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历史知识:中山舰小史 本刊编辑部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朝政府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军统制萨镇冰于一九一零年订制的钢木结构炮舰。舰长六十二点一米,宽八点九一米,吃水深度二点四米,重八百三十六 吨,排水量七百八十吨,功率一千三百五十马力,时速十三点五海里,设主、副炮八门,船员编制一百四十人。 中山舰在孙中山先生的护法运动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一九一三年建成下水,时值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封建帝制灭亡,民国建立。中山舰建成开赴上海,由北洋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先生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号召,发起领导了护法运动。为壮大护法阵营的力量,孙中山先生积极号召北洋军阀的陆海军倒戈。一九一七年七月,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程璧光响应孙中山先生的护法号召,率永丰舰所在的第一舰队九艘军舰在上海起义。随后永丰等军舰随孙中山先生南下广州,组成西南护法舰队,在孙中山广州军政府的领导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山舰在孙中山先生处于困境时给予过全力的帮助。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正当孙中山先生领道第二次护法运动、举行北伐的关键时刻,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府,袭击孙中山先生的住所。孙中山在部下的掩护下脱险。六月十七日,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在永丰舰上与叛军鏖战五十余日。一九二三年八月,孙中山谐同夫人再次登上永丰舰,纪念蒙难一周年,慰问舰上官兵,并与大家合影留念。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四月十三日,广州革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永丰舰的赫赫战功,决定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从此,中山舰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的象征,享誉海内外。 孙先生辞世后,一九二六年三月,苏联军事顾问团曾与共产党员身份的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密谋劫持蒋介石赴俄国软禁,被蒋发觉,遂逮捕李之龙,驱除了部分苏联军事顾问。苏联顾问鲍罗廷与中共领袖陈独秀、张国焘亦向蒋介石和国民党道歉。这就是着名的“中山舰事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山舰又参加了抗日战争。一九三八年,中山舰被调遣到武汉长江水域参加武汉保卫战,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时许,当中山舰巡防至长江武汉金口水域时,突然有六架日本轰炸机,飞临中山舰上空,成轰炸队形,向中山舰投掷了大量的炸弹。中山舰的全体官兵以“誓与军舰共存亡”的精神,奋不顾身,英勇还击,拼死激战,终因炮毁弹尽,被日本飞机炸沉于江底。舰长萨师俊等二十五位官兵壮烈殉职。从此,一代名舰中山舰遂蒙难于长江的波涛之中。直至九十年代末期,才在人民对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反思中,被重新打捞起来。中山舰势将具有对后代进行中华民国史教育的“典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