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散文与随笔→遥远的青岛(等待批评)
  本文为 我是猫 原创  总点击数:42  本周点击数:1  回复:8
   贴子主题:遥远的青岛(等待批评)
我是猫
注册:2003-8-8 15:09
等级:用户
遥远的青岛(等待批评)
 

遥远的青岛

张锐强

 

我栖身的小城离青岛不过一小时的车程,但对我来说,青岛,这个贝壳一般漂亮的海滨城市,却比十多年前在重庆念书时,距离更加遥远。

十一年前,也就是1992年的夏天,一个穿着军便服的毕业生,带着两麻袋书在青岛下了火车。从起点重庆到青岛,他发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当然是气候。重庆是火炉,情形如何不难想象。偏偏他们毕业那年,湘渝线因为发大水而被损坏,火车刚刚开出重庆站四十几分钟就开始了不知道期限的临时停车。中国的火车车厢内几乎永远是人山人海,那次自然也不例外。窗外没有风吹进来,顶上的电风扇虽然无比卖力,效果也依然是分外的苍白。尽管已经在重庆经历了四个夏天,他还是觉得头一回体会到了蒸笼的滋味。然而一下火车,情形立刻就不一样了。虽然还没见到海,但却能无比清晰地感觉到带着点腥咸味的海风的气息,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坐了一路火车、自觉污秽不堪的躯体,似乎也一下子干净了许多。当然,另外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天亮得早,五点多钟就开始放亮,而在重庆,每次起床出操时,天都没有睁眼的意思。

不用说,那个毕业生就是我。走在青岛的街道上,沐浴在习习海风中,因为分配不如意而受到影响的情绪不觉好了许多。我甚至还有点暗自庆幸。无论如何,总算是到了青岛。

                              

我读的是军校,毕业生原则上全军统一分配。我们唯一能公开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回家。什么叫回家?我来自河南,河南的部队属济南军区统辖,分到济南军区的单位,就算是回家。毕业之前,我曾经无数次地面对宿舍里的那张军用地图,猜测命运会将我抛到上面的哪个角落。那张地图极不精确,济青铁路与济烟铁路的分岔点本来应该在蓝村,但那上面却标注着胶州。于是有一次我跟同学开玩笑,说这地方好,到青岛到烟台都很方便,将来我就到那里去吧。本来不过是一个玩笑,没想到却一语成谶,最后真的被分配到了这里。离校前只说到了青岛,谁知道实际上远未迈进青岛的门槛。年轻人总有些虚荣心,再说挫折感所造成的不快也需要麻醉,于是后来在火车上跟人聊天时,别人一问我工作单位,我一概对曰济南军区后勤部;再问地方,则答曰青岛。这么大的机关,这么美丽的城市,自然要让对方肃然起敬,而我在那种肃然起敬所带来的虚假快感之后,却要品尝另外的苦涩。严格说起来,我当然没有骗他,因为胶州的确属于青岛,我供职的那家小医院确实归济南军区后勤部管辖;但谁都明白,这种文字游戏与欺骗无异。就像提到巴黎,肯定不会包括它所管辖的农村一般。这如同鸦片,也许能够让人获得短暂的轻松与忘却,但清醒之后,却不得不品尝漫长的空虚与痛苦。年轻时代总是转瞬即逝,我很快就不再需要那份虚荣,因此也随之放弃了那个游戏。

最初我的不快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人生理想未能实现看来也不再有实现的可能,但直到转业到地方工作之后,我才体会到所谓的青岛卫星城市跟青岛本土的天壤之别。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需要经常吹嘘栖身地的美丽不凡和发展速度,动辄借青岛的大名以自重。但实际上,在真正的青岛人眼里,这里恐怕还是不折不扣的农村(这一点也算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拔高层领导干部时一般要求具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意思是要在县里干过县委书记。也就是说,县城就是高层眼里的农村基层。胶州虽然号称为市,但也不过是县的架子,因此叫农村并不屈才)。去年市集邮协会搞活动,青岛集邮公司派员祝贺。中午招待她时,我作为常务理事也得以忝列席间。饭局安排在当地一个中档饭店,一落座,她就感叹道小郑,想不到你们这里还有这么高档的饭店啊。被她呼为小郑的,是市集邮公司经理,四十多岁,跟她差不多。这话表面上似乎是赞誉性质的惊叹,但背后的优越感即便聋子也能听得出来。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心怀怪罪,因为我知道那是全体青岛人的一致意见。区别只在于有人表露出来,而有人则掩饰得很得体。如此而已。法律都不敢责众,更何况个人态度。作为小报记者,我经常下乡采访。在跟乡镇工作人员的接触中,能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我们自然而然的仰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自觉不自觉的优越感,但我却从来不敢表露一丝一毫的倨傲。因为我知道,那是如何地伤人自尊。

                          

