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作品选编
[主页]->[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廖亦武作品选编]->[《证词》选载之十:你和你的诗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成了穿针引线道]
廖亦武作品选编
  • 冤案访谈录----戒毒者木邸
  • 家庭基督教徒袁福生
  • 民运列传: 许万平
  • 在赢家通吃的汤锅里放一把耗子药
  • 作曲家王西麟
  • 黎明:四川六诗人被捕的前前后后
  • 天安门母亲
  • 民运人物:杨伟
  • ●《活下去》第四卷《证词》——从诗人到犯人
  • 《證詞》將震撼出市
  • 大 屠 杀
  • 《证词》附录:狱中信1
  • 《证词》附录:狱中信 2
  • 《证词》附录:狱中信3
  • 《证词》附录:狱中信4
  • 《证词》附录:狱中信5
  • 《证词》附录:狱中信6
  • 《证词》附录:狱中信7
  • 《证词》引子
  • 《证词》卷前语:
  • 《證詞》目录
  • 卷首诗:死刑犯讨论死亡
  • 引 子
  • 第一部………………东窗事发
  • 《证词》选载之一:大逮捕在同一时刻张网
  • 《證詞》選載之二:不明白賊與警察誰在執法?
  • 《證詞》選載之三:一輩子的雷放在一分鐘內打完
  • 《证词》选载之四:二十平米囚室堪称国家统治的精确模型
  • 《证词》选载之五:专供囚犯享用的一百零八味菜单
  • 《證詞》選載之六:遇上我們這種人道主義者算你坐牢運氣好
  • 《证词》选载之七:你别跟《红岩》里那些革命先烈学
  • 《证词》选载之八:在牢里,同情就是犯罪
  • 《證詞》選載之九:主審員審理案件如同創作三流的偵探小說
  • 《证词》选载之十:你和你的诗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成了穿针引线道
  • 《证词》选载之十一:摄像机如机枪一般冲我扫射
  • 《证词》选载之十二:与强奸杀人犯密谋从粪水池越狱逃走
  • 《证词》选载之十三:监狱里搞运动让犯人把犯人往死里整
  • 《证词》选载之十四:没有看守一再暗示,我怎敢下狠手打死犯人
  • 《证词》选载之十五:监狱里的集体淫乱不堪入目
  • 《证词》选载之十六:大海航行靠舵手,贼娃子生长靠太阳
  • 《证词》选载之十七:艺术家反抗世界的方式是作践自己
  • 《证词》选载之十八:寻死的冲动,比性交更刺激
  • 《证词》选载之十九:囚犯比赛吹牛记
  • 《证词》选载之二十:有时人要活下去的唯一选择就是放弃高贵和尊严
  • 《证词》选载之二十一:活着就要不断的越狱
  • 《证词》选载之二十二: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赌具
  • 《证词》选载之二十三:重庆市看守所对我的全套欢迎程序
  • 《证词》选载之二十四:囚徒半夜值班记
  • 《证词》选载之二十五:以胡说八道去对付诱供
  • 《證詞》選載之二十六:同兩位死刑犯鄰居在夜半建立友誼
  • 《證詞》選載之二十七:搶劫犯老藍一絲不挂地走上黃泉路
  • 《证词》选载之二十八:特殊部位搔痒让人一筹莫展
