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尚未注册,请先注册登录 我的短信 我的文章 站内搜索 修改资料
2004年11月
4
星期四

站内信箱
网站地图
网站用户

    网站首页流放地论坛散文与随笔→大家节日快乐
  本文为 丹妮 收藏  总点击数:85  本周点击数:3  回复:10
   贴子主题:大家节日快乐
丹妮
注册:2003-6-28 13:11
等级:用户
大家节日快乐

长发飘飘

 

 

                    丹 妮

 

一本古朴的旧相册。檀褐色的厚纸质封面,右上角雕印着流畅的花体俄文字,左下角是凸凹有致的一只玫瑰。这本相册,是我的姥姥留下来的。姥姥在世时,我无数次看到她翻看这本相册,姥姥每次看这本相册,都要把手洗干净,用小刷子把手指甲刷得白白的。姥姥有一双保养得非常年轻的手,看到她这双手,你不会想到她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姥姥走的时候整整九十岁,她在离去的前一天,还自己把头发梳得光洁,挽成一个髻。姥姥除了在学生时代梳过短发,她在大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都是留着长发,我从小时候起,就只是看到姥姥把齐腰的长发挽成发髻。姥姥走了,她的相册和一些翡翠首饰的碎片,留给了我。

翻开相册,黑色的贴板已磨出毛边,每一页都衬着透明的菲薄的衬纸,这些薄薄的衬纸,依然平整。

黑白的照片,也有的是茶色照片,它们用亮银色的相角镶嵌着贴在黑纸板上,我的姥姥,一位美丽的、气质高雅的女人,向我们讲述着久远以前的故事……

 

                               

上个世纪20年代,哈尔滨以年轻的姿容展现在世界面前,随着中东铁路的延伸,大量外国侨民把家安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地方,他们像建设自己的家乡一样,建设着哈尔滨。欧式楼房,尖顶教堂,大街上光洁的石头路……

一条长长的石头路,照片上的女子向我们走来。她有一个诗意般的名字,叫弹月。我在好多年里一直不知道姥姥有这样一个超凡的名字,有一次我翻看相册时,看到有一张照片的相角松动了,我打算用双面胶粘一下,就把照片拿下来,无意中发现照片的背面,有清秀的笔迹,写着“弹月入哈尔滨教会女中纪念,一九二Ο年夏”姥姥的父亲是中国古典式的绅士,他一心想让女儿成为诗琴书画式的淑女,可女儿却自己考取了教会女中。

现在,弹月梳着齐耳短发,额前留着整齐的刘海儿。月白色偏襟上衣,黑色长褶裙,脚上是白色的高筒袜,一双黑色的布鞋。她走去的方向,是一所教会女子中学。

 

转过一条街,又是一条石头路。弹月换了另一身装束向我们走来。这时的她梳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身穿一袭样式简练的布拉吉,手里拿一只小巧的手袋,边走边看着楼门的牌号。

这条大街叫希尔科夫王爵街,人们都习惯叫王希街。这条街于1899年建成,当时本无路亦无名,因为铁路工程局第九施工段驻扎在此,故称之为“地段街”。它是哈尔滨有史以来的第一条石砌马路,19155月,俄国贵族出身的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管理副局长希尔科夫升任俄国黑海铁路公司总办,在离任前夕“哈尔滨市董事会”授予希乐科夫哈尔滨“荣誉公民”称号,并因此人曾是第九段的段长,故把“地段街”改称为“希尔科夫王爵街” 人们都习惯称它为“王希街”。1926年后,中国地方政府收回哈尔滨市政管理权,取消了希尔科夫王爵街,仍称地段街。

弹月走在这条街上,寻找着门牌68号的楼。这时的弹月,已经从教会女中毕业,因为她成绩的优秀和人品的出众,校长推荐她到优利西斯兄弟画廊工作。开始,弹月不敢接这个工作,她没学过美术,到画廊工作怕胜任不了,校长说,画廊不缺画家,他们缺的一个资料员。

弹月走进王希街68号,这是一栋米黄色的二层楼,临街的墙上雕塑着圣母沐浴的雕像,窗楣上雕塑着是扇着翅膀的小天使。整个大楼分成两个部分,右边的一楼是画廊。画廊里全是宗教题材的油画,这些油画都是复制品,这个画廊,严格地说,是个大的画店,这里可以订制耶稣像圣母像和教堂以及家庭用的各种圣像。优利西斯兄弟是西班牙人,他们在这盖起大楼,把在欧洲时做的生意带到哈尔滨。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宗教非常发达,优利西斯兄弟的生意空前地好。很多年轻人也常常光顾这个画廊,买几幅小的,一英尺大小的油画,送给情人。

