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3
星期三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文论空间→1911诺贝尔授奖词
  本文为 马永波 收藏  总点击数:151  本周点击数:3  回复:7
   贴子主题:1911诺贝尔授奖词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1911诺贝尔授奖词
 

 

 

瑞典科学院常任秘书   C.D.维尔森,1911年12月10日

 

今年,一些权威人士推荐了数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们中有几位表现出如此巨大和非凡的品质,以至非常难以衡量他们各自的价值。经过曾数次提名和认真的考虑,今年的文学奖决定授予莫里斯·梅特林克,瑞典科学院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首先是作为作家,他的才华所具有的丰富的独创性和独特性,是如此不同于其他传统的文学形式。这种才能的理想主义特征提升到了一个罕见的精神高度,神秘地拨动了我们内心隐秘而微妙的心弦。他当然不是浅薄平庸之辈,这个非凡的人,还不到五十岁,作为作家,他遵循自己非常个人化的声音,通过他迷人的表达方式,拥有了同时达到神秘、深刻和广受大众欢迎的绝妙本领。阅读他的著作有时会让人想起索福克勒斯的话:“人只是微不足道的影子。”或者如卡尔德隆所言:“人生如梦。”而梅特林克懂得如何用梦想家的力量来描绘我们道德生活的细微差别。他用魔杖轻轻的一触,就唤醒了通常情况下潜伏在我们内心、我们存在的秘密深处的东西,这些东西一般是深藏在神秘的朦胧之中的。他在这么做时毫无矫揉造作,始终不懈地坚持一种古典的细腻精致,尽管他剧作中的情节和场景往往像中国的皮影戏一样模糊,并和他的诗歌中了不起的微妙保持一致。他的叙述富有传奇和幻想,他的对话敏锐直率。用沉默的音乐,诗人把我们引向我们内心未知的领域,我们和歌德一起感受到:“一切转瞬即逝的东西,不过是一种比喻”。我们预感到我们真正的家是在远方,远在我们世俗经验的范畴之外。虽然梅特林克的诗歌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空隙,让我们瞥见那不可企及的远方,但是我们很少超越这种预感。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年生于根特。家境似乎比较殷实。他在圣·巴尔勃的耶稣教会学校受教育。他不喜欢这所学校,但是这所传统的学校可能对他的智力发展具有强烈的影响,引导他趋向神秘主义。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士学位之后,梅特林克遵循父母的希望,攻读法律,在根特成了一名律师。但是,根据他的传记作家杰勒德·哈里的说法,他却明显表现出对律师行业的基督的不适应,因为他具有“快乐的缺陷”,这种缺陷使得他绝对不适合在法庭上进行诉讼辩护和公开的辩护演讲。他被文学吸引住了,在巴黎逗留期间,这种吸引变得越发强烈,他在那里结识了许多的作家,其中维里埃·德·李勒-亚当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巴黎让莫里斯·梅特林克神魂颠倒,1896年他就在那里定居了。虽然如此,大都会并不真正适合这个喜欢孤独沉思的心灵,不适合作为永久的居住之地。他时不时地去那里和编辑们打打交道,但是在夏天,他喜欢住在圣旺德里耶,这是他买下的一所诺曼修道院,从而免遭了文物破坏者的毒手。冬天他隐居在气候温和、以鲜花著称的格拉斯。

 

