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散文与随笔→香气满怀
  本文为 采薇采菊 原创  总点击数:36  本周点击数:1  回复:1
   贴子主题:香气满怀
采薇采菊
注册:2004-1-16 20:44
等级:用户
QQ
香气满怀

香气满怀

——读季羡林先生的《九十抒怀》

采薇

实话实说,在第一遍读季先生的文章《九十抒怀》时,我不是很认真的。鬼使神差,让我产生一种偏见:一个长我56岁的人,在他九十岁时写下的东西,必然不如所谓的“新锐”、“先锋派”更符合我的读书口味。读先锋派的文章,常有一种“春潮带雨晚来急”的感觉,而九十岁老人写出的东西,大概就剩下“野渡无人舟自横”了。我主观臆断地推测,那里面除了絮絮叨叨,不会有什么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东西,因为他相隔时代久矣!整天躲在书斋里,以书为伴,以书为枕,以书为席,以书为乐,一脸书卷气,一身油默味,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没有阳光的明媚,月色的柔和;没有野草的翠绿,山花的芳香,鸟鸣的啁啾,流水的潺潺;没有白云悠悠,没有关关雎鸠。一切人间的美好景致,会在他的笔下逃逸得无影无踪。于是,我只探头探脑地在季先生的文章中逡巡一下,并不深入进去。

偏偏我又是一个崇拜名角的人,把季先生的文章放在本书(北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文论坛》)的开头,我能够从中掂出他在散文界的地位和分量。于是,回过头来,重读。耐心细致地读。都说回锅肉香,果然不假。《九十抒怀》,就是一碗需要读者不断回锅的红烧肉。咂摸着这一碗红烧肉的味道,让我再一次思考那个沉重的话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是一味地追求闲情逸致呢?还是让生命凑出华美的乐章!

八十岁,早就应该颐养天年了,季先生却老当益壮地开始了他在学术上的冲刺。而且老骥伏枥,其志不止千里!为了完成长达80万字的煌煌巨著《糖史》,他在两年的时间里,风雨无阻,寒暑无碍,坚持每天跑一趟大图书馆。我想,如果此时有人问起“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季羡林”。

我没去过燕园,更无缘与季老一见,但是,穿过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分明看到了季先生的身影,他已经成为那条路上最瑰丽的一道风景。路旁,每一座建筑会记得他精神矍烁的姿态,每一棵树能听到他健硕坚实的脚步声,花花草草们也一定留意到了他脸上的坚毅与豪迈!还有未名湖的涟漪,博雅塔的倒影!

燕园的风光旖旎是出了名的,然而,春天的姹紫嫣红,留不住先生的脚步;夏天,那些身着绿罗裙,溢满芳香,在风中妖娆,在月下袅娜,形同美人儿的出水芙蓉,也不能使他稍微流连。要知道,那是他的“季荷”啊!他曾经多么细心地,用铁锤把洪湖莲子砸开一条缝隙,把它们洒在池塘里,然后就盼星星盼月亮一般地盼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曾经,他像看护婴儿一样,看护着荷花的幼苗。荷若有心,肯定个个想做他的情人呢!荷若解心,一定能够理解,此时,季老正被大图书馆里盈室满架的图书所吸引,急着去闻书里的芳香哩。荷若生妒心,会不会在夜间跑到图书馆里,调皮地把书都藏起来,让季老着急?

《糖史》的写作终于完成,季先生是否该歇一歇?没有。他马上又把阵地从大图书馆移到家中来,“运筹于斗室之中,决战于几张桌子上”。向吐火罗文为方言的《弥勒会见记剧本》展开了攻坚战。燕园旖旎的风光,于他仍然似有似无,不视不见。熬了一年多的时间,《弥勒会见记剧本》英译本终于在德国出版。

踌躇满志的季老,终于肯从他的书桌上抬起头来了,把目光暂时从书本上移开一会儿。于是,他想起了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害饿”的家,向我们讲起他养着四只极可爱的、一转眼就偷东西吃的、经常爬上他脖颈子、甚至还专爱在他裤腿儿上撒尿的波斯猫。讲起他养的两只乌龟、五只大甲鱼。其喜洋洋之态,仿佛别人讲起天伦之乐。“哈!原来也是妻妾成群!”我在心里打趣着季老。所幸他不知,否则,不晓得他会不会嗔怒于我。