  • 《證詞》選載之二十九:自己撞來當導演,自己撞來坐大牢
  • 《证词》选载之三十:我在看守们电弧劈啪直炸的大电棒围攻下痉挛
  • 《证词》选载之三十一:新老犯人一律平等的改革试点牢房
  • 《证词》选载之三十二:囚犯剃头照像记
  • 《证词》选载之三十三:死刑犯自杀未遂深夜闹风波
  • 《证词》选载之三十四:监狱里掀起劳动竞赛高潮
  • 《证词》选载之三十五:活雷锋转眼就变成杀手
  • 《证词》选载之三十七:死刑犯穿一只鞋走上黄泉路
  • 《证词》选载之三十八:死刑犯死而复返庆幸捡回了几天命
  • 《证词》选载之三十九:刽子手开枪的?那是否来得及回眸一笑
  • 《证词》选载之四十:“狱”就是两条狗看管犯人不准乱说乱动
  • 《证词》选载之四十一:反革命与死刑犯在狱中生死搏斗
  • 《证词》选载之四十二:我带铐撒出一泡永恒之尿
  • 《证词》选载之四十三:谁把我安排进你的子宫?
  • 《证词》选载之四十四:我坠入一种无形的铁血秩序
  • 《证词》选载之四十五:诗人的怪癖想像一旦用在整治犯人上
  • 《证词》选载之四十六:二十刚出头的农村杀人犯在监狱中学习如何当官
  • 《证词》选载之四十七:监狱里犯人进行残酷的权谋斗争
  • 《证词》选载之四十八:囚犯喜气洋洋过大年
  • 《证词》选载之四十九:杀人犯喊冤未遂记
  • 《证词》选载之五十:牢里来了个将老婆脑袋一劈两半的疯樵夫
  • 《证词》选载之五十一:一辆无坚不摧的肉坦克泻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 《证词》选载之五十二:看守、大盗、诗人斗狠争雄
  • 《證詞》選載之五十三:我平生第一次自殺如何收場
  • 《证词》选载之五十四:众犯举杯祝贺我“首次自杀成功”
  • 《证词》选载之五十五:狱中点菜想像力大比拼
  • 《证词》选载之五十六:监房中同情就是犯罪
  • 《证词》选载之五十七:治丧程式同中央首长一样的狱中追悼会隆重筹备
  • 《证词》选载之五十八:看守所上演江洋大盗王二追悼大会
  • 《证词》选载之五十九:守法百姓大热天参观一次监狱如过节一般
  • 《证词》选载之六十:政府通过监狱把政治犯改造成畜牲和野兽
  • 《证词》选载之六十一:“刑具的作用是强迫犯人思维”
  • 《证词》选载之六十二:我狂吼一声撞开检察官踢碎玻璃窗迈向虚空
  • 《证词》选载之六十三:反铐二十四天终把我整成了软骨头
  • 《证词》选载之六十四:抢劫杀人死刑犯毛胜勇
  • 《证词》选载之六十五:死刑犯等候点名上路比一百年还漫长
  • 高氏兄弟:再访上访村
  • 寻访北京上访村
  • 北明专稿:不成句的话──《证词》读后给廖亦武的信
  • 盗墓贼田志光
  • 余放:成都查禁书市 项庄舞剑意在《证词》
  • 骚可骚,非常骚
  •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吞痰喝尿的理性
  • 底层问答
  • 康正果:老威的箫和啸
  • 无声的呐喊
  • 唐晓渡:致本书作者的一封信
  • [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
    《证词》选载之十:你和你的诗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成了穿针引线道

