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简历 廖亦武生于1958年,是诗人、小说家兼中国底层社会学者。曾做过流浪汉、伙夫、卡车司机、报刊编辑、卖艺人。善吹箫和诗歌朗诵。
![](liaoyiwu.JPG)
70年代末:开始诗歌创作,并在国内杂志上发表大量作品,获过各种文学奖。
80年代初期:参与地下文学活动,是四川诗歌民刊《现代主义同盟》、《中国当代实验诗歌》、《巴蜀现代诗群》、《汉诗》的主要撰稿者、经费筹集者、序言作者或实际主编。
80年代中期:参加抗议中国作协停办《中国》文学的事件。
1987年初:在《人民文学》上发表长诗《死城》,受到来自官方的围剿和批判。
1989年学潮期间,在文学杂志《作家》、《开拓》上发表寓言性长诗《黄城》和《偶像》,批判锋芒直指毛泽东。这两首诗在“6.4”之后受到严厉批判,《开拓》被中宣部勒令停刊。一度被禁止发表任何作品和言论。
1989年6月4日凌晨,北京惨案发生,创作了长诗《大屠杀》,当夜,制作了同名的诗歌朗诵磁带。
1990年2月,创作《安魂》,并于同年3月,拍摄了诗歌艺术片《安魂》。参予拍片的十余人全被逮捕。被正式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
1990~2001年:完成《中国底层访谈录》。
1999年2月27日:在结婚大喜的日子,被以“非法采访”的名义加以逮捕。以化名出版了部份访谈,引起震动。后来,书被禁,印刷此书的书商被通缉,印厂被封,书版被毁,存书被没收。
1998年9月:廖亦武因主编《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而被北京警方拘留,并限时离京。
1994年1月31日出狱后,曾在成都各酒吧吹箫卖艺一年多,还守过茶馆和书店,在报纸与刊物打过工,后来安全部门把他所有的谋生岗位都扼断了。
1995年:参与了国内12名著名知识份子向全国人大提案的《反腐败建议书》,是《汲取六四血的教训,推进民主与法制进程》的56人请愿书的发起人之一。
1998年6月:发出《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一封信》,反对克林顿在忌月访华。
1999年6月4日:天安门屠杀十周年,冒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
2000年春节前后,秘密主演了地下电影《飞呀飞》。
2000年8月:受日中映像人类学会的邀请赴日本东京参加“日中民间文化交流会议”受阻。
2001年1月:再次化名出版了《中国底层访谈录》60人本,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2001年4月19日:《南方周末》整版发表了廖亦武与《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卢跃刚关于《底层》的对话。其主编、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新闻部、副刊部主任因而全被撤职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