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的美丽
盗版的美丽
王清铭
本来我是不想置喙的,身体是个人的领土,想怎么建设咱都不能干涉内政。别人家里搞装潢,我们又不是泥水匠,哪容我们指手画脚的?人家把自己当电脑,说整容是“升级版”,你还在用原有的操作系统,谁也不碍谁的。作家毕淑敏说,“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证件”,原先是由父母颁发的,现在人家想换一个签证,我能不让?人家隆鼻、隆胸、提臀,现在繁花簇锦,割了双眼皮后的目光也不会落在我一个平民身上,况且我又不会去众星捧月,排几个小时的队,得来几个潦草的签名的字。
本来事不关己,可我偏不高高挂起。我爱认死理,何况众多的媒体把她称为“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牵涉到中国两字,这似乎又与我有关了。
我看看周围的事物,树、花、草、石,没有一个化妆的,面对烈日,它们不涂防晒霜;雨淋水浸,也没有擦防护霜;树木也会老的,它们用脂粉涂抹、掩饰皱纹吗?就如寒风刮来,树木很自然就让黄叶飘零,萎落尘滓,也没有听见它们叹息什么。它们本色而自然,真正像李白所写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女作家毕淑敏曾感慨地说:“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实在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大概更多的人把自己当作竹篱茅舍,以为加几根竹竿,会更牢固些。现在又加上整容,大概相当于加上一重的竹篱笆;只有那些拥有自信的人,把生命看作大厦,努力增加信念的钢筋,意志的铁骨。
台湾的林清玄写过一个化妆师,她的话很能启迪心智:“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三流的化妆着眼于容颜的细枝末节,二流的化妆是改善生活方式,一流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其实化妆也没有什么不好,将自己装点美丽些,给自己一份好心情,让别人赏心悦目,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致,未尝不是好事。可是,洗去铅华之后,或者自然规律到了生命不能抗拒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也许现代人太懒吧,懒得去思考,去磨砺自信,去美化生命。毕淑敏说:“磨砺内心比粉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很多人更愿意把自己当玻璃,热衷于将普通的玻璃换成茶色玻璃、有机玻璃什么的,至于整容,大概就是换一块水晶玻璃吧;很少有人把自己当作一块水晶去雕琢的。
美丽是天赋的,想素面朝天还是锦上添花,也是每个人的天赋人权。问题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骛,舍本逐末,只注重容貌上的细枝末节,而不去做“生命的化妆”,这样的时尚就颇有商榷之处了。媒体用那么大的篇幅去猎奇,去炒作,不更是一种误导吗?
我们再回到“第一人造美女”身上。她要把人体零件拿去修整,那是她的事;三十万的整容费用呢,有某家影视投资公司扛着,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概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美丽吧。三十万的广告支出与收益当然是差别悬殊的,谁都拎得清。报上还说,她要在今年出版一部自传,题目就叫《漂亮女人》,估计马上就可以成为畅销书,钵满盆溢,那不是我的事儿,到时我也去买一本,让那整容后的“光彩”也照一照。
近来上海举行“选丑”比赛,据说“最丑”可获整容的奖赏;四川有四位“人造美女胚子”已进入“造美工程”的“打磨阶段,大概很快就可以“新发于硎”;有人开始扬言,要当中国的第一个“人工帅哥;整容行业开始被媒体称为“美丽经济”,据预测可以给国民经济增加多少个点……
不知怎的,我想到街上盗版的光盘、书籍等,整容,我也给起个新名词——盗版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