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3
星期三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散文与随笔→梅特林克的蜜蜂——秀秀请进
  本文为 马永波 收藏  总点击数:71  本周点击数:1  回复:9
   贴子主题:梅特林克的蜜蜂——秀秀请进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梅特林克的蜜蜂——秀秀请进

 几天没上网,才看到你有关书评稿的帖子。我会抽空写点,先看看这个——

 

梅特林克的蜜蜂

1862年,在欧洲古国比利时风景如画、静谧安详的一处乡村平原上,诞生了一位世界知名的象征主义诗人、戏剧大师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个子高高的,圆脸,面色灰暗,外表看上去像是一位运动员,很容易激动,从来不戴帽子,很少给人一种梦想家、诗人或哲学家的印象。 

梅特林克虽然根据父母的愿望成了一名律师,他真正的志向却是文学。父亲去世后,他回到故乡根特,从事律师工作并埋头写作。这期间他在花园里养蜂,远距离散步,家里还摆放着一台车床,时不时利用它做些实验。

梅特林克先后写了二十多部剧本,在本世纪初即已成为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为:“为表彰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戏剧创作,具有异常丰富的想像力,充满诗化的幻想。他的作品虽然有时候披上了神话故事的伪装,但却透露出深厚的感召力,同时,他的作品还以神秘的方式诉诸读者自己的感情,刺激他们的想像力。”

梅特林克还擅长哲理和科学散学的写作,这类文章带有心理玄学及形而上学特征。梅特林克的散文写作是神秘主义、超自然论和对自然世界的兴趣的奇妙混合物。他最为人所爱的两部博物学散文作品是《蜜蜂的生活》(1901)和《花的智慧》(1907)。

虽然梅特林克是一位狂热的养蜂人,对蜜蜂的生活也相当熟悉,然而,他却无意写一本关于蜜蜂的科学论文。他的这本关于蜜蜂的书并不是观察摘要,也不是自然史,而是一部蜜蜂的赞美诗和关于人类理智的哲学反省。他开始研究生命的奥秘,思索道德的价值。在蜜蜂神奇的社会生活中,他阴郁的目光仍然观察到生命欢娱中伴随的残酷:

 

雌雄两蜂的结合刚刚完成,雄蜂的腹部就打开了,器官会自行脱开,随之拖出大团内脏。翅膀松弛了,而且就如同被雷电击中一样,空荡荡的身体自我旋转,随后沉入深渊。

 

 然而,乡间的宁静生活,毕竟让他看到了蜜蜂残酷惨烈的生存斗争之外的世界,那是一个动物和昆虫的世界与自然世界融合为一体的和谐的世界:

蜂房都靠在房子的墙边上,摆放的角度是由一种最舒适最优美的荷兰厨房布置形成的。厨房的陶器柜闪出铜和锡的明亮光泽,通过敞开的房门闪耀到宁静的运河之上。在门帘一样的白杨木影像之下,运河的河水上又错落着这些熟悉的图像,人的目光不由得伸向磨坊和草地构成的宁静天际。

梅特林克生活在没有电视、收音机和任何现代娱乐设施的年代,虽然家境富裕,却只能以养蜂为其主要爱好。我们现在有“发现”频道,有很多纪录片,然而,我们的高智商中学生所知道的关于蜜蜂、蚂蚁或者其他群居生活中的昆虫的知识,却远远不如梅特林克为多。梅特林克最初为法布尔的散文所吸引,得到不少灵感,由此而在蜂房里开始了业余的观察实验,最后在三十九岁时发表了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本以高度诗化的风格写作而成的书融合了事实、想像和神秘主义的思考,是关于昆虫生活中最受人欢迎的著作之一。梅特林克的观察并不是没有错误,后来的研究纠正了他的许多观察结果,但是,就写作的质量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接近他惊人的描述水平,事实上,这本小书当中的许多段落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

 

(《蜜蜂的生活·双重花园》  哈尔滨出版社)

