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篇

薪火相传 教化人心
──在大纽约地区《黄花岗》杂志创刊发行会上的致词

马佩华

  今天,真是我们纽约华人的一个盛会。这么多的团体,这么多的侨领,不论彼此的见解如何,都能够来到这里,来祝贺《黄花岗》杂志的创刊,可谓济济一堂,共襄盛举。我的心情自然是十分的激动。因为,它不仅说明了我们海外华侨对创办《黄花岗》杂志的支持,还说明我们海外的华人,真的还没有忘记“黄花岗”这块“国民革命的圣地”,没有忘记至今仍然埋葬在黄花岗的七十二位烈士,没有忘记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特别是没有忘记唯有继承和传扬“黄花岗”的精神,才能够继承国父留下的民主建国伟业,为全中国的民主、统一、和平而继续奋斗。

  朋友们,《黄花岗》杂志,是在海外创办的一家民办杂志,它没有任何背景,而是“数位美国华侨、几个大陆学人”所共同创办的。所以,它虽然是艰难的,但也是纯洁的。因为它不需要秉承任何方面的旨意,更不需要听从任何背景的约束。它要说的,就是它自己要说的话;它要做的,就是它自己要做的事。

  《黄花岗》杂志还象它的主编所说的那样,是一家不得不创办在海外的大陆民间刊物,并且是一家学术文化刊物。因为,在中国大陆还不能存在任何一家民办杂志之前,它只好、也只能诞生在海外。但它却是大陆读者自己的刊物,它主要是为大陆的读者们服务的。所以,《黄花岗杂志》理应追求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根据大陆读者的需要,旨在传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曾为众所周知的“现代焚书坑儒”行为,遭遇了可怕的破坏。

  《黄花岗》杂志理应追求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研究、继承和发扬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学说,也就是以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和民主建国的思想理论。因为,同样是由于一个人尽皆知的原因,三民主义在我们祖国大陆的建国实践,被悲剧地中断了,并因此而造成了大陆同胞的许多苦难。她虽然造就了台湾的政治民主和经济繁荣,但它今日在台湾犹如“昨日黄花”似的命运,特别是台湾某些令人感到悲哀的现状,却在告诉我们,今天和今后的台湾,不仅继续需要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来作为它追求地区进步的指南,而且更需要孙先生正确并且是科学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引导它端正中国民主和平统一的航向。

  《黄花岗》杂志理应要追求的第三个目标,就是研究和澄清中国现代历史,也就是研究和澄清中华民国兴衰败成的历史。在这方面,由于中国大陆的思想界和知识界,还有广大民间,已经远远地走在了海外、甚至是台湾的前面,所以,《黄花岗》杂志才更需要为国内的学者们提供一个发表的园地。因为,迄今为止,它还是唯一的一块学术自由园地。

  朋友们,中华文化的香火,在我们祖国的大陆,虽然曾被焚毁,但是重重灰烬之下,非但余火犹存,余烬未灭,而且不会熄灭,更不会覆灭;国父思想的薪火,虽然遭遇了长期的抵制,甚至是存心的扭曲,但是大陆人民今天对国父思想的再研究和再追求,恰恰说明了它旺盛的生命力,又将迎来它传扬和勃发的新时代。因此,我们,还有我们的《黄花岗》杂志,又有什么权利,不去为着祖国民主、统一与和平的前途,不去为着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全中国的实现,而自觉地担负起“薪火相传、教化人心”的历史重任呢?

  现实在鼓励着我们的追求,历史会承认我们的努力。《黄花岗》杂志一定会不负众望,不仅要艰辛地办下去,而且要努力地将它办好。我想,这也正是大家对我们的期望之所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