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荣里 | 注册:2003-7-6 07:20 | 等级:用户 |
|
一个母亲的心愿
一个母亲的心愿
(2004年1月31日写6:21___6:53)
戴荣里
我认为这是一个朴素的母亲。我一直想把这个母亲写成小说,我就等着诗人的死去,说起这话有些罪过,但对于一个母亲我只能这样去看。
曾睿,我们的朋友,一个执着地写着诗歌的人,按发表的作品的数量和在诗歌界的名气,还不能称他为诗人,但他的母亲知道因为孩子写诗,认识了我们这些朋友,因为儿子爱文学让很多人对这个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每一个进步都很欣慰。
然而,诗人在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检查出小脑共济失调、萎缩的毛病,身体开始每况愈下。先是走路不便,接着无法握笔,后来不能说话,再后来无法行走,坐在了轮椅上。
开始朋友们鼓励他,支持他,后来他身体的结果出乎大家的预料,大家天各一方,就多了牵挂,多了同情,多了唏嘘的声音;再能经受磨练的心情也很难整天依偎着曾睿了。
虽然很多人依然关心着曾睿,但更多的朋友离去了,物质的安慰、多方的关心无法代替对他日常的生活起居的照顾。
只有母亲始终如一。
每次去看曾睿,感受最多的还是母亲。母亲向我们讲述为着曾睿去见一个编辑,她背着儿子上十几层楼;曾睿的卧室的墙壁上钉满了被子,那是母亲怕无法掌握平衡的儿子摔着;孩子在屋里呆久了,憋闷,母亲骑着三轮车满世界地跑,让他看人,感受风、阳光,平民的欢笑......母亲依然用喂孩子的方式去喂曾睿,母亲把曾睿不可能发表的长篇小说手稿一次次向人家推荐和宣扬,母亲以能看到儿子的笑容而高兴。
曾睿在母亲的照顾下艰难地生存了十几年,终于走了;他有这样的母亲,应该是他的幸福。然而,母亲的歉意十足,每次去看曾睿,母亲都会哭诉:“我不该带这个孩子到这个世界上来啊,让我得这个病,也不能让儿子遭这个罪啊......”我们红着眼圈离去,心里装着慈祥的母亲朴素而滚烫的话语。
曾睿终于走了,我们的 一颗心也得到安宁:为曾睿,更为母亲。
今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一定要去每一个帮助过曾睿的朋友家里答谢,说以前因为曾睿,无法去看望曾睿的朋友,无法表示感谢之情。
拿着话筒,面对感恩的母亲,我一时无语。
只有风敲窗帘的声音拂擦我不能平静的心海。
作者地址:山东省泰安市路阳街9号铁路工程公司施工技术科
戴荣里
邮政编码:271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