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作品选编
[主页]->[独立中文作家笔会]->[廖亦武作品选编]->[唐晓渡:致本书作者的一封信]
廖亦武作品选编
  • 中国底层访谈录----蒋派遣特务于东山
  • 中国底层访谈录----朝圣者旺吉
  • 学 箫 记
  • 冤死者杨继年
  • 《底层中国》原著者的话
  • 命在旦夕
  • 为刘晓波和刘霞而作
  • 左翼鲁迅的伪自由书
  • 犯人的祖国
  • 人、虫与动物
  • 地下天主教徒刘圣诗
  • 工作组组长郑大军
  • 反革命分子刘德
  • 上书者蒋朝才
  • 廖亦武简历(新)
  • 《扫荡报》记者羊定清
  • 同案犯李齐
  • 被收容者李明凯
  • 偏三轮胡小松
  • 陈家桅杆见证人周开里
  • 采购员霍海仲
  • 村民谢明
  • 死刑犯牟大路
  • 上访诗人老陆
  • 江洋大盗崔志雄
  • 碎尸犯卢人标
  • 狱霸田洪
  • 八九反革命万宝成
  • 影子杀手赵苗苗
  • 胡风牢友张广天 
  • 被勒索者胡牛
  • 打工仔赵二
  • 赌徒周忠陵
  • 街头瞎子“张无名”
  • 酒鬼高马
  • 居委会主任米大喜
  • 亡诗人海子邻居孙文
  • 嫖客唐东升
  • 三陪王小姐
  • 写手茜茜
  • 嫖客耿东风
  • 三陪林小姐
  • 作者:象罔与罔象:『闲闲书话』阉本、足本与禁本之廖亦武篇
  • 拆迁户罗月霞 
  • 风水先生黄天元
  • 厕所门卫周明贵
  • 食客迟福 
  • 《中国底层访谈录》书评会部分专家发言纪要(根据录音整理) 
  • 村小老师许长久
  • 给台湾牧师陈公亮博士的信
  • 《中国底层访谈录》目录
  • 国民党老军人廖恩泽
  • 老军人廖恩泽侄儿廖觉
  • 老知青廖大矛
  • 同性恋者倪冬雪 
  • 床下作家汪建辉
  • 百岁和尚灯宽
  • 高氏兄弟:寻访上访村
  • 筑路人刘世昌
  • 色情狂梁寒
  • 象罔与罔象/文: 二零零三,我的电子书
  • 冤案访谈录----戒毒者木邸
  • 家庭基督教徒袁福生
  • 民运列传: 许万平
  • 在赢家通吃的汤锅里放一把耗子药
  • 作曲家王西麟
  • 黎明:四川六诗人被捕的前前后后
  • 天安门母亲
  • 民运人物:杨伟
  • ●《活下去》第四卷《证词》——从诗人到犯人
  • 《證詞》將震撼出市
  • 大 屠 杀
  • 《证词》附录:狱中信1
  • 《证词》附录:狱中信 2
  • 《证词》附录:狱中信3
  • 《证词》附录:狱中信4
  • 《证词》附录:狱中信5
  • 《证词》附录:狱中信6
  • 《证词》附录:狱中信7
  • 《证词》引子
  • 《证词》卷前语:
  • 《證詞》目录
  • 卷首诗:死刑犯讨论死亡
  • 引 子
  • 第一部………………东窗事发
  • 《证词》选载之一:大逮捕在同一时刻张网
  • 《證詞》選載之二:不明白賊與警察誰在執法?
  • 《證詞》選載之三:一輩子的雷放在一分鐘內打完
  • 《证词》选载之四:二十平米囚室堪称国家统治的精确模型
  • 《证词》选载之五:专供囚犯享用的一百零八味菜单
  • 《證詞》選載之六:遇上我們這種人道主義者算你坐牢運氣好
  • 《证词》选载之七:你别跟《红岩》里那些革命先烈学
  • 《证词》选载之八:在牢里,同情就是犯罪
  • 《證詞》選載之九:主審員審理案件如同創作三流的偵探小說
  • 《证词》选载之十:你和你的诗在自己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成了穿针引线道
  • 《证词》选载之十一:摄像机如机枪一般冲我扫射
  • 《证词》选载之十二:与强奸杀人犯密谋从粪水池越狱逃走
  • 《证词》选载之十三:监狱里搞运动让犯人把犯人往死里整
  • 《证词》选载之十四:没有看守一再暗示,我怎敢下狠手打死犯人
  • 《证词》选载之十五:监狱里的集体淫乱不堪入目
  • 《证词》选载之十六:大海航行靠舵手,贼娃子生长靠太阳
  • [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
    唐晓渡:致本书作者的一封信

       
       
       
       老威:
       你嘱我为你这本《底层采访录》写评,思之再三,感到无从下手。虽然你强调这仅仅是出版操作的需要,似乎我没有理由不站出来,给你一个比较公正的评断——在我看来,这种评断还为时太早太早。

