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吞痰喝尿的理性 ◎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 (2002.09.01)
《中國底層訪談錄》(共三冊)
作者:廖亦武
出版:麥田出版
頁數:二八八頁、三○四頁、二七二頁
定價:二四○元、二六○元、二二○元
類別:報導文學
廖亦武編著的暢銷禁書-《中國底層訪談錄》三卷,已在台發行,至於能引起多少讀者迴響,實難逆料。書中揭露的大陸底層生活,多具有台灣讀者所不曾經歷的時空背景,而書中人物言行舉止中的苦忿瘋謬,更不是讓本地中產階級購書族怦然悸動的典型。不過,廖亦武顛覆尖銳的筆觸,仍然將令那些受不住當下虛矯政風的台灣民眾,在偶然窺視的剎那,顫抖感動慚愧不已。
意義,是人得以生存的動力。失去意義,就失去生命。則找尋意義,就不得不是在生命邊緣掙扎的人,賴以維繫生命的唯一動機。廖亦武和他的主角們,都是在生命邊緣的人,都是主流意義體系所流放排斥的對象。廖亦武的生命活力,來自那些被認為是沒有意義的螻蟻之命,他為他們書寫出意義。廖亦武強迫自己從他的主角眼裡,開創意義,從他的主角苦忿瘋謬中,嘲弄廟堂之上統治者的道貌岸然。
的確,假如那一位光著屁股吞痰喝尿的底層主角,都可以作為意義的主體,那偉大的國家與偉大的民族何來偉大?廖亦武揭發了人類意義體系的龐雜與生機,在最邊緣的細縫中,放大那個不斷重複刮取肥肉絲,靠累積滴油來孝順母親之類的荒誕行徑,然後不言明地撞擊讀者自己的符號體系。一個謬想也許不夠,兩個、三個……,他從接連幾十個眼角餘光都飄不到的位置裡,拉出讓人心生害怕的自白。雖然沒有人要殺我們,但卻殺了我們自以為理所當然的人生目標。
但即令生機充沛如廖亦武,也會感到崩潰的恐懼,不是因為國家體制對他壓迫,也不是因為不斷神入主角們的心境而被支解破碎,而是在他意識到,自己寫作的對象,竟然可能只是秘密警察的當兒,也不得不披裘而泣。祕密警察竟然說他寫得好,這是最諷刺的讚美,是統治階級發動的懲罰性的讚美,一種剝奪意義的殘酷的讚美。然而間歇出現的令他快樂的讚美,竟也要靠著哭泣表達,這是一種淒涼的快樂-或在民間知識界與他和簫同吟,慨嘆六四青年殞命的長號中,短暫地與人分享邊緣的意義,或在無名無息的廣大讀者間,享受不能發聲的歡呼。
大陸出版界從九○年代中開始流行訪談實錄,最早的對象是都市女性,儘管表達很寫實,但讀者免不了偷窺的意念。實錄,成為民間知識界用來生財的副業,將倫理上不可公開的調查研究,以既匿名作者,又匿名主角的方式,披掛上陣。而實錄不論真偽或根本無所謂真偽,都隱藏生機,或是主角們不經意地透露或是訪談人充滿想像的發揮。但沒有一本能像廖亦武這樣如此徹底地衝破界限,一旦沒有意義的成為有意義,則原本的意義的標準只能潰散。
《中國底層訪談錄》突破統治者的封閉,提醒人們在統治者的文化符號與動員機制外,活著無數人,甚至包括統治者自己。底層人依附在統治者的龐大文字影像網下,用最臣服的醜態,取得統治者不屑一顧的空檔,製造人人可以為阿Q的主體意識,這不禁讓人想像江澤民在吞痰喝尿,刮肥肉絲的認真模樣,也幫助人們接受領導人重新為人的可能性,更幫助人們想像自己叱吒風雲,打遍文壇的神勇。如果廖亦武可以刺激人們想像社會位置的互換,體會新的人生意義,領導階層怎麼還有被威脅的恐懼?
被威脅的領導階層不只在大陸,也在台灣,這種被威脅意識來自於封閉的統治文化,也鞏固著封閉的統治文化。當台灣領導人每每聲嘶力竭的時候,廖亦武的讀者們難免要問,台灣的底層人何在?台灣的廖亦武何在?假如《中國底層訪談錄》到台灣才能發行,那麼《台灣底層訪談錄》恐怕只有寄望香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