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红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一位花甲医生的防“非典”日记
http://www.rednet.com.cn 2003-05-07 09:40:51 红网 
  江河清教授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内二科的党总支副书记,今年已经58岁。4月17日,她率命带领从全院抽调的近20名医护人员筹建“非典”临时病区,并于4月22日收治第一例疑似患者。10多天来,这些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临危不惧,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日夜奋战在防治“非典”的第一线。

  江河清教授在日记中记录下这里发生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防治“非典”的战斗中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

  4月18日:人人踊跃报名

  今日正式开始了SARS病房的筹建工作。上午11时,院党委书记革化民作了动员报告,大家的踊跃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的医护人员很快就全部到位。在关键时刻,没有人退缩,没有人讨价还价,自觉站在抗“非典”最前沿的特殊队伍,顿时我觉得肩上责任重大,既要带领这支队伍打赢“非典”防治工作的攻坚战,又要尽全力保护好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4月19日:SARS病区有了临时党支部

  SARS病房建立的第二天,为加强对临时病区的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院成立了临时病区党支部及科委会。

  4月22日:第一例疑似病人

  晚上11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值班医生通知收住了一例疑似“非典”患者。我顾不上准备,马上赶到病房,半小时内,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到位。我和医政办副主任曹华进入病房,发现孙长宇大夫已经穿好隔离衣进入了病区。我们及时处理了病人后,马上给二七区和省防疫站作了通报。尽管患者病情不需抢救,但身着厚厚的四层隔离衣及两个棉纱口罩,使我喘不过气来,浑身冒汗。我知道值班大夫和护理人员要一直在这种环境中度过,而且还冒着受感染的危险。护士们告诉我,为了减少值班时因上厕所而带来的穿脱隔离衣的麻烦和对隔离衣的浪费,她们不敢多喝稀饭,不敢多喝水。护士徐艳华顾不上照顾住院的父亲,护士长王璞洁夫妻双方都在医院上班,孩子将要考中学,都依然来到了“非典”病区被隔离起来。我知道这样的事还很多……

  4月23日:打赢第一仗

  病人经处理后病情平稳,症状减轻。我看着我们的医护人员一个个从病区疲惫地出来,发现护士王晓花的手指已经紫绀。后来我得知值班时她就已经出现心脏早搏,可还是坚持工作。我被他们这种可贵的精神震撼了。他们能够不惜生命地去工作,是我们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为我们这里每一个人,为我们这个特殊集体而自豪,相信有我们这样无私奉献的群体,这场战役必胜。

  晚7点,病人转入胸科医院,病房经过消毒处理后又处在待命状态。

  4月27日:半夜迎来同行患者

  凌晨3时30分,病房电话铃声响起,SARS病房迎来了第二位患者。门诊大夫在电话中说患者是位护士。一听说是同行,我的心情格外难受,以最快速度换好隔离衣,直奔病房。见到病人一般情况较好,悬着的心才稍安。接下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果让我有些欣慰。病人很可能不是SARS病人,而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但鉴于SARS目前还不具备病原体检测的条件,不敢掉以轻心,还要严密观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时向防疫部门通报,并安排好下一步检查,做完这些工作天已亮了。奋战了半夜,倦意和疲惫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但无人抱怨。



(稿源:新华网 )
(作者:李丽静 )
(编辑:张泉森)
相关链接
  • 记者也是抗击“非典”的勇士 (2003-05-07 09:32:01)
  • 比生命更伟大——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2003-05-07 09:29:38)
  • 医务人员的家属更可敬  (2003-05-07 09:27:30)
  • 救病人感染非典 老军医姜素椿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2003-05-07 09:18:46)
  • 北京“白衣天使”纷纷请缨到非典一线工作 (2003-05-07 09:16:46)
  • 一个记者自述:当我的妻子战斗在防治非典前线… (2003-05-07 09:13:16)
  • 护士长叶欣抗击非典 以生命书写大医精诚 (2003-05-07 09:09:58)
  • 抗击“非典”前线报告:感谢信写在病历纸上 (2003-05-07 09:07:57)
  • 父亲抗击"非典"整月未归 女儿写信:我等您凯旋 (2003-05-07 09:04:40)
  • 他们的故事让人落泪 记防治“非典”的医务人员 (2003-05-07 09:03:45)
  • 专题:献给非典时期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