左边的楼里,分成几个部分,前边有一个非常大的画室,里边立着高大的画架子,要是画几米大的圣像,要站在梯子上画。这里每天都有画匠在做临摹工作,就是把小的图片,放大到油画布上,油画布是粗亚麻布制作的。一楼的后部分,就是制作油画框的车间。在这个车间工作的,都是中国工人。他们把大松木板破成板条,刨平制成画框,再把油画布绷在框上,然后由一个叫小木子的十六七岁的男孩刷上底色。

弹月工作的地方在左楼的二楼。二楼有好几个大大小小的屋子,还有一个大餐厅和一储藏室。储藏室在餐厅的后面,是一个像阁楼的屋子,没有取暖设备。储藏室的尽头是两道门,两道门中间是个非常小的过道,出了第二道门,是一个笔直的通往后院的木楼梯,这个楼梯一般是不用的,总是锁着。弹月上二楼,要从大门进来,饶过画室,经过木框车间,有一个转了几道弯的小楼梯,楼梯的台阶用铜片包着边,踏上去当当响。优利西斯先生轻易不走这道楼梯,从右楼到左楼,另外有楼梯可以穿过来。

二楼有一间屋子里堆满了照片,有的大照片能有一米大,有的就像书那么大。这些照片散堆在几个木架上。弹月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照片分门别类整理好,编上号。这些照片,都是画廊开展览会以后留下来的,有各国的风情照,也有开发哈尔滨中东铁路史时照,还有的,是中国的民情照,更多的,是各国侨民在中国大街的随意定格。弹月爱上摄影,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弹月每天穿过画室走上二楼。弹月不知道那些画家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她每天早上来上班时,都会看见,已经有人在作画了。她会边走边和他们打着招呼。这些画家都是外国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时,可能都是非常有名的画家,但在哈尔滨,只能在优利西斯兄弟画廊临摹圣像。

现在,要说到弹月的爱情故事了。

画廊有一个年轻的俄罗斯画家杨列戈林,开始弹月没有太注意他,只是觉得他的眼睛格外地忧伤,中午吃饭时,他总的端着自己的盘子坐在靠墙的角落里,不和别人说话。厨房的伊林娜大婶分菜汤时,总是说可怜的孩子,然后给他多舀上半勺。

像往常一样,这天早上弹月走进画室,突然觉得有一道熟悉的目光盯着自己,她看到一个人怎么这么像自己,她以为自己的眼花了,揉了揉,仔细打量着画室。她看到,在画室的一角,竖着一幅还未完成的圣母像,那是杨列戈林的作品。弹月感到有点不对劲,她走近画像,看到圣母的面容,简直就和自己一模一样!杨列戈林不在,他昨天晚上画了一整夜。

这幅圣母像是铁路总监的夫人订的,下周就要交货了。

 

杨列戈林离开了优利西斯兄弟画廊,他带走了他的弹月圣母像。这幅画像还未完成,他对弹月说,我要把这幅画像完成,等到圣诞节送给你,在我没画完以前,你不要嫁人。 

弹月还是像往常一样,住在一所租的公寓里,每天早上乘着电车去上班。那时侯,电车刚刚修好,在石头铺的大街中央,沿着两条细钢轨,红色的电车举着高高的辫子,咣当当咣当当地开着。弹月的装束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新,秋日,是毛裙,雪天,在裙子的外面是薄呢大衣,头上围着白色的兔毛三角围巾,头发也随着季节和服装在变,长发披肩,用一条丝发带束一个蝴蝶结,或用一个美丽的发卡随意别着。现在,她已经不再整理照片了,她调到画廊接待室工作。这条大街上,人们都知道优利西斯兄弟画廊有个美丽的中国女孩。

杨列戈林离开画室后,每天在家里画画,他说,他受不了整天画那些临摹的油画,他要画自己喜欢的画。到了晚上弹月下班的时间,他就等在弹月下车的站台上,手里拿着一只玫瑰。礼拜天,他就和弹月去公园打秋千,去松花江划船。