城乡差别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痼疾,其影响和表现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比如工资,我们这里与青岛本土完全是两个概念。对多数人来说,工资收入以及其他的种种生活便利条件,是他们仰望青岛的根本原因,而对我来说,这方面的差别固然明显,但我最不能忍受的,还是文化氛围上的差异。尽管历史算不得悠久,但近代开埠的经历,已经足以让青岛跻身文化城市的行列。而车子向西仅仅行驶一小时,到了胶州,就成了文化沙漠。如今,我早已不再对胶州在文化上的缺失感到失望,但刚分到这里时,这一点几乎让我发疯。我曾经上天入地般地寻找,寻找文化和精神上的双重寄托,但一直没有成功。一说起来,就是宋代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外贸港口,再往前推,还有三里河文化。可问题在于这些东西全部在纸上,而那些发黄的纸张已经失去本色,拂开厚厚的积尘,还散发着浓重的霉味。生活在这里,如同居住在一个四面透明的玻璃房子中间,没有任何隐私,因此也缺乏文化意义上的安全感。随便到任何一个酒桌,最多只要转三圈,就能跟桌上的每一个酒客都建立起某种联系。那种日子,简直就是文化恐怖。艾山,一个比土堆大不了多少的东西,竟然几乎成了当地人的精神支柱。我不知道他们一味夸耀艾山时是不是认真的,如果不是那种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可贵情结使然,那么这种情绪实在不能不让人联想起那个成语,坐井观天。我已经吃了十多年胶州饭、喝了十多年胶州水,它之于我算得上第二故乡,这么说可能有失厚道,但我想,我和所有的胶州人,在夜郎自大般的自豪感之外,恐怕更需要一种敢于审视自我的文化清醒。

对许多人来说,文化意味和精神寄托可能都不过是个乌托邦,或者叶公好龙。但在我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到的实际需求。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于我,就像水之于鱼。在缺氧状态下,鱼还是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的,但大脑会逐渐进入空白。在胶州生活的我,基本上就是这么状态。我做梦都希望能成为青岛人,踩着青岛石头铺成的街道,吹着腥咸的海风,用苦咸苦咸的海水洗自己泥做的污浊躯体,看艘艘船只扬帆出海。果能如此,即不啻于神仙的日子。然而不能,我无法随意凭吊王统照这样的先贤的足迹,也不能在晚饭后光脚踏入大海。文学青年是现代生活中的稀罕物,因此生活中的我,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品尝灵魂上的孤独与落寞。我多想在青岛拥有一个栖身之地,高兴的时候,约两三文朋诗侣,清茶一杯,对坐畅谈。但这,只能是个遥远的梦想。我从来没能看到青岛的大门微笑着敞开。这让我不禁想起《红与黑》中的一句话:“社会好像一根竹竿,分成若干节。一个人的伟大事业,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阶级更高的阶级去,而上面的那个阶级则利用一切力量阻止他爬上去。”青岛对于我,也是这样吗?

                            

青岛在我心目中越来越像一个单纯意义上的文化伤害。它是我难以言说的隐痛。在郊外过了十多年让灵魂栉风沐雨的日子,它早已不再能让我激动。我无法像外地游客那样,满怀激情地爬崂山看九溪。如果旅游,我更愿意选择那些地理意义上的远方。距离产生美,对于身边的美景,绝大多数都会在耳鬓厮磨中熟视无睹,这本身倒没有什么,但最要命的是,迄今为止我尚未真正领略过崂山的真趣。也就是说,我可能会一辈子就这样与崂山,旅游意义上的青岛代名词失之交臂。

一小时的车程竟然可以分割出文化意义上的两重天地,就是那个词,咫尺天涯,想想总让人有些费解。然而,这个困惑注定是无解的。几十公里之外的青岛,对我来说可能永远都将代表着遥远。

2003-10-12 9:27:05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王晓华
注册:2003-6-28 13:10
等级:用户
我还没去过青岛呢!将来去看看。
  2003-10-12 22:28:18
我是猫
注册:2003-8-8 15:09
等级:用户
来吧,我陪你去
  2003-10-13 8:55:10
川美
注册:2003-6-28 13:16
等级:用户
小城也有小城的好处,她让你安安静静地写出这安安静静的文字。
倘若在青岛,你的天地可能足够大,却大到触不天踩不到地,那时说不定又会生出另一番感慨来。
  2003-10-18 20:58:59
我是猫
注册:2003-8-8 15:09
等级:用户
有道理,关键是我找不到归宿感
  2003-10-19 9:15:47
川美
注册:2003-6-28 13:16
等级:用户
   “我想告诉他们:好好在那里呆着,学点手艺。你没有必要一出大学校门就到《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去。在那些小地方干可以磨练自己的技能,学会如何采访人们。努力终会得到回报……”
    知道汤姆·霍尔曼吧,美国《俄勒冈人报》记者,获过普利策奖。以上的话是他说的。
  2003-10-19 13:40:07
我是猫
注册:2003-8-8 15:09
等级:用户
你说的意思我明白。小地方有小的好处。但是这终究不是我的故乡。所谓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在家乡虽然也小,但毕竟有几个同学可以做朋友。这里很窒息。对了,你是四川的吗?
  2003-10-20 9:07:01
川美
注册:2003-6-28 13:16
等级:用户
你的故园情结比我重。把心放在脚下的土地上,重新结交几个朋友,对于你应该不是难事啊。

我在沈阳,这里也不是我的故乡。
  2003-10-20 9:59:57
我是猫
注册:2003-8-8 15:09
等级:用户
你肯定是四川人啦?说到朋友,真是遗憾,少得可怜。现在除了文学朋友,我基本上没有别的朋友。以前的同学也能做朋友,现在很少能找到知心朋友。我感觉我的状态有问题,但没办法解决。我太较真。
  2003-10-20 15:11:51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