 

 

2004-7-23 7:10:33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寒馨
注册:2003-7-8 17:43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俺也进来,瞧完了
  2004-7-23 10:48:23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随莫里斯·梅特林克感受大自然之力量

关于作者: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象征主义诗人、剧作家和散文作家,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生于根特市,在圣·巴尔勃的耶稣教会学校受教育。他不喜欢这所学校,但是这所传统的学校可能对他的智力发展具有强烈的影响,引导他趋向神秘主义。取得学士学位后,梅特林克遵循父母的期望,攻读法律,当了一名律师。因为他具有“快乐的缺陷”,对律师行业极度不适应。1887年移居巴黎,其间结识的作家之一——维埃里·德·李勒-亚当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89年梅特林克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一本薄薄的诗选,名为《暖房》。同年他发表了幻想剧《玛莱纳公主》。
1909年发表作品《青鸟》,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这些作品有时以神话的面貌出现,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其妻后改写为童话。近100年来,该书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一版再版,始终保持不衰的魅力,并跻身于世界十大著名童话之列。
在这里我们为读者呈现的是梅特林克的“智慧中含有诗的气息”的散文系列——《梅特林克随笔书系》。本套书分三个系列,第一系列包括:《花的智慧》《蚂蚁的生活》《白蚁的生活》;第二系列包括:《蜜蜂的生活》《双重花园》;第三系列包括:《谦卑者的财富》《智慧与命运》。这是我国目前收集最全的梅特林克的随笔系列。

让生命回归自然
在人类的现代文明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价值观——土地与大自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对充满物欲和名利追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做出反思,提倡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的乐趣和信心。从梅特林克好似梦境一般的散文中,能得到鲜明的阐释和愉快的启迪。
梅特林克的理想主义在此找到了一种幸福的表达,用他有关最高尚的诗歌的话说,诗歌的目的在于保持从可见世界到不可见世界的道路畅通无阻。此套书中多处出现这样一种思想:在我们可见自我的后面存在着另一个自我,那是我们真正的存在。这个思想在经验主义者看来显得神秘;实际上,它和康德知性学说一样合情合理,它是经验论特性的根源。
大自然敞露着它们的胸怀,倾其所有地装扮着这个美丽的世界。花鸟草虫,都在以它们顽强的生命,神奇的智慧,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在完成着上帝赐予它们的使命。
这位诗人不无动情地告诉人们:找遍自然界,你再找不到这样动人的母爱:一个失去的肚子的工蚁,它仍然会极力去保护一个蚂蚁蛹。切掉它两条后腿,仍然不能使它放弃蚂蚁蛹,靠着剩下的四条腿行走,向后拖着它的内脏。它仍然坚定地寻找着它的回家之路,拒绝死去,直到蚂蚁蛹或者幼虫完全地存放妥当为止。
这是多么淋漓尽致的人性描写。在他笔下,花卉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命,虽然纤弱,却在险恶的自然界中以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和发展着自我。它们为人类确立了奇异的榜样——不屈不挠,勇敢无畏,锲而不舍而且富有智谋。他提示我们,如果人类用上我们花园里任何一朵小花显示的力量的一半,来消除痛苦、衰老、死亡之种种阴影,那么我们的际遇将与现状是多么的不同。
还有他对蜜蜂生活的描写,不是自然史的概述,而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沉思的作品,总体上几乎是揭示了某种无能为力的行为。作者似乎要说明,探寻蜜蜂间奇妙的合作、她们的分工与社会生活,是否属于理性思考的产物,这是一无用处的。是使用“本能”还是“智慧”这类字眼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她们仅仅暴露了我们对事物的无知。
梅特林克对生活倾注了太多的爱,他敞开心扉,竭尽赞美之词,在此部文集里所表现的观念是高尚而纯美的,而且以接近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容易使人得到启迪和鼓舞。他有意把哲学问题和对大自然的关心融为一体,并以其优美的文笔,精湛的手法,高超的观念,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他感慨地说,没有鲜花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花不存在,或者不在我们的视野里,正像许多在我们身边我们却看不到的仙境一样,我们的人格、才能、美感,对幸福的领悟,还能完全一样吗?是鲜花使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中每一分钟都充满了美。在他的笔下,花卉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命,虽然纤弱,却在险恶的自然界中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它以自己的力量、意志、心计、信念和爱为支撑,实现和发展自我。植物的灵气与智慧丝毫也不逊于人类的智慧,而她们的生存与命运,同人类的生存与命运,有诸多相似之处。
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依赖于他行使自己意志的方式。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失败是由他们自身的缺陷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他们在错误和罪恶行为中丧失了过去的自信,因而丧失了战胜危险的力量。书中紧紧围绕着智慧和命运这两个主题,生动形象地揭示真理的所在乃至真理的美,深层次地探索人的灵魂、智慧与命运的关系。他提出,人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力量,努力发展个性,以求自我的实现。
梅特林克以他贴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思想理念,帮助人们把对自然研究当作一种时尚追求,确立了自然文学的写作标准。用他的生活方式和著作成果,始终做着把人们送往大自然的光荣梦想。作为19世纪初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散文之作,它的光芒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丧失,反而愈来愈夺人耳目。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之价值和生命之远景,包含有关神秘主义者罗斯博洛克和精神生活的颇具灵感,这是莫里斯·梅特林克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



