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由論壇 農民問題已成為中共的心腹大患 陳少文 中共中央去年12月17日在中南海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關於農業發展問題的意見和建議。江澤民主持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都要調動起來,共同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於瞭解中國國情的人來講,江澤民無可奈何的呼籲,說明了農民問題無疑已經成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心腹大患。 回想當年,全國農民的“減賦”運動如火如荼。他們對抗政府的苛捐雜稅,攻擊基層的農村組織,甚至於衝擊政府機關,更使執政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湖南省漣源市三甲鄉是漣源一個富裕的鄉鎮,其生產的葡萄遠銷大江南北。然而,漣源市人民政府每年出台的政策,不是以扶持農業發展為目標,反而是任意盤剝農民的利益,大肆侵害農民的權益,終於釀成一場轟轟烈烈的三甲農民減負起義。其時,農民們手持鋤頭、篇擔、木棒等土製武器,圍攻漣源市人民政府長達七天,把市委書記陸家康、市長高超群的官宅翻江倒海地抄了家,令黨中央無比的震蕩和憤怒。從而導致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動特警和軍隊在漣源市實行武力鎮壓。而三甲鄉農民打出的“苛政猛於虎”的標語,卻經京廣、湘黔線上的列車,迅速地傳揚在神洲大地之上。 現在農村問題已經是中國的最大問題之一。農民的負擔不減反增,廣大農村已經瀕臨破產。而且,這已經不是一個秘密,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了。中共中央雖然一再要求減輕農民負擔,並開始了“費改稅”的實踐,但是,就湖南省推行的情況來看,卻很不理想。那麼,原因何在? 其實,減輕農民負擔,根本並不在於推行稅制,也不在於裁減鄉鎮各種人員。根本是花錢的事沒有減少,農業對國家經濟的過量支持狀況沒有得以改變。 中共中央一再要求減輕農民負擔是有其深層次背景的,並不單純是為了體現對農民的關心。實際上,現在的農業經濟已經到了生死關頭。土地承包到戶,從根本上講,是個臨時性的措施,它祇是極大地挖掘了當時中國極端低下的農業生產的效用,對發展農村生產力是沒有太大正面作用的。相反,由於中國農業生產力本來的極端低下,而對自然條件的依賴就更大,因而,在集體經營的情況下,才可以集中力量進行農田基本建設。而承包後,由於力量的分散,大規模、或者有效的農田基本建設,已經很難進行。而且,由於一家一戶力量薄弱,對原有的農田基本建設進行維護,也成為不可能。所以,現在的農業基礎,相對於承包以前反而是一種倒退。另一方面,承包到戶也限制了農業的規模經濟效益。 大家都知道,西方國家農業發展的最大成功,就是農業規模經濟效益的形成。但是,在中國,由於包產到戶,規模效益便談不上了。在短時間的發展之後,中國的農業生產力反而出現了倒退。因為,它祇是使原始的生產力獲得了解放,卻沒有獲得發展。 從投入和產出來看,農業生產工具屬於低端工業產品,其同比價格是上升的,而農產品的價格卻在下降。所以,在生產力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中國農民在土地上的經營,實際上早已處於虧損狀態。長期以來,中國農業以其極端落後的生產力,在支撐著我們這個國家的經濟大廈,背負著國家經濟在其他領域的躍進式發展。然而,國家對農業的剝奪,卻是在所有經濟領域中最為厲害的,中國的農民實際上是中國最大的納稅人。從個人收入比例來看,他們交納的稅收和各種款項,與他們的收入相比,只能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十億農民是目前中國社會最低層的群體,也是中國社會可能發生巨大動蕩的最“積極”因素。其緣由,一是農民沒有養老等社會保障,這就導致了計劃生育在農村的失敗,並使中國承受著人口持續增長的巨大壓力。二是農村的整體貧困,以及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嚴重不足,這又導致了義務教育在農村的失敗,並使中國承受著國民素質長久低下的巨大壓力。三是城鄉差別的迅疾擴大,使城市出現了臟亂差的“城鄉結合帶”,以致流浪在城市的農民,由於生活痛苦不堪,造成情緒極端對立,因而反叛之心便會時時產生。四是由於十億農民的購買力增長緩慢,導致了國民經濟發展動力的削弱,從而導致了城市工人的大量失業,並因此而形成惡性循環。五是農民缺少正當的生存出路和分享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平等機會,這就使他們越來越仇視城市,直至造成城市社會治安的嚴重惡化,為動亂的發生埋下了鉅大的變數。六是除了鄉鎮企業的污染之外,農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同樣在產生著大量破壞環境的垃圾,傳統的農村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以上諸方面的因素,已經造成中國農業經濟瀕臨破產的邊緣,造成中國農民對共產黨無限的對抗情緒。這顯然已經不是一個秘密,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農翁,就曾哭泣著向總理反映了這個情況。筆者所處的湖南農村,有很多農民的稅費是靠貸款來交的,甚至種地的投入也靠貸款。農村的很多建設也是負債進行的。總之,中國農業現在是在負債經營。中國的農民現在确已苦不堪言。如不改變農業的現狀,其後果不堪設想。而農村的日漸貧瘠,也造成了農業行政人員收入的增長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又誘導了腐敗的橫生。而由腐敗所導致的,他們對農民的瘋狂剝奪,又必然要進一步加深農民的痛苦,直至農民反抗的發生。中國農村的動蕩不安,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當政者在近兩年一直把農民問題視為穩固江山的基石,每年要出臺安撫農民的政策,但由於體制與政治各方面的因素,農民並沒有得到實際上的任何好處。而地方政權為了自已的切身利益,又敢於公然地與中央政策相抵觸,以繼續侵害農民的的各項利益,使農民的生活在中共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愈來愈貧困。這就使中國共產黨專政的社會基礎,變得愈來愈脆弱。中國社會的動蕩不安,之必然要以中國農村的動蕩作為其發端,也就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