莫里斯·梅特林克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一本薄薄的诗选,名为《暖房》(1889)。这些诗歌呈现出的痛苦情绪,超乎人们对他冷静而好沉思的性情的预料。同年他发表了幻想剧《玛莱纳公主》。这部戏剧阴沉、可怕,为了造成持久性印象而大量使用反复的手法,因而显示出某种刻意为之的单调;但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神奇魅力主宰着这部短剧,这是以无可置疑的《暖房》作者的有力笔触写成的。无论如何,它都是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奥克塔夫·米拉波在《费加罗报》撰文,热烈称赞《玛莱纳公主》,从那一天起,莫里斯·梅特林克便不再无名之辈了。后来,梅特林克创作了一系列戏剧作品。情节大部分发生在我们无法断定的年代和地图上找不到的地点。场景通常是带有地下走廊的神秘城堡,有怡人阴凉的公园,或者面对远方大海的灯塔。在这些忧郁凄凉的地方,活动的人物往往如观念本身那样模糊不清。在他最完美的几部舞台作品中,莫里斯·梅特林克是一个象征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但是,不应该以此推断他是唯物主义者。凭借诗人的本能和想象里,他感觉到,人不仅仅属于实在的世界,他清楚地表明,诗歌不会让我们满足,如果它没有让我们感知到对更深刻更隐秘的真实的反映,这种真实是各种现象的本源。有时候对他而言,仿佛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从这背景中隐约地涌现,人类很容易成为这种力量的牺牲品,他把这种神秘力量归结为一种能够摧毁我们自由的致命的全能。但是在若干戏剧中,他的这种观念有所减轻;他给希望和各种神秘影响留下了更多空间,而且较少触及真实。始终主宰他的写作的主要思想,尤其是在他最好的作品中,就是要在不得要领的思想和理性之外,去寻找人类精神上真正的、隐秘的、深刻的生活,这种生活精确地体现在人类最自发的行为中。梅特林克对这些行为的表现超越于常人,几乎带有梦游般的想象力和幻想精神,并且具有一个完美艺术家的精确。与此同时,他的表达风格独特,技巧的简洁被发挥到极致,又无损于人们对其戏剧的理解。

 

明显的自然神论对他的戏剧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因为这会使得它们有别于中国的皮影戏;但是,任何人都不应该贬损他天才的创造。像斯宾诺莎和黑格尔一样,尽管不是自然神论者,但他都是伟大的思想家,梅特林克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尽管他对万物与人生的观念不是自然神论者。他不否定任何事物:他只是发现隐藏在暗影中的存在原则。此外,既然任何人类理智都不能阐明存在的确切起源,那么不可知论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可以允许的了吗?不可知论在许多方面都仅仅接近于直觉和信仰。而且,如果说莫里斯·梅特林克所塑造的人物有时是梦的造物,他们仍然非常富有人性,因为莎士比亚说的一点也不错:

 

我们是这样的材料

犹如由梦幻组成,而我们短暂的人生

以睡眠为终结。

 

而且,梅特林克根本不是个善辩者;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呼吸着一个美好而时有忧郁的灵魂,这使得他在诗美方面胜过了许多世界观也许更为个性化的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显然是一个思想深刻、感受丰富的人。我们必须对他对真理的诚挚渴望表示敬意,我们必须铭记,对他而言,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规律和权利,在众多事物似乎都在纵容非正义的世界中,它始终在支配和引导着人类。如果说,经历过如此多的内在发展阶段的莫里斯·梅特林克,有时谈起“万有引力”,把它当做统治世界的力量,并似乎想用它来取代宗教,那么,我们可以说,考虑到他的象征主义,把“万有引力”这个词当作所有人均要服从的宗教-伦理规律的象征主义表达,是几乎不会有错的。

 

没有时间一一列举梅特林克的所有作品;不过,在这个庄严隆重的场合,简短回顾一下他最有特色的作品,似乎是正确的。

 

神秘而无情的死亡的力量,很少能像梅特林克的短剧《入侵者》(1890)中表现得那么强烈。在所有围绕着生病的母亲并希望她康复的人当中,只有年迈失明的老祖父注意到了花园里鬼鬼祟祟悄无声息的脚步,那里,柏树开始沙沙作响,夜莺静默无声;他感觉一阵冰冷的微风吹过,他听到一把长柄镰刀磨快的霍霍声响,他猜想别人看不见的什么人走了进来,在人群中坐下。在午夜的钟声中,只听一阵喧闹,仿佛有人突然站起身来,离去;就在这时,病人撒手人寰。没人能够逃避的客人已经从那里经过。作者以极大的魄力和微妙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死亡的征兆。短剧《盲人》(1890)显示了同样对灾难的预感,甚至更为忧郁。盲人们跟随着他们的向导,一位患病的老牧师;走入森林的时候,他们以为牧师失踪了。事实上他就在他们中间,但是已经死了。他们逐渐认识到牧师已经死亡。他们现在该怎样寻找自己的避难所呢?