  2004-7-23 11:06:01
张秀云
注册:2004-6-28 12:21
等级:用户
小马哥,这篇主要是介绍作者的,不适合我的版面。你写读书评论吧,最好是新书,畅销书,国内的,不能是诗集,别超过一千七百字。
  2004-7-23 11:50:00
川美
注册:2003-6-28 13:16
等级:用户
秀秀,得称老马哥哟。

永波:
(《蜜蜂的生活·双重花园》  哈尔滨出版社)这本书有封面的书影吗?
我这里可以用一下。
  2004-7-23 16:28:00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秀秀,这个就是书评啊!2篇都是啊,书也是新书啊,书评总要先介绍清楚作者的啊,然后再介绍书的内容吧。我是该丛书的责任编辑,书界反响还不错。


川美:样书没有了,你就发其中一篇的文字吧,谢谢支持

-------------------------
 系统管理员马永波于2004-7-24 11:03:30对本文进行了编辑

-------------------------
系统管理员马永波于2004-7-24 11:05:30对本文进行了编辑
  2004-7-24 11:01:24
张秀云
注册:2004-6-28 12:21
等级:用户
川美姐小马哥有这么老吗听黄黄说还是一待字闺中的帅小伙哩、
噢小老马哥,抱歉,我只看见第一篇。
我与川美姐姐分赃吧,我用第二个。我们栏目领导不让用诗集评论,还交待尽量少用对译著的书评。第二个在网上能找个图书封面吗?
  2004-7-24 22:08:58
张秀云
注册:2004-6-28 12:21
等级:用户
川美姐小马哥有这么老吗听黄黄说还是一待字闺中的帅小伙哩、
噢小老马哥,抱歉,我只看见第一篇。
我与川美姐姐分赃吧,我用第二个。我们栏目领导不让用诗集评论,还交待尽量少用对译著的书评。第二个在网上能找个图书封面吗?
  2004-7-24 22:09:35
马永波
注册:2003-6-26 18:12
等级: 系统管理员
QQ
谢谢秀秀!样书没有,就不要封面了吧,我这里也没有扫描。

我64年生的,是个糟老头子,至于称呼,随便什么都可以,喂喂这样的叫也可以,哈哈
  2004-7-25 11:02:40
张秀云
注册:2004-6-28 12:21
等级:用户
那就不配图了。
哟,这么高龄的老人家,难得难得,该叫你马老头了呀。
  2004-7-26 14:16:58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