       
       
       
       (续前)这种审讯犹如一把钝锯从脑门切入,触及中枢神经,你会忘记许多事,许多人,盲目地被某种痛感牵着走。"想想看,当时你们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你坐在什么人旁边,拿着一支笔乱写。其间你站起过两次,一次是解手,另一次谈到《安魂》,对不对?"
       

       "你好像在场似的。"
       
       "我不在场,但你所有同案的口供在这一点上惊人地一致。你正经说吧,争取个态度。"
       
       "哪一点?"
       
       "这种火候你就别隐瞒了。我们可以提醒你,但那样你就被动了。"
       
       我如坠五里雾,只好装模作样地默哀五分钟。"想起来了?"
       
       "没有。"我不好意思地傻笑,"昨夜我失眠。"
       
       "现在想补瞌睡?"老秦关切地问。我感激地点点头。
       
       "没门!"书记员大吼一声。
       
       "是没门,"我气息奄奄道,"活起没意思,还不如死人快活,永远在记忆中不远不近。魂,云中鬼也,所谓'安魂'只是个藉口,借超度亡魂之机超升自我罢了。"
       
       "记下来。"秦吩咐副手道。
       
       "三月九日上午十点钟,你和万夏从刘家出来,过街去拍片现场,你们俩在军医大学门口有一段对话,还记得吗?"
       
       "万夏问我《安魂》的主题。"
       
       "对。"
       
       我嘲笑说,"现代派诗人还谈什么主题?太外行了。"
       "
       不过你最终还是吐露了心声,为六·四暴徒安魂。"
       
       "不对,《安魂》是泛指,不是确指,我廖亦武要安的是古今中外的魂。"
       
       "也包括六·四被镇压的暴徒?"
       
       "你是个想像力极其贫乏的外行。"
       
       "这叫联想,我懂,围绕天安门事件的诗歌联想。万夏就是照你的指示执行的。"
       
       "我的指示?谁又给我指示?"
       
       "慢慢来,会搞清楚的。你为什么甘冒风险拍片?上北京及出境的目的?拍片的当口、吴滨夫妇为啥去涪陵?这一连串的事件不是巧合吧?"
       
       "你事先知道戴迈河是文化特务吧?"
       
       "这个问题我已谈过多次。"
       
       "你的认识很糊涂,为了出名,你向他提供过许多文化情报:地下诗、地下刊物和地下诗人,一步一步地下水,直至合作录制《屠杀》。以后,他寄给你九百元钱,作为拍摄《安魂》录像带的经费。"
       
       "那是他交的饭钱,他先后两次到我家,住了那么久。他研究了八年汉学,热爱中国。"
       
       "他爱中国?一个加拿大间谍爱中国?哈哈。"
       
       "这种感情超出了你的理解范围。"
       
       "他把你'爱'到牢里来了。要不要我把关于他的背景材料再念一遍?"
       
       "这仅仅是对六·四这起特定事件的看法,而不是对整个国家的敌意,就像我,至今对天安门事件的处理有看法,总书记赵紫阳都可以保留意见,我和戴迈河为啥不可以?你们也承认当时中央有两种声音。"
       
       "你作案是在六·四定性之后。"
       
       "是定性的同时,文人转弯子没你们快。"
       
       "这是你的本性使然。据有关专家介绍,八十年代,你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诗歌领域的代表人物,从《死城》、《黄城》发展到《屠杀》《安魂》是必然的结果。"
       
       "今天收获挺大,这么多天来,总算有了个较好开端,"老秦露出绅士的微笑,"你看看笔录,签个字,吃了午饭接着谈。"
       
       我匆匆浏览并指出重大笔误:"这里应该是艾略特,不是爱了得。"
       
       老秦摇头叹道:"一把岁数还爱得了不得!什么诗人,流氓团夥。"
       
       "这老艾是英国的文学大师,已去世了几十年。"
       
       "连棺材里的老流氓也请出来了,可见资产阶级自由化在你们文艺界的泛滥程度。"
       
       我气得摔了杯子。
       
       "这还了得!"黑脸秦拍案而起,"告诉你廖亦武,人民警察不是吃素的,你敢摔杯子,我就敢摔你!"
       
       书记员忍不住咕哝道:"什么诗人,太没文化了。"
       
       "那你就以流氓罪治我吧。"
       
       "你以为我不敢?!"老秦扬起了巴掌,但在半空顿了顿,又垂下了。他搓着手在室内转了两圈,而后破门而出。
       
       我心一横,搁笔道:"这字不签了。"室内空气凝固了一刻钟,阴风飒飒,我毛骨悚然地猜测下一轮审讯者换谁,不料老秦又搓着手趸回:"我到底克制住冲动,没犯错误。让我们都心平气和一点吧……"
       
       夜阑人静,秦还没有收兵的迹象。
       
       "我肚子饿了,我要吃饭休息。"
       