       说实话,无论是作为编辑、批评者或朋友,我都无法单独面对你的作品。从80年代到现在,值得清算的东西太多了,为你写评无疑是对我自己的清算。或许从理智上,从多年的知识训练上,我难于认同你的种种偏激,但是,强大的本能把我一次又一次推到你的面前,你在用你的肉体做镜子,直接把我灵魂深处的锐利和懦弱照得清清楚楚。亲爱的朋友,人总不能老是活在紧张的真实中,在真实的拷问之外,与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喝杯酒也不错,人类是群居动物呀,需要互相取暖呀。
       是的,我儒雅、坚忍,这些可卑的优点注定了我总是为别人活着。我和这个时代的所有优秀诗人都有过较密切的交往,而现在,他们中不少人已远不满足我对其“保守”的评价——将近20年的朋友关系就因为我吝惜几个肉麻的字眼而毁于一旦,接着是表演和谎言。
       这一切有什么意义?累死累活有什么意义?当我翻开你的《底层采访录》方从可笑可叹的人际纠缠中脱出身,不由自主地这样问自己:老威,你已经不是诗人了,从三卷本的巨著《活下去》到《沉沦的圣殿》到这种系列的底层采访,你已经由那个颠覆性的诗歌撒旦转化成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历史的还原者,或底层思想的挖掘者。你说90年代耻与诗人为伍,可我的内心却觉得真正的诗人就是你这样的。
       没有谁做得比你更好,虽然十年来你没发表任何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你在《天劫》里写道:“生存如刀尖,他所能选择的只有下海、自杀、写作三种。”
       你明明知道你选择的那种写作方式要很多年以后才能面世,可仍然在遗忘和喧嚣声中蛮干,了解种种你不为人知的经历之后,也许再客观的批评家也不能为之动容。你这本底层采访从一个碎尸犯开始,展现了一种疯狂而邪恶的天才力量,卢人标对普通夫妻间的理解嗤之以鼻,他说:“理解?这世上最不好找的就是理解,于是我准备用菜刀来‘理解’她。”
       这也是你在某一阶段的环境危机吧?你和碎尸犯的区别仅仅是你的肢解社会和个人的冲动局限于纸上。这本名为“采访录”的个人语言风格因此形成,你是在利用“采访”这么一把菜刀“理解”书中所有的人物,包括朋友。所以谁读了都会产生淋漓尽致的生理、心理双重快感。马松的直觉不会错,即使没有任何人的评价,这种系列采访也会拥有相当可观的市场,因为在其“刀刀见肉”的本能化叙述的背后,有一种被这个时代的先锋作家忘却已久的催人泪下的悲悯。我不能说它很对我这类知识分子的胃口,可它的确是近年来中国人写的少有的奇书,说它是新闻史上不曾有过的采访也不为过,因为它最有价值的恰恰在于“反新闻性”——利用新闻体裁讲述亘古不变的人生经历。
       让人上瘾的巫术力量!你可以拒绝接受,但不能否定它的存在。面对底层的某种悲剧,你却忍不住要笑——可这道德吗?符合知识分子的身份吗?无法评判。
       我不能用好坏善恶,而只能用“真实”来概括这本书。它远离知识分子阶层,却是我们这个急功近利时代海底的最真实东西。它与新闻操作无缘,倒 接近于某种“精神审讯”。你是底层中的一员。因此你把这种私下的审讯推向了普通,使之产生了一种涵盖社会的意义。
       其实,从80年代中期,《死城》之后,你都有意无意地在这样做,你涉猎过的诗歌、小说、自传、随笔、采访及其它对抗意识形态的体裁中,都贯穿着一条线,在被自己所唾弃的现实之上,重造一个自生自灭的精神江湖,在这个可以上溯到屈原、荷马、荆轲、老庄的源远流长的江湖中,走动着瞎子、酒鬼、算命者、神医、民间艺人,他们虽然卑贱、自谑、蒙昧、甚至有些可笑,却忠于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人生理想”往往导向旁门左道,倒是暗合了艺术就是错误的生命哀歌的法则。
       你曾不止一次说过:“从古至今,没有一部名著是名牌教授写出来的。”凭着这种在底层人物中逐步学习、修筑炼出来的豪迈,你可以不写诗而成为诗人。你已经不屑于像80年代那样,与做大师梦的诗疯子为伍了。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世纪末的文坛试图摆脱一批你这样打着沉重烙印的写作者,如同摆脱一系列充满耻辱的往事。似乎从所有的出版物上抹去一些人的名字,我们今天的本土、人文讨论及知识分子“自律”才显得一点也不虚伪。
       老威,原谅我这么草草收笔。其实你在写了这么多有份量的东西之后,朋友们的评价已远远不及万一。保持在路上的心态,向前走吧,这个时代的匆匆过客。扛着你的箫,去更多的地方,会更多的人,但愿你永远用脚而不是用脑子想问题!脚的回忆令人眷恋,因为它总是与越来越宽广的天空、大地相连,与生根、发芽、繁衍相连,就像这本“底层访谈”。我不知道“老威”还要采访多少人物,但我希望它不会就此完结。它应该是一部由多卷组成的永远读不完的亦正亦邪的人生大书,对于外国人,它或许只是一部了解中国历史、社会的另一面的资料集,但对于我们,它就是与我们血肉相凝的另一种不该忘却的事实。
       
       
       你的朋友 唐晓渡
       
       1999年4月21日

    ©Boxun New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栏目和文章由作者或专栏管理员整理制作,均不代表博讯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