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记游之净觉寺篇
大唐记游之净觉寺篇
周末,八、九个文友相约,驱车百余华里,往玉田境内的“京东第一寺”。
因路途不熟,致使峰回路转,一波三折。
途中有方塘两亩,于参差错落的农舍间摇曳生姿。碧叶相连,粉肌嫩肤,若百十赤子,或立或卧,或醒或眠,姿态各异,娇嗔有加。今人于荷花,大抵逃不脱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和现代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影响(物象的、意象的和意识形态的)。而于久居闹市之人而言,偶睹此物,当如一股清新自然之风,荡涤灰尘,更苏心灵深处昏睡的那一部分。
无论远看近观,净觉寺均掩映于一片葱郁的树木和庄稼之间,不大不小,不高不矮,虽也是绿树红墙,琉璃瓦脊,却有着农人的敦实质朴和不事张扬。想唐山这片少文化气息和氛围的地方,居然也深藏一千年古刹(始建于唐代),作为她的子民,不禁暗自感慨。
大抵每一处寺庙,都少不了菩萨、罗汉之像。净觉寺自然也不例外。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不下百尊,却不外乎慈眉善目和凶神恶煞两大类。同行有二人,逢佛必焚香跪拜,且口中念念有词,其虔诚之状,令我等动容。更见三、四个雕刻匠,或骑或坐于菩萨身上,以凡俗之手,上下、左右、前后,镂刻、擦拭、摩挲个不停,是虔诚亦或亵渎?我于神佛之类,大抵介于不敢亵渎却也不相信有时将信将疑之间。“净觉”二字,乃取觉悟者的净土之意。我不知道,跪拜人、雕刻匠和我,谁更有资格称“觉悟者”?谁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净觉寺,远离闹市,远离尘嚣,一清静之地,适合读书、写作。
同行:碧青、风不驻、路路、沉香木、山上石、斯世轻尘、藤月、采薇、张梦南(东篱之子)、穆童(风不驻之女)、司机二人。
2003-7-15
附:花絮
⒈最慷慨之人:风不驻、碧青。风不驻提供面包车一部,饭菜一桌。碧青提供越野车一部,手提电脑一台,面包、香蕉、鸡鸭蛋若干。诗人的热情和赤子之心,于此也可见一斑。
⒉最虔诚之人:碧青、藤月。见佛便倒地跪拜,且嘴里叨叨咕咕。虔诚若此,当惊天地、泣鬼神。
⒊最倒霉之人:张梦南、司机甲。张梦南上楼撞钟时,不慎撞得头破血流。沉香木美其名曰:“与佛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采薇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司机甲在净觉寺门口给众人照相时,结结实实摔了个仰八叉,胳膊肘皮被擦破,手中的相机被摔出老远,惹得众人既担心又好笑,张梦南笑得最凶。
⒋最意外之人:路路。至净觉寺,众人方知他归依了,法号“妙音”。
⒌最活跃之人:沉香木。东跑西颠,兴致颇高。在净觉寺亲自指挥斯世轻尘临屏完成了《现场报道》。
⒍最聪明之人:斯世轻尘、藤月。二人在净觉寺当场各赋七言绝句诗一首(斯世轻尘:灵光心境开却无/沧海缘尘一拈珠/朝诵法华听莲彩/晚敲秋字慧春苏;腾月:净觉寺中已得名/明灵之根已生虚/虚渺十方本有处/处机敏缘众伴妙)。
⒎最笨拙之人:山上石。在唐山学习了两年,居然只认识新华道,除此其它道路一概不识。也算笨得可爱了。当然,这次多亏他有内线,省去了众人的门票钱。权作将“笨”补过吧。
⒏最可爱之人:穆童。胖胖乎乎,喜庆可人。
⒐最书卷之人:东篱。这话是新散文论坛征衣先生说的。大概指的是这篇小文书卷气太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