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廖亦武作品选编 |
[主页]->[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廖亦武作品选编]->[《证词》选载之十一:摄像机如机枪一般冲我扫射] |
(续前)车轮战术打了一个多月,开始意识还比较清醒,提防,后来就成了一锅浆糊。我翻来覆去细诉同一件事,同一个细节。审讯人员走马灯一般连轴转,我眼睛一迷缝,他们就变小了。我缩进莫须有的摇篮里,被不耐烦的保姆摇着、拍着。灯光如剑刺我的双恨,我的脑袋不是我的,里面太空了,意识的黑洞弥漫着,吞噬着所有的形象。我想掩住灯光,手却?不起来。电灯、天窗,我的脖子伸出去吃天上的草,草丛里的贝壳,冷一点的星星,烫一点的是太阳。我的脖子快酸断了,我嵌在湿墙上,这墙有他妈好几百年了吧。 我发誓我句句是真话,这是一种抽象的灵魂的真,但老秦不相信。我和他的共同特点是固执得近乎愚昧,坚持两条平行的思路会有什么结果?一九九0年变成了一九九六年。 我那一头闻名诗坛的狮子浓发就这样被车轮战术啃光了。短短个多月,我由廖胡子沦落为廖秃头,以后,一月刮一次,就习惯成自然了。九二年秋,转入劳改监狱,见报刊上"章光一0一生发液"的广告打得万分神奇,遂致信母亲,托她老人家采购两个疗程共十几瓶药水入监,遵照说明书,我每日早晚,像和尚做功课一般定时涂抹,并叉开五指推敲抓拿(据说有利于药液渗透头皮)。岂料用药三个月,脑顶皮却愈加光亮浑圆,乃至在暗处熠熠生辉。囚犯们戏呼"灯泡",此系章光一0一之神效。
出狱后,我的头刮得更勤了,为了省钱,未婚妻宋玉自告奋勇,隔三差五操刀一次,令伤痕累累的脑袋显得劫后余生。 我佩服那些蹲过大牢又记忆力惊人的家伙,他们能凭本能把每个审讯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我绞尽脑汁也只能打捞到零零星星的片断,这同长达数千页的审讯笔录相比,可谓沧海一粟。真实的东西也许将永远埋葬在浩如烟海的罪犯档案里。 档案未必就是历史,未必就有价值,我小时候曾见过销毁档案材料的盛大场面--那是在文革初期的某县,若干过时书报、蓝皮线装书、地方志和个人卷宗堆放在简陋广场的一角,戴眼镜的造反派头目下令点头,散发着霉臭的"四旧"即灰飞烟灭。 据说政府部门因为工作需要,每年都要定期销毁大批失去现实价值的材料--我以为从古至今都理应如此,要不我们的地球早被破纸堆覆盖了。问题是,我们怎样看待"现实价值"的失去或存在?对于一个刽子手来说,证据当然越少越好,"一张白纸可以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构成《史记》的原始素材早已荡然无存,后人所看到的,不过是阉人司马迁在一种极端屈辱的非正常状态下加工创作的文学传记,它被誉为中国二十四部正史之首。但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虚构作品"和"非虚构作品"的文学分类,《史记》只能算作后者。且"非虚构"并不排斥艺术的想像,历史在如此宏大深遂的时空中是可以任意导演的。 我在这种惶惶不安的状态里一点一点朝下刻字,但愿有一天,这本书能脱离我个人,成为一部公?都能参与的警世录。前天,我和好友李亚东骑自行车去都江堰市,在周忠陵家不幸撞上了某市体改委主任及其情妇。饶舌的忠忠谈起我的狱中生涯。夸我是硬汉,主任和他的情妇都异口同声赞道:"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我差点晕了过去。忠忠却反问:"你难道不是布尔什维克?" 主任哂道:"敝人境界有限,只知道当官、捞钱、广交朋友。" 也许这辈子再也见不着黑脸秦科长了,据说他因承办本案有功而升官发财、声名鹊起。看守们一致夸我是秦手上的王牌,他心情一好,就允许管房干事替我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 某日清晨,阳光明媚得像婴儿的粪便,我应传出舍,被告之今天的提讯安排在所长办公室。 我受宠若惊,东张西望地过楼道,吼罢报告就要趸入,却被持枪武警阻拦,旋即"向后转"。几米长的走廊,我来回了三次,才突然发觉窗里有摄相机如机枪一般冲我扫射。老秦内正襟危坐,警服笔挺,却笑眯眯地对我打慈父的手势。我遵照不成文的所规,狗一般下蹲,秦却眼疾手快地欠身挟住我的双腋,小心翼翼地将我平端到沙发上。我雏妓似地红了脸,感恩戴德地挂了小半边屁股,"放松点嘛,今天不审案子,"秦同情地叹道,开始聊家常。几口人啦结婚几年啦发表了几多作品啦文学界的某次会议之类,我一板一眼地应答。太阳就这样在扯蛋中从外窗的下缘升到上缘,"太亮了"、"太暗了",摄像师不时提意见,我只好随时准备着挪屁股换角度,折腾了三个多小时,心里转了若干莫名其妙的念头。 午饭前,秦的膝盖一只在明里一只在暗里,我年轻时曾在藏区见过剜下来的人膝盖,可以当酒碗,也可以占卜,于是我问秦是否患有风湿关节炎。 秦表示惊讶,证实他的膝盖一下雨就疼,"有可能是骨癌,"我笑道。我也不知为什么笑。但秦却抓准战机,兀地扭腰、挥臂、扬脸,唱戏一般直拔高腔:"廖亦武啊,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我大惊失色,不觉做了缩头乌龟,老秦却将同一谴责词唱了好几遍,声情并茂,并配以左掌下切、右拳舒出一指直戳罪犯鼻梁的动作,亮相定格长达几分钟。摄像师放下机器,冲到他耳边连吼数声"好",秦才如梦初醒。 我被打翻在地,秦就趁机高大起来,且步步升级,成为重庆警界响当当的人物,自号"儒警",广受同行们的推崇。 (未完待续) 多维编者按: 廖亦武(老威)所着《证词》(明镜出版社出版)是作者耗十余年之力写出,不仅记录了「六四」后最大一起文人反革命案,而且冷峻描述了几十种川菜肉刑,几十名死刑犯、刑事犯以及政治犯的狱中状况,力透纸背,催人泪下。像《古拉格群岛》一样,它具有文学和见证的双重意义。作家王力雄认为:为廖亦武庆幸的倒不在于他对历史的作用,而是为他在向历史交出证词的过程中,所重新找回的曾被专制铁蹄踏为泥尘的尊严。 廖亦武,1958年生于四川盐亭,诗人,作家,民间艺人。1989年六四□晨制作长诗《大屠杀》配乐磁带,旋即入狱四年。主要作品有《活下去》五卷本,《中国底层访谈录》《中国冤案录》数卷本,以及诗歌、随笔等;曾地下出版音乐CD《汉奴》《叫魂》《箫吟》《情兽》等。1995年和2003年,两度获得美国赫尔曼/哈米特写作奖;2002年获《倾向》文学奖。所着《中国底层访谈录》《沈沦的圣殿》等书数度被中国当局查禁。 --------------------------------------------------------------------------------
|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栏目和文章由作者或专栏管理员整理制作,均不代表博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