季老先生能够容忍猫们的自由主义恶性发展,且顾而乐之;他为甲鱼被人类恶称为“王八”而忿恨不平,痛惜不能怂恿甲鱼到世界最高法庭上,去状告人类毁灭它们的清誉。至此,醉翁之意,已经昭然,季老是在为人类的未来而担忧!“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一生靠吸吮老百姓的血液,而荒淫无度奢侈豪糜的路易十四如是说。无欲无求的季老却谆谆告诫人类:“在新世纪中,人类必须改恶向善,改掉乱吃其它动物的恶习……把大自然看成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征服的对象。”季老可谓“天下为公”的典范了。

果不出我所料,季老开始“絮叨”了。从自己“十年浩劫”中的噩运,讲到评反后的名声四起;从崇拜者们连绵不绝的叨扰,讲到电视台导演和记者挥之不去的追踪。有怨,有叹,有烦恼,有无奈。感慨人世沧桑,空误了几多好时光。

我正忍不住想要哄他一哄时,他话锋一转,马上又露出了笑脸,说他得到一群知己,且都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作家、教授。让人羡煞妒煞。泰山何幸,有恒山、衡山、嵩山、华山与之并称五岳。五岳何幸,有黄山与之争奇夺秀。黄山之外,又有五台、峨眉、普陀、九华……真真大千世界,有雄奇,有神秀,有瑰丽,有阿娜,有性灵,有宁静。人间不寂寞。难怪季老有时时如沐春风之感!“没见面时,总惦记着见面的时间;既见面则如鱼得水,心旷神怡;分手后又朝思暮想,忆念难忘。”稍一恍惚,就辨不清季老是在描述关关雎鸠,还是在演义高山流水。

仿佛久阴初晴,却刚一转身,天又下起雨来。春意正阑珊,季老又谈到一个“死”字,不免让人心情忧郁,深感暮霭沉沉。好在谈到死时,季老不仅连幽几默,而且还把生死看得很超脱,天空中才不至于落下冰雹来,砸得人生疼。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莺啼婉转,蜂蝶蹁跹。回忆和总结自己的一生(其实还没够一生呢),风华依旧的季老,坐在燕园朗润园中一个玻璃窗下,安静地进行他的《九十抒怀》,是心潮澎湃,还是超然物外?无人能解。盖两者兼而有之吧!偶尔向窗外投去一瞥,正是严冬,荷塘里在夏季接天映日的荷花,只剩下干枯的残叶在寒风中摇曳;玉兰花,也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那里苦撑。但是,季老却分明看到了,荷花蜷曲在冰下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玉兰花则在枝头酝酿着下一个“春意闹”。李商隐真应该羞愧,他只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季老敏锐的目光,则穿透厚厚的黄昏,看到又一个黎明的即将来临,他在《八十抒怀》、《九十抒怀》之后,还在憧憬着他的《百岁抒怀》,也难怪“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被认成是日产鲜奶千磅的硕大的肥牛。”噫嘻!!!

 

就这样跟着季老的笔走龙蛇,乍阴乍晴,乍惊乍喜,曲径通幽。幽幽深谷中,芝兰竞放,令人倍感心旷神怡,香气满怀。仔细检索,被染香的不仅仅是青青子衿,还有人不安的灵魂。老而弥坚,不仅可以说是季老的品质,也可以是说季老的文笔。坚硬。坚实。

 

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不知让多少年轻的心躁动不安,陷入名利的滚滚红尘中难以超拔。季老的《九十抒怀》,或可让大器晚成者找到更多的安慰。读这样的文章,最起码可以收到两个效用:去除浮躁病,减淡名利心。我以为。

 

2004319日星期五

 

 

后记:先生说我写作此文,笔调太轻松。问我,对季先生的调侃合不合适。我想,我不是用仰望的目光去看季先生的,我写作此文时,更多地把他看成一位可爱的老人。老人就难免有时老小孩儿。所以我才说“哄他一哄”之类的话。本文只作《九十抒怀》的读后感,不是想更多地评价季先生的文章。所以,若有些轻浅,请读者见谅!!!

2004-3-23 21:53:23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黄玲君
注册:2003-7-5 17:21
等级:用户
季老头文章常识了得。高山仰止

采采真是爱读书,向你学习了:)
  2004-3-25 21:18:59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