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荣里 | 注册:2003-7-6 07:20 | 等级:用户 |
|
照相 照相 戴荣里 (2003年12月9日10点星期二写于泰安办公室) 我喜欢照相,可能缘于童年时代的喜欢看电影。电影这东西让人着迷,一部片子这个山村看了,跑十几里山路到下一个山村看,直把“我是王成,向我开炮!”学得和电影里一样。山区小镇,没有一家照相馆的时候,我的小学毕业照是县上的照相师傅到我们完小拍摄的。小手攥得拿劲的当口,整个人的表情要把镜头吃了一个模样。 有个舅舅,他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朋友在东北,每隔几年,舅舅就到东北那个朋友那里。每次回来带回不少东西。乡里最稀罕的还是他照的照片。可他照的照片一张比一张难看,总结他不上相的原因,大概是东北那疙瘩太冷!不过,他倒十分喜欢看那些照片,抚摩那些照片的时候,感觉像是在抚摩他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有一次回故乡,看到一张小学毕业照上,某同学把另一个同学的眼睛用黑墨水涂死了,一问才知道,曾经是朋友的他们,在一次玩打杏仁游戏的时候,一个不讲信用,输了不给杏仁,另一个就生出这样恶毒的怨恨,用钢笔把同伴照片上的眼睛扎失明了。本以为这是童年的游戏,如今三十年过去,他们还是不相往来。童年的怨恨最容易渗透到心底里去,我们无法责怪他们。 人们喜欢照相大概还有另一种原因,就是照相的真实性往往可以留存很多美好的回忆。和画家的画像不同,很多人的画像其实就是画家心情的一种反映。所以对历代皇帝的画像我一向是不信的。无论多么高超的画家都不敢轻易地把把皇帝画丑了,酒糟鼻也许会幻化成高挺的鼻梁,小耳朵也许让画家故意地省略。这怪不得画家,苟延残喘地活着比为艺术献身要来得实在。况且社会越来越不容忍真实的艺术,屁股沾上墨然后坐在纸上,就被评论家看作抽象派艺术。一个新生儿的母亲把孩子的尿布拿出去晾晒,吸引了好多艺术家说这是自然画风。所以我喜欢照相,喜欢照相这种真实的平面。在没有立体摄像的感觉之前,平面的真实对这个世界十分重要。 一个朋友特别喜欢跟人家名人照相,什么总统、企业家、大文人之类,他照了很多很多,还专门制作了名人画板。自己出钱印制出来,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个朋友只要是有文人聚会,他就会冷不丁地从地下冒出来,频繁地拍照。有一段时间我很羡慕他,也想上去和名人合合影,但风光都让那小子占了,我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蜷窝在一边呈失败痛苦状。看那些名人们都一个个肚大腰圆、挺胸收腹向后仰头的架式,就对名人的肚子感到莫名的恐惧。很多名人的出场正是为了满足那位朋友或我这般小人物的崇拜心理。有一个朋友拿了十几年前和人家的合影照去找如今已经发际的同影办事,人家一脸冷漠。照片能带来真实的瞬间,却无法定格漂流的感情。 今年办毕业证的时候,跑到济南去。说要数码照相,为了防伪。照完了,小姐让我看看,一看那影,一点不像本人,小姐旁白:“看先生多富态!”照相里显示不出我的鼻炎,更不知道我当时感冒十分难受。当然对小姐美丽的一闪念,照片也显示不出来的。 一个喜欢笑的同事,所有的照片却都是生气的;问其原因,他说老人们讲照相是勾魂的,不严肃一点,当心魂被勾了去。很多人劝他说那是迷信,可他深信不疑。认定了一种信念的人,别人无法劝解的。就如那位同事,活生生的笑被一张张照片吞没,不知道该为他高兴还是悲哀! 一个在企业里混得只会当官的朋友,每次照相都要让人家来特写。报社里的摄影记者和那些端着录像机的人物很会揣摩这个朋友的心理,每次总把他拍成伟人的形状。到他们公司去的时候,四处可以看到他的肖像。后来朋友的企业破产,他在拉人力三轮的时候,有时就流露出昔日那些让人拍照的动作。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不知道当过总统的卡特到后来当木匠的时候是否也这样。 出书的时候,友人要我找几张照片筛选一下,好做封面。找来找去,没有合适的,不是背景不行,而是本人太丑。后来找到在泰山石墙下的一张照片邮寄过去。选这张照片的原因,是石头的丑反衬了我的形象,让我丑中终于露出一点美态。其实,名著有没有作者的像都是名著。就我这般小文人,还非要在书的前面神圣地扭捏出一种文化来,实在没有必要。下部书还是不放照片了吧! 不过,我还是喜欢到网上的一些论坛里寻觅贴图地带的照片,那些有着凝脂般的佳丽会给一个青春已逝的男人很多美感和美感以外的东西的;况且还有些惊心的反映现实社会的画面不断冲撞着我的心灵,使我能暂时忘却飞扬跋扈炒作起来的那些文字的樊篱所带给我们的猥琐。 作者地址:山东省泰安市路阳街9号济南铁路工程集团泰安工程公司施工技术科 戴荣里 邮政编码:271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