 

在《佩莱阿斯和梅丽桑德》(1892)和《阿拉丁和帕洛密德》(1894)中,梅特林克以奇异的想象力描绘了以不同形态出现的爱情的致命力量——这种爱情受到种种其他情感关系或外部环境的束缚,既不能也不应该获得幸福的结局,而是被人的力量所无法抗衡的宿命所粉碎。

 

梅特林克最具灵感的戏剧无疑是他的《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1896),它是世界文学中一块最纯净的宝石。这部戏剧色彩极其忧郁,但饱含丰富的诗意。梅朗德娶了温柔腼腆的赛莉塞特为妻,却开始爱上了高贵的阿格拉凡,阿格拉凡也对之回报以爱情。他们纯粹的爱情使他们超越了凡尘。但是赛莉塞特为不能独自拥有梅朗德的心而万分痛苦。这个温柔、忘我的女性,决定为了丈夫与阿格拉凡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她向外斜靠在一座旧塔楼的墙上,以致墙体崩塌,赛莉塞特跌落下去,但没有像她预想的那样落入海中,而是落在了沙滩上。受伤的她被抬到屋里,甚至在死亡的边缘她依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自私;她力图在梅朗德和阿格拉凡面前装做她从塔上跌落完全是偶然的意外,希望让他们免于自责。这部戏剧微妙地刻画了灵魂细微、丰富的状态,所有人物都是高尚而宽宏大量的。阿格拉凡与梅朗德感觉以他人的痛苦为代价所追求的幸福是无常和徒劳的,如果他们依然感到彼此无法抗拒的互相吸引,他们也绝不屈服于低级的欲望,而是服从强大的、精神化的情感。他们与命运抗争,这抗争如此痛苦,他们都感觉兄弟之爱最终是不可能的,一切都将把他们引向完全的结合,而这是他们如同罪一般逃避的东西。阿格拉凡的这些话非常美妙:“如果必须有人受苦,那就应该是我们。责任有千般万种,但是我认为,尽力解脱弱者的痛苦,把它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样做很少会是错误的。”这部戏剧所散发的魅力使它跻身于本世纪最优美的诗作之一。

 

梅特林克的杰作《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发表于1896年。1902年,作者发表了戏剧《莫娜·瓦娜》,此剧曾在瑞典上演,并为人所知。剧情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上展开;它的结构清晰,完全摆脱了那种通常构成梅特林克艺术特色的朦胧。剧中所表现的有关责任的戏剧思想经常引起人们的争议,说法各异。这部戏剧委实大胆,并且表现出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但是梅特林克也许在微妙的象征主义短剧中更能显示他的本色,在这些戏剧中,强烈、充沛的光线并没有占统治地位,但却为人类心灵深处最隐秘的预感展开了美好前景。

 

莫里斯·梅特林克是个多面手,他写有带有哲学性质的著作,即使不纯粹是哲学著作。例如《谦卑者的财富》(1896),除了其他有趣的研究之外,还包含有关神秘主义者罗斯博洛克和精神生活的颇具灵感的篇什。梅特林克理想主义在此找到了一种幸福的表达,用他有关最高尚的诗歌的话说,诗歌的目的在于保持从可见世界到不可见世界的道路畅通无阻。在这本书中,多处出现早先提到过的思想,在我们可见自我的后面存在着另一个自我,那是我们真正的存在。这个思想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显得神秘;实际上,它和康德知性学说一样合情合理,它是经验论特性的根源。在《埋葬的寺庙》(1902)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有关无形人格的思想,它是可见的世俗人格的基础。然而,如果要指责梅特林克是个宿命论者,那么,应该记住他的《智慧与命运》(1893)中洋溢着乐观精神,其中阐明了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依赖于他行使自己意志的方式。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失败是由他们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他们在错误和罪恶行为中丧失了过去的自信,因而失去了战胜危险的力量。

 

