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大家批批---
扒着门框的女人
朋友问我读过张小娴没有,还没等我摇完头,她就叹息得象遗憾万年似的,赶紧塞了两本过来,一本是张小娴的成名作《面包树上的女人》,一本是新作《再见野鼬鼠》。
这个中午,拉上窗帘,正准备小睡,斜眼瞥见枕边这本《再见野鼬鼠》,封面上一枝紫色的玲珑的野果子,一只白色的瓷盆,盆里茶色的液体里泡着一朵仿佛是百合的白花,清爽可爱,于是随手拿过来翻翻。
书本很薄,没有多少文字,内容也没有多重的分量,一个爱情故事而已。大概应当归类于当前风行的那种快餐文学之流。我用两个小时就把它读完了。情节很简单,主线是一场三角恋,副线是短暂却完美的爱情。文字属于清浅直白的那种,没有绮丽也没有别致,算是平淡的叙述吧,只是还算细腻。把它读完也就读完了,没有多少触动,没流眼泪也没什么惊喜。接着我把头埋在枕头里睡去,睡得很香甜。
梦跟这本书无关。醒来,想想书中的故事,如果真的必须记住些什么的话,那么我记下的就是那个扒着门框不愿离开的女人。
那个女人就是书中的主角邱欢儿。她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叫区晓觉。欢儿拼命地挣钱供晓觉在美国读书,而几年后他回国成了一名会计师,却给她带来了另外一个女人。故事不算新鲜,现代的陈世美,不知被人写了多少遍了,不值得挂怀。接下来是邱欢儿“捍卫”爱情的举动,依然不新鲜,却可以让人有几分感动。
欢儿把行李搬进邱晓觉的家里,区晓觉不让她进卧室,她就拿床被子睡在客厅里;上班的时候她去送他,下班的时候又去接他;她在夜里抢着接那个女人的电话,把区晓觉的传呼偷偷地关掉;邱晓觉握一下她的手,她就觉得她的爱情还是有希望的。区晓觉的驱赶和鄙夷,其姐的冷落和嘲弄,她都忍受着。在那个家里,她丝毫没有尊严。
好友梦梦来接她离开,拉她,她使劲地挣扎,扒着门框不愿离开,脚上的鞋都飞脱了,袋子里的衣服撒了一地。气走了梦梦,她自己收拾着东西,还“很高兴自己可以留下来”。她去买了咸鱼和鸡脯,烧了一份咸鱼鸡饭给晓觉送来,却发现晓觉已经把门上的锁换了,于是她在外面哭,哀求,倚着门框坐到天亮……
就是邱欢儿这种扒着门框的固执与无奈,让我有几分心疼。她不要尊严,不要区晓觉还她钱,只要他曾经许诺的七十个夏天。她说爱情只有两个结果:得到很多尊严和失去很多尊严。她试图用尊严交换爱情,却两者都失去了。陷在爱情是非里的女人,总象西方传说里的荆棘鸟,把身子穿进一根最长的荆棘上,流着血唱出最悲戚最动听的歌来。她们放下尊严,放下固执,放下生命,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而不再有爱的男人们,就是那片丛生的荆棘,鸟儿流着血和着泪的歌,打动不了他们已经远行的心。
故事的结局是我喜欢的,简爱式的皆大欢喜。当欢儿姑娘走过了那段坎儿,才发现晓觉根本就不值得让自己扒着他家的门框。她有了一个喜欢制作野鼬鼠战斗机,借以成全别人的爱情的男人。那个男人成熟富有并且爱得深沉。他给欢儿带来一种叫做“尊严”的杂拌面,他让她懂得,一个人如果爱你,就不会不给你尊严。只是当时的欢儿因为对晓觉的爱,而让这个男人成了另外一只荆棘鸟。好在她很快明白了这一点,她用三年的时间去寻找这个因受伤而失踪的男人。在布拉格的饭店里,在那不勒斯的小岛上,在三藩市的地铁里,三年的寻找终于换来了执子之手。我想,故事之外的他们的生活中,欢儿一定跟门框缘尽了,他不会让她呆在屋檐下,她流泪的时候他会心碎,会对她说,宝贝别哭,你的眼泪是我的珍珠。我祝福书本之外的欢儿,因为,并不是每个扒过门框的女人,都能如欢儿一般幸运。
这个似曾相识的爱情故事,没有象朋友预料的那样让我激动。另外那本《面包树上的女人》,我便没有打开去看。我知道张小娴是继亦舒之后最受欢迎的香港言情小说家,写了许多类似的爱情故事,我翻一本就够了,没必要也没有耐性一本一本地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