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在黄花岗杂志纽约新春谢宴上

张育明教授向黄花岗杂志捐赠重要历史文物

本刊记者 邢大昆

  《黄花岗》杂志已满周岁了。

  二月九日,《黄花岗》杂志社在纽约喜来登大酒店隆重举行新春答谢宴会,感谢杂志创刊一年多来,各界对《黄花岗》杂志的关爱和支持。知识界、侨界、留学生和民运人士一百多人参加了盛会。

  马佩华社长首先致词。她代表杂志社对一年多来全心投入和热心支持《黄花岗》杂志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所有“义工”,表示了衷心感谢。她说:“《黄花岗》杂志由数位美国华侨、一群大陆学子所创办,是一份历史文化性刊物。她的诞生使我们有机会对中国近代史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予以还原和澄清,更使得世人对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有了一个全新判断和明确努力的方向。”马佩华社长希望各界人士继续支持《黄花岗》杂志,并表示一定会把杂志办得更好。

  《黄花岗》杂志社董事长周光亚先生发言时说:“他父亲周祥先生临终前,亲自把个人积蓄五十万美金捐赠给了《黄花岗》杂志,是希望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理念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他相信父亲的遗愿一定得以实现。他感谢海内外朋友的支持,使《黄花岗》杂志渡过了第一个艰难的出版年。他还强调,虽然《黄花岗》受到种种打压,但是杂志仍将坚守立场。会上,他还代表董事会捐款给身患绝症的‘六四’天安门工运领袖赵品潞先生。

  中国大陆著名医学专家、美国耶鲁大学退休教授张育明先生在会上作了相当慷慨的发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批判了“马列中国”的种种倒行逆施,赞赏了五千年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他极力倡导要在海内外宣扬三民主义,以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大中华。在会上,张育明先生当众将自己珍藏的、关于二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记实电影胶片捐赠给了《黄花岗》杂志社和辛灏年主编。这六盘纪实片是抗战期间,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医务主任,用了一年的时间在空中实拍的,也是这位美国老人临终前郑重地赠送给他的。这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二次大战中国战场实况资料最富权威的空中记录,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多年来曾经有各种背景的人希望取得这些资料,甚至想以高价收买,但是,张育明先生都没有答应。但在读到《黄花岗》杂志、并和辛灏年教授进行了一番“相见恨晚”的深谈之后,张育明先生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捐赠给《黄花岗》杂志和辛灏年主编,并在《黄花岗》杂志新春谢宴上进行了捐赠仪式,从而将《黄花岗》杂志的新春谢宴,带向了令人激动的高潮。与会人士全体长时间地起立鼓掌,对张育明教授的义举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副社长易丹轩先生和前新泽西周报副总编辑毛小瑛女士在会上宣读了《黄花岗》部分海内外读者和作者的来信。这些来信,高度赞扬了《黄花岗》杂志的理念和宗旨,称赞她是一份严肃的和高水准的历史文化刊物,必将对未来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辛灏年主编回顾了《黄花岗》杂志创办以来所走过的路程。他特别感谢第一个建议他办刊物的人,特别感谢第一批捐款人,特别感谢那些无私地支持了《黄花岗》杂志的所有“义工”。他还深情地缅怀了将终身积蓄50万美金捐给了《黄花岗》杂志的周祥老先生,感慨地悼念了为《黄花岗》杂志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成其林老先生,诚挚地追思了中国民主事业的硬骨头王若望老先生。辛灏年主编还特别谴责中共当局以间谍罪重判著名中国民主运动活动家王炳章先生,以颠覆国家罪逮捕为黄花岗杂志写稿的湖男青年作家陈少文先生。他为《黄花岗》仅仅出版了四期,就为中共逮捕了她的两位作者,而感到痛心和愤怒。辛灏年主编表示,将不负支持者的重托,把《黄花岗》杂志办得更好。

  与会者一致表示:《黄花岗》杂志提倡的“民权、民族、民生要实现,和平、民主、统一为中华”的正确理念,才真正是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一定要民主,两岸一定会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