       "我们今天只吃了一顿饭,"书记员发泄怨气道,"都是为了挽救你。"
       
       "那明天再继续挽救吧。"
       
       "你还执迷不悟?"秦惋惜道。
       
       "《屠杀》《安魂》都是我写的,我最有解释权,别人的曲解不算数。"
       
       "你们一共密谋了几次?"陪审员帮腔道。
       
       "五人以上规模的至少有十次。"秦胸有成竹,"六·四之后,你们一夥失意者联系频繁,今年春节聚会是继去年黔江小南海聚会的又一高潮。"
       
       "深谋远虑啊,"书记员讥笑道。
       
       "在初二深夜,"秦来了灵感,就离座来回踱步,右拳虚握举至嘴边,犹如福尔摩斯的烟斗。"你家客厅有五人围坐烤火,刘太亨最先提议,要利用曾磊的技术、设备和工作场地,大家凑钱,拍一部与六·四平暴有关的片子。当时,《安魂》的名字和主题均未确定,但《屠杀》姐妹篇的性质确定无疑。因为你有朗诵表演的天才,在场者一致推举你来挑大梁。在如此大规模的集团案件中,你和你的诗只是在你自己还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成了穿针引线、贯穿始终的道具。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是否有圈外的人插手?你心里明白,如果像你的同案们所期望的那样,全部责任由你一个人承担,就太不公平了。"
       
       "原来是这样!"我幡然悔悟,"大家都密谋好了,就把我一个人蒙在鼓里。"
       
       老秦一愣,我趁机表白道:"当时我便秘,在厕所里蹲了两个小时,出来的时候,一夥人早已设下陷阱,我连裤带还没拴稳就成了首犯。……"
       
       "我们再随便聊聊,不做记录。"黑脸秦在下半夜大灌迷魂汤,"这几天研读你的诗,我也成了你的追星族,我觉得《安魂》比《屠杀》更有意思,含蓄的东西比直露的更有生命力。像这几句:'那个莫须有的人,那个汉人灵魂的拥有者。在天火中,在自焚中,脱离了人民。'局里多数同志认为写的是毛泽东,我坚持认为是暗指邓小平,不错,老邓和老毛晚年都有些脱离群?。于是,你接着写下更绝的诗句:'统治者。这你是必须承受的坠落。'坠落象徵着死亡,在高尔基的名篇《海燕》里,就用过这种手法。我理解得对吗?"
       
       "我要睡觉了。"
       
       "诗人都是夜游神,"老秦慈祥得犹如半夜敲门的熊家婆,"吃点夜宵,说不定你还会诗兴大发。"
       
       (未完待续)
       
       
       多维编者按:
       
       廖亦武(老威)所着《证词》(明镜出版社出版)是作者耗十余年之力写出,不仅记录了「六四」后最大一起文人反革命案,而且冷峻描述了几十种川菜肉刑,几十名死刑犯、刑事犯以及政治犯的狱中状况,力透纸背,催人泪下。像《古拉格群岛》一样,它具有文学和见证的双重意义。作家王力雄认为:为廖亦武庆幸的倒不在于他对历史的作用,而是为他在向历史交出证词的过程中,所重新找回的曾被专制铁蹄踏为泥尘的尊严。
       
       廖亦武,1958年生于四川盐亭,诗人,作家,民间艺人。1989年六四□晨制作长诗《大屠杀》配乐磁带,旋即入狱四年。主要作品有《活下去》五卷本,《中国底层访谈录》《中国冤案录》数卷本,以及诗歌、随笔等;曾地下出版音乐CD《汉奴》《叫魂》《箫吟》《情兽》等。1995年和2003年,两度获得美国赫尔曼/哈米特写作奖;2002年获《倾向》文学奖。所着《中国底层访谈录》《沈沦的圣殿》等书数度被中国当局查禁。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栏目和文章由作者或专栏管理员整理制作,均不代表博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