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曾德旷重返北京街头卖唱
--------------------------------------------------------------------------------
长期坚持体制外写作的湖南诗人曾德旷,最近又一次出现在北京街头卖唱。他的行为引起了在京部分诗人和诗评家的关注。
七年以前,浪迹北京的曾德旷为了生活,曾经在中国美术馆门外,朝阳门地铁出入口等地卖唱。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位在诗坛几乎已销声匿迹多年的所谓流浪诗人,又一次走上北京街头卖唱呢?
近日,笔者在前门换车时,偶然见到了这位被四川诗人廖亦武认为是“中国目前唯一生活在底层的民间诗人”,其时,他正背着吉他,站在前门公共汽车站附近的地下通道卖唱。于是,笔者对他进行了简短的访谈。
谈到自己近些年的销声匿迹,曾德旷解释说,从1997年10月离开北京至2004年4月重返北京,他几乎一直蛰居在位于三峡库区的忠县的某座大山上,过着一种近乎隐士的生活,一边写诗,一边跟着一个乡村乐队走村串乡地艰难谋生。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以及刻意与诗坛的一切活动和一切人员断绝了往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早就不再写诗。
其实,恰恰相反,这些年来,曾德旷不仅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追求,反而更加执着更加真诚地一直在进行其理想中的创作,只是由于其特立独行的个性,以及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经历,才给人们造成他早已不再写诗的错觉。其实,这些年来他先后苦心孤诣地写了七首长诗和一百多首短诗,然而,令人叹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质量优异的诗几乎一首也没能与读者见面。
谈到自己又一次上街卖唱,曾德旷平静地说,卖唱并不可耻,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在国外,包括卖唱在内的街头艺术,被认为是一种属于自由艺术家特有的行为艺术,并不受到歧视;只有在中国,卖唱才被认为是一种乞讨。而事实上,卖唱与乞讨无关,只与演唱者个人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有关。而他之所以又一次选择上街卖唱,一来是生活所迫,一来是天生喜欢街头艺术。
谈话中,曾德旷还把自己的“卖唱”,与时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卖诗”进行了比较。他认为,相对卖唱而言,卖诗更有损于一个诗人的尊严。他说,卖唱好比民工去建筑工地卖力气,卖诗则好比妓女卖春,或汉奸卖国,因此他宁愿卖唱而不愿卖诗。
至于自己的诗为什么多年来既得不到官方诗坛的承认,又得不到民间诗坛的承认,曾德旷分析说,这同他个人的性格关系很大,长期以来,他既拒绝向官方诗坛献媚,又拒绝与民间诗坛合作,从而使自己一直处于中国诗歌界的夹缝中,而中国诗坛的话语权一直被上述两股占压倒性的势力霸占,他们依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法西斯原则,对不属于自己阵营的诗人拼命进行封杀,从而人为地造成了部分真正有才华有实力的诗人的在这个时代的“失踪”或“蒸发”。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有些诗人注定天生是孤独的,甚至一辈子是孤独的,而曾德旷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位。当然,他也表示,他一直有一种被活埋的感觉,他不希望那样一种感觉永无穷尽,他希望他的诗能够早日与读者见面,并早日得到诗歌界有识之士最起码的公正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