圣诞节到了,杨列戈林邀请弹月到他的家里去过节,弹月一进杨列戈林家的门,就惊呆了,满屋的画,都是一个人:弹月!杨列戈林说,弹月第一次走进画廊,就走进他的心里了。

此刻的弹月,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嫁,就嫁给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可终是没有嫁给杨列戈林。杨列戈林的父亲离世的电报送到时,杨列戈林正和弹月在冰封江上溜冰,弹月不会滑冰,杨列戈林牵着她的手,带着她在镜子一样光华的江面上滑行。他们还不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春节了,弹月说,等过春节要请杨列戈林到自己家里去过年,也好让父母认可这位俄罗斯小伙子。

就在第二天,弹月正单位忙着,一个中国小男孩在门口张望着,很焦急的样子,弹月听到他喊着自己的名字,很奇怪,就走出去,那个男孩递给弹月一封没有信封的信,说是一个叫杨列戈林的让他送来的。弹月看了这封俄文的信,知道杨列戈林的父亲去世,他要回莫斯科去一趟,去处理他父亲的后事。弹月立即赶到到火车站送杨列戈林,等她到了火车站时,国际列车已经鸣笛了,弹月喊着杨列戈林的名字,杨列戈林也在寻找着弹月,他们终于见到了,可他们来不及说什么了,杨列戈林喊着,等我回来!等我回来!

杨列戈林没有再回来。弹月的爱情,只剩下几张茶色的照片。

……  ……

后来,就是姥姥嫁给了我的姥爷。姥爷是一家英国商行的中国职员。姥姥出嫁时,哈尔滨的新娘已经开始像外国新娘那样穿白色的婚纱,可姥姥固执地要穿民族新装,她穿的是中式锦缎的旗袍,旗袍的衣襟上嵌着翡翠的首饰,这些陈年的翡翠,现在就摆在我的一个用药盒做的首饰盒里。

姥姥信奉基督教,即使在纷乱的年代里,姥姥仍保持着为亲人祈祷的习惯。

姥爷在我的母亲刚刚11岁时就过世了,姥姥一个人带大了我的舅舅和我的母亲,她一生没有高声说过话,她的慢声细语让我想起来是隔世的情怀了。

2004-4-30 22:08:41
 
   本主题的最新回复
中原马车
注册:2003-7-5 22:11
等级:用户
  2004-5-1 6:07:30
中原马车
注册:2003-7-5 22:11
等级:用户
耐读,往往一些事在回忆中渐渐亲切,同时也让读者感动,问好!
  2004-5-1 6:08:41
黄玲君
注册:2003-7-5 17:21
等级:用户
这个我喜欢。
  2004-5-5 21:58:07
宋晓杰
注册:2003-7-27 12:49
等级:用户
丹妮姐,久不见,还好吧?顺致中原、玲君好!
  2004-5-7 16:36:37
川美
注册:2003-6-28 13:16
等级:用户
想象中丹妮也一定像姥姥一样,一派书香门第的闺秀气.
看过你的几篇题材相似的东西,感觉一个比一个好,怎么不干脆写部家史呢?
  2004-5-8 20:25:05
丹妮
注册:2003-6-28 13:11
等级:用户
晓杰你好!谢谢玲君和马车!
川美,我正是想写老家事呢,这个,是给电视台编的稿,有姥姥的影子。我准备真实地写写姥姥,她那些翡翠首饰的碎片,给我留下好多旧事
  2004-5-9 19:01:15
朱赤
注册:2003-7-6 15:56
等级:用户
丹妮:久违了,一向可好!真的,十四年前的诗会,留给了我一生的美好回忆。
      第一次读你的散文,细腻、真挚,很亲切。大可以写下去。再细些再饱满些。尤其那些翡翠碎片,那张圣母样的相片。握手!
  2004-5-10 7:03:51
朱赤
注册:2003-7-6 15:56
等级:用户
我在5.28日给你的信箱(……0606……)发一短信,请查收。再次拜读大作。
  2004-5-29 8:29:06
丹妮
注册:2003-6-28 13:11
等级:用户
兄长好!
收到信了!
  2004-5-29 9:17:39
海滩
注册:2004-5-18 14:54
等级:用户
感动!学习了!
  2004-5-31 13:23:57
快速回复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回复


   流放地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卓越电脑&sinon制作维护       EMAIL:sinon@liufangdi.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