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散文与随笔→硬币的另一面
  本文为 于贵锋 收藏  总点击数:21  本周点击数:1  回复:2
   贴子主题:硬币的另一面
于贵锋
注册:2003-7-8 11:09
等级:用户
硬币的另一面

硬币的另一面

 

“我……我终于说到,我别无选择。那位编辑从稿纸上抬起头来,扬着眉毛说:这是夸张之词,这句话我曾听一个银行盗窃犯说过。当法官问他为什么要蓄意盗窃并付诸实施时,他回答说:我别无选择。”

五年前,我读到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这一段关于为什么写作的话时,有一阵发楞。“我为什么写诗?”是啊,我为什么非要在别人都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乐趣或去赚钱时独自坐在发黄的灯下,独自面对一间涂料裂开、墙壁脏污的房子,写这些朋友说看不懂、编辑不理不睬、无人问津的“诗”呢?那时,我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我觉得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实现)我理想中的诗歌。我崇拜的是凡高。

  我以他生前的备受冷落和死后的辉煌来安慰自己。我认定,写作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的,文学是事业,而非单纯的职业。职业是用来保证生存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具体而低微的工作,而事业是精神的追求。诗歌就是精神把语言内化、语言把精神外化的结果。我写诗,似乎是因为我坚信,我追求的是比别人更高尚的东西。我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从这一点看,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我想与众不同。白天,在和别人一样辛苦、受气后,在夜晚别人都去玩或入睡后,我把自己一天或多日、或一个阶段的感受、思考变成语言,我才会觉得安慰些,觉得我人格、肉体所遭受的创痛才会得到一点补偿,心灵才会稍微平复。

八年前,我首次读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其中有一段关于最初写作动机的。他的作家朋友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我那时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史铁生承认这种出名的想法在最初的动机中占了很大的成份。八年前,我二十五岁,从学校毕业后浪费了四年的时光。对于写作动机的问题,从来没有想过。只依稀记得那是刚上初一,第一篇作文就是让写《一件小事》。我不知如何去写,就顺手抄了一个关于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那时我还不知道公共汽车是啥样子)。而那个故事,恰巧老师也看过。他在批语中明确告诉我作文要自己写,要真实。他没有当着同学的面批评我。可能是为了感激老师给我可怜的自尊心留了一点面子,我发誓自己写,写自己知道的事。我开始写日记(可惜没坚持下来),开始写一些类似散文诗之类的东西。写着写着,发现了另一个好处:写东西还可以交更多的朋友。我生性孤僻,而诗歌(姑且这样叫吧),恰恰使同学们原谅了这种性格上的缺陷。通过诗歌,我得到了我少年时代本可能得不到的快乐。后来上大学,诗歌再一次帮助我度过了青春期带来的躁动、孤独、忧郁,使我至今仍带着美好的记忆常常回想那四年的时光。但诗歌也使我更深地陷入幻想而忽略了现实。五年前,我为什么会认为诗歌是一种事业,或许答案就在一个穿梭于景色怡人的校园、教室、图书馆之间的瘦小的身影。

但这并没有解决写作的内容和方式的问题。而写作的态度(表现什么和用什么表现)取决于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当我们被自身的感受所左右,当我们的目光还停留在自己肉体或心灵上一个小小的伤疤,当我们对写作之外的工作还存在着偏见,读者还能避免被一片可疑的呻吟所包围吗?特别是中国诗人,无论是他从小所接受的诗歌教育,还是所用语言决定的面对的读者,长久地都把抒情作为诗歌的最为主要的特点时,要在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之间找到一个把作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的契合点,确实是很难的。多年来,我都不知道诗歌应该写些什么(这比技巧更重要)。但生活,——这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它不会沉默。艰辛,抗争,失败,希望,痛苦,死亡,甚至在这些石头的重压下的麻木、沉沦,都会使我们的目光看到得更多,而同时也使我们的心灵开启:当我们要表现这些东西时,它们都有具体的、生动的内容。当生活真正开口说话后,诗人面对的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困难就来自语言了。在这层意义上,写作是对语言的一种具体操作。但写作不止于此,因为每一个作者,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完成的作品中都留下了自身精神的痕迹,因此写作无论如何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活动。

当写作这种精神活动取得了成功时,写作成为一种事业(这和我五年前对文学的盲目认定是不同的)。这是我们每一个步入写作之路者的梦想。说说另一个问题。难道要实现精神活动,非得要借助于写作(和相近的艺术行为)吗?或者说,难道不写作,你就会觉得活不下去吗?——我这样问过自己不止一次。我说:我会很难受。事实是,除了写作,我还会用什么方式完成自己的精神活动呢?特别是作为个人,如果对语言比对其它东西熟悉一些,不选择写作,那选择什么才能更自由、更自主地完成自己的精神活动呢?在这种过程当中,因为精神的高度、关怀的广度、技巧的向度,写作显露出了一个硬币的两面,——更多的人,使写作掉在地上,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是它作为职业的一面。“写作是一种职业。”这话不是史铁生说的。在外国,在当代,在未来,在还没有翻出硬币接触着大地的一面时,写作始终是一种职业。它是用来赚钱的,养家糊口的(兼顾着也使写作者感到生存的快乐),——虽然别的许多职业是用制度、知识、热情等来赚钱的,而写作是用精神、良心来赚钱的,——但写作者终究是“出卖灵魂”的人。而灵魂若要“卖”得很好,离不开“名牌”效应。所谓赚钱和出名是孪生兄弟,诚然是也。如果写作没有成功的一天,这种现状很难改变,诗歌也不会来安慰。但梦想会。写作作为一种梦想,使我正在写作梦想中的诗歌。尽力地,所以尽力地,我想通过诗歌中的伤痛,来多少保留一点生活(美好事物)的影子,哪怕它仅仅存在于文字中。写作对我而言,目前并不是信仰,我的信仰是做人,我信仰文品即人品。但写作绝对是一种命运,命运注定许多东西失去了,注定了我这个百无一用的书生无法用别的方式挽回,而文字和语言注定使我认识到它们或许有给予挽回的可能,注定了在我经历、我们经历的生活(和时间)中会产生无数次写作的冲动。

“那么您是不是觉得必须带着这些皱巴巴的、字打得很糟糕的手稿东奔西跑,或把它们交给邮局投递,而当它们全部都退回来时又重新开始写呢?”

“是的,我说。”

是的。我也如此说。不是别无选择,不是写作对我来讲已是一种职业。而是因为在业余我要把注定产生的写作的冲动变为写作本身,就像把一袋酱油在用它之前买回家一样。我要使这种写作带上某种个人的烙印,可能的话,我希望让这种写作产生的烙印也烙在许多人的心上。做为回报,我收到某杂志寄来的也算丰厚的稿酬,补贴一下家用。当然我更希望,我有看见硬币另一面的那一天——不是在梦中。
2003-7-15 14:12:01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丹妮
注册:2003-6-28 13:11
等级:用户
真实的梦想
真诚的文字
  2003-7-15 20:31:08
墨人钢
注册:2003-7-5 08:17
等级:用户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也很喜欢 :)
  2003-7-18 16:37:37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