗歌即为感性的再造,让我们在光芒世界和声音世界里多多创造好看的和好听的.
                                        (四)永远有小鸟擦亮英雄迟暮
      如若这就是一个诗歌王子追逐王位的时代,而这诗歌王子混合了人和神的双重属性,他为表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做了些什么呢?这神性的生存和贫乏的现实生存如何组合成一幅立体的生存图景呢?
      泽婴是那种具有英雄主义崇拜的诗人,然而因为时代的变迁,那倏忽离去的伟大时刻徒然令我们嘘唏不已,他也不免染上这落后时代的悲伤,而他为坚持这诗歌王子的纯洁品格作了怎样的努力呢?
                      出生以前,我似乎已经老去
                     尤其五月的闷雷裁剪过时辰的讯息
                     一把剪刀打开了生命 越深越漆黑
                     第一批旅行者已出发 
                     我的花园已废弃

                     靠得近一些。你会看见
                     最后的晚餐谁也没吃
                     兀自腐烂。
                     一切多么像一只匆匆奔跑的苹果                                 --泽婴《立夏》
         这繁多的信息集于五月的闷雷炸开的一瞬。主人公先是感到出生以前就似乎老去,而闷雷剪裁时辰的讯息时又感到一把剪刀打开了生命。这是一种生命经过长期的抑郁才有的已死还生的感觉。接着他说第一批旅行者已经出发,而这"第一批旅行者"是谁呢?是指八十年代摘取诗歌桂冠的先行者,还是少年时代那个奋发昂扬踏遍大地的"我"呢?而理想的花园已经废弃,徒然增添心中的悲伤。"最后的晚餐"为什么没有吃呢?它隐喻了怎样的人生遭际?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切多么像一只匆匆奔跑的苹果"!
                      钢琴剪辑着光 这时候地铁飞驰而过
                      像希望。某人蜷缩在角落里凝视着衣帽架
                      从前轰轰烈烈的经历 许多无法归复的情节
                      像日记 如今变得平淡无常 --泽婴《立冬》
     泽婴的少年时代有着非凡的漫游经历,但如今他的心情开始平静下来,思考一些沉甸甸的东西。泽婴的生命一定经过了复杂而深刻的蜕变。
     泽婴的诗,在平常细节中透露出王子风格,看上去不作渲染实则处处设伏意蕴深沉,笔法变化多端时有奇崛,我感到他在开拓一种新的诗风,--我们拭目以待!读泽婴的诗,感觉是复杂而微妙的,其中包含了对这个时代的深刻体察:
                     永远有小鸟擦亮英雄迟暮
                     如我讲述的国王和士兵们的传说 --泽婴《处暑>>
2003-9-20 10:43:55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本主题还没有回复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