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站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碑的前面 編者按:這是生活在鄭州的一對夫婦致兩位黃花崗烈士後人的信。有朋友在網上讀到後,立即推薦給了本刊。本刊同仁讀之,深受感動,更為國人能夠與我們這些海外遊子心心相印,而深受鼓舞。於是一致同意將這封信發表在本刊第二期,以饗讀者,以紀念黃花崗起義九十一周年。 黃增輝、溫國傑先生:您們好! 我們是工作、生活在鄭州的一對夫婦。去年“三·二九”紀念日,我們專程赴穗參加七十二烈士犧牲八十五周年祭奠活動,因列車晚點,錯過了同你們晤談的機會。幸蒙你們簽名留址,纔使我們能夠同你們直接聯繫,值此清明之際和剛剛過去的八十六周年祭日,以表達我們對七十二烈士的無比崇敬和緬懷之情,同時也向所有烈士的親屬及後人表示由衷的敬念與慰問之意。 八十六年過去了,究竟應該如何認識和評價當年“三·二九”起義的歷史意義和未來價值,即使在今天,我們認為也還是很難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但是,每當“三·二九”來臨之際,每當我們佇立靜默於七十二烈士墓前的時候,心中總會泛起一種愧疚與自慚的感覺,這是一種因怯懦而沉淪,因無知而遺忘,因茍且而背叛的痛苦。還有,就是那種因流落飄零而無家可歸的蒼涼意味,便會立刻襲上心頭。然而,也正是在這種時候,我們又常常會豁然明白:黃花崗這片凈土,對於我們的真正意義與崇高價值是什麼;就會知道,我們所渴盼、所尋覓、所苦苦追求、所能真正仰賴與信任的,原來竟統統地凝聚在這裡。 八十多年的風雲變幻,八十多年的歷史實踐,已經清楚地表明,“三·二九”先烈們的理想志節和犧牲精神,是同我們每一個人血脈相連、息息相關的。七十二烈士以其血肉之軀,為中國共和歷史澆鑄的奠基石,乃是我們民族賴以永不沉淪,并能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基石。 儘管自然的風雨雷電能夠在黃花崗的碑石上留下歲月的印跡蝕痕,儘管歷史變幻的煙塵會妨礙人們辨認那字字血淚的碑文,但由黃花崗所代表、所象徵的崇高的人類理想與精神──為每一個生命應有的尊嚴與權利承擔責任和敢於犧牲的精神,卻是任何力量和漫漫歲月所無法改變和消解的。我們相信,祇要地球存在,祇要人類這種崇高的天性不被泯滅,那麼,由黃花崗所凝聚、所標示的浩然正氣與拯救意識,就永遠是指引鼓舞人們自救和救人的力量源泉。 正是這種理念和這種情感,才使我們不揣淺陋而擬以《重整黃花崗之策想概要》(附後),自薦於你們,希尋共識,從而為黃花崗永屹於世而同籌共計。 順頌
殷之聲、劉真 1997.4.8於鄭州
插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