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3
星期三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散文与随笔→应当批判地读经——答记者问
  本文为 王晓华 原创  总点击数:10  本周点击数:2  回复:0
   贴子主题:应当批判地读经——答记者问
王晓华
注册:2003-6-28 13:10
等级:用户
应当批判地读经——答记者问
王晓华:应当批判地读经——答《晶报》记者问
 
 记者: 这场辩论似乎也是长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论的一场,我们知道,五四期间主张西化的知识分子和国粹派也曾经为国学的问题展开辩论,还有80年代文化热以及不久前的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争论等等,这一场辩论跟以前的辩论有何联系,有什么新的特点 ?
王晓华:的确,早在五·四时期,就存在“西化”与“国粹”之争。“西化”派很快占了上风,中国开始走上现代化之路。这对中华民族是个好事。不过,在这场争论中,“西化”派对本国传统文化采取了简单否定的态度,其结果就是中国文化越来越处于“失根”的状态。八十年代的文化热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但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仍然持彻底的批判态度。后来有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争论,则使“国粹”派逐渐获得某些认同。现在围绕读经的争论更进一步,涉及了中国文化的文艺复兴问题。争论双方都赞同复兴汉语文化,分歧在于复兴的具体方式。读经派主张完全回到儒家传统,反对者则认为必须完成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型。与以前的争论相比,“国粹派”无疑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落实到操作层面。这是这场争论最大的特点。
 记者:在记者的采访当中,很多家长倒是支持学校在课外时间让小孩读经(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经典在当代人仍有相当的认同度?
王晓华:是的。我们是中国人,应该读自己的经典。现在的国人越来越注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己的民族身份,汉语经典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高。 
记者: 有家长説,经典里有许多不适应现代生活的思想,你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读经》 也曾经提到《孝经》里存在很多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王晓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西方的文艺复兴确实部分地复兴了古希腊文化,也就说,他们是以回到传统的方式走向现代的。但这有一个前提——古希腊文化中有民主思想、科学精神、理性主义,这些都与现代文化相通。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缺乏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所以,汉语传统文化不能直接支撑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它必须在被充分反思、批判、提升的前提下获得复兴。儒家文化的等级观念和家族本位思想就明显不适应现代生活。蒋庆等人提倡孩子读经时没有指出这一点,这说明他们的读经理念是落后。我赞成中国的儿童读汉语经典,但不赞成蒋庆的读经理念。读经的意义是培养独立而博大的中国人,而不是为了复活某家学说。所以,我主张批判地读经,引导儿童发现经典中落后的东西,同时培育他们博大的文化情怀和自由意识。
 记者: 家长在支持读经一个理由是:希望读经能够教会孩子基本的行为规范,所以他们提出疑问:《易经》、《孟子》等经典过于深奥,而读经派倡导的读法却是要让孩子先背诵不要管个中含义,他们认为这种读经法很机械枯燥,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益处,你是怎么看待这个疑问?
王晓华: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要。儿童完全可以先背诵,而后理解、批判、继承其中的某些思想。更何况大部分读经教材只是选择了经典中的少数段落,阅读上的难度比想象得要小。在这方面,我觉得蒋庆等人的主张还是可行的。
 记者:记者的采访当中,有小学教师提出蒋庆先生编写的那套书量太大,12册共15万字, 要在课外时间完成根本不可能。同时还反映,这套书一上来就是《孝经》《尚书》,难度太大。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应该学习《弟子规》这类蒙童经典教材,你同意吗? 
王晓华:蒋庆的读本存在这个问题。册数太多,学习时间过长,而且惟儒家是尊,排斥其她流派。我主张应该以开放的态度阅读经典,不仅要读儒家的,还要读道家、墨家、阴阳家,以便更充分地复活汉语传统文化。同时要尊重儿童心理的发生学,在阅读经典时要由简到难。《弟子规》好懂,易学,对传统文化的总结又全面,完全可以做最初的启蒙读物。
记者: 蒋庆先生倡导读经不仅希望孩子都能诵经,还希望他们成人后“固守之、践履之、 证成之”,期望通过读经达到儒家文化的复兴,从而带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你怎样看?

王晓华:在这方面,我是反对蒋庆的观点的。让后来者固守、践履、证成某种先在的思想,是典型的前现代立场,在当下早已过时。阅读经典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博大、独立、自由的中国人,而非复兴过去的某个流派。西方人读古希腊的书,却没有让古希腊的某个学派统治当代西方人的心灵,为什么中国人阅读经典就要成为复活传统的工具呢?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可能通过回到儒家而达到(传统儒家是前现代的),它是而且只能是汉语文化的创造性转型。从这个角度看,蒋庆等人仅仅提出了问题,还远没有找到中国文化复兴的道路。这也是他们被批评的原因之一。

2004-10-6 22:08:19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本主题还没有回复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