1900年,《蜜蜂的生活》问世。这本书引起了强烈反响。尽管莫里斯·梅特林克是一个热心的养蜂能手,熟悉蜜蜂的生活,他却无意写一部科学论文。他的书不是自然史的概述,而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沉思的作品,总体上几乎是揭示了某种无能为力的行为。作者似乎要说明,探询蜜蜂间奇妙的合作、它们的分工与社会生活,是否属于理性思考的产物,这是一无用处的。是使用“本能”还是“智慧”这类字眼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它们仅仅暴露了我们对事物的无知。我们称做蜜蜂本能的东西,也许是宇宙性的,是一个宇宙灵魂的体现。人们不仅立即想起维吉尔对蜜蜂的不朽刻画,他说,一位思想家把它们归之于神的一部分,也就是神的思想,神的精神。

 

《花的智慧》(1907)是梅特林克的又一部有趣的著作,大胆地把植物描绘成仿佛富有智慧和利己之心。这里同样可以发现丰富的诗意想象,以及间或的深刻的沉思。

 

以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梅特林克于1903年创作了引人入胜的幻想戏剧《乔珊儿》,这部戏剧通过艰难的考验和阴沉凄凉的情节,展示了忠贞爱情的胜利。《玛丽·玛格德莱娜》(1909)表现了一个悔改罪人的灵魂转变,她战胜了诱惑,她天性中最高贵的一面促使她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弥赛亚在她内心创造的新的道德生活,去拯救弥赛亚;也就是说,牺牲了弥赛亚至关重要的事业。最后,让我们来赞赏神奇的《青鸟》(1909),尽管它似乎蕴含了太多的沉思,以致缺乏足够天然的自发性,它仍然是一出深刻的童话剧,闪耀着童年时代的诗意光辉。唉!幸福的青鸟仅在这易朽世界的边缘之外存在,但那些心灵纯洁的人对它的追寻绝非徒劳,因为在他们穿越梦幻国土的旅程上,他们的情感生活和想象力将得到丰富和净化。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我们出发的地方,梦幻的国土。如果我们说,对于莫里斯·梅特林克而言,所有时空中的真实,即使不是想象的产物,也总是带着一层梦幻的面纱,这么说也许不是错误的。在这层面纱下面隐藏着存在的真理,在这面纱揭去的那一天,万物的本质将会显露无遗。

 

我试图以他的作品为引导,来总结梅特林克的人生观。任何人都无法怀疑这种人生观的美好和高尚;而且,这种人生观是以一种诗的原创形式来表现的,它奇异陌生,有时显得怪诞,但始终充溢着灵感。

 

莫里斯·梅特林克属于诗神所选择的那类人。人的趣味会变化,但是《阿格拉凡和赛莉塞特》的魅力将永存。今天,瑞典,这块充满传奇和民歌的土地,谨把这份世界性的文学奖,授予这位诗人,是他使我们感受到人类心灵中隐藏的温柔、悦耳的音调。

 

 

2003-12-1 18:02:56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王晓华
注册:2003-6-28 13:10
等级:用户
好!
  2003-12-2 18:06:57
枕戈
注册:2003-9-14 11:19
等级:用户
QQ
翻译得好!
这才是诗人的文笔!

不过有些地方不很畅通:他(在)这么做时毫无(不)矫揉造作;以及间或(的)深刻的沉思;就唤醒了通常情况下潜伏在我们内心、我们存在的秘密深处的东西?
  2003-12-3 9:44:58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谢谢。我再修订修订

  2003-12-3 13:22:35
赵松
注册:2003-6-28 13:12
等级:用户
确实很扎实又很有见地的好文章。
  2003-12-15 21:33:00
赵松
注册:2003-6-28 13:12
等级:用户
提上来。压压灰尘。
  2004-2-9 21:03:34
法清
注册:2003-7-25 17:59
等级:用户
转无限制写作论坛了
  2004-3-3 8:45:13
肉骨头
注册:2004-2-27 15:52
等级:用户
好文笔!
我转一份到诗森林,呵呵,谢谢马兄!
  2004-3-8 18:15:43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