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史记实

同心救国与八年党禁

蕺 山

一、八年「党禁」的起因

  加拿大华侨成立同盟会以后,由于清庭尚在,为了避免引起外交纠纷,一直以秘密方式进行活动,加以当时在加国原有洪门致公堂组织,该组织已向加国以民间团体登记,并有部份致公堂成员加入了同盟会,为了避免招致洪门会员中之顽固派反感,同盟会之活动一直以致公堂名义进行。

  当时在加国领导同盟会工作之支部长冯自由(注一)同志,复趁中华会馆改选之际。嘱同盟会员参加竞选。结果有刘儒 ,杨芳,司徒锡等十二人及既为同盟会员又为致公堂会员之黄树球等四人当选,于是中华会馆己变相为同盟会之活动社团。

  辛亥五月,国父在旧金山组织洪门筹饷局,令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至此加拿大洪门致公堂与同盟会合作无间,共同为革命而奋斗,彼此甚为相得,为此,同盟会在中华民国未成立前,一直为秘密组织,由于各项活动以宣传和支援祖国革命为中心,并没有违反加国法律和社会秩序,故加国政府也从未对同盟会之活动有所查禁。

  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诞生,同盟会益形发展,会员增加到五百余人,改组为国民党后,乃转为公开组织,设党部于云高华(温哥华)及域多利两埠,在各埠分设分部的,计有二埠,列必珠,卡枝利,雷振打,舞士阻,沙士加寸,点问顿,尾利慎血,温比利,始路,柯京,稳梳,都朗度,满地可,宛尼辟,卡比利等十六处,党员增至三千余人。

  民国二年二次革命失败,国内各地皆为袁世凯及新兴军阀所盘踞,国民党之忠贞同志多出亡海外,国父派夏仲民,马超俊来加发展党务,其时袁世凯悍然下令解散国民党,另一面袁世凯又鉴于满清政府的倾覆,是由国民党在海外有组织的结集华侨中仁人志士,参加革命使然,故对国民党之海外力量,视为心腹之患,于是利用其所僭夺之政权,以外交手段要求各国政府,禁止国民党在各国之活动,各国政府多置之不理,而加拿大当时为英国之殖民地,一切与我国之外交工作由英国驻华公使决定,因为误信英国驻华公使馆徇袁之要求,而下令禁止国民党在加拿大各地的公开活动,但除了一纸公文和封闭各党部办公处外,并无任何查操,捕人之行为,国民党之各项活动,只要不以国民党出面,仍照常进行,就是从公开活动再回复到同盟会时代的秘密方式进行而已,但是自国民党公开活动以后,与洪门致公堂分了家,同时发生一定之纠纷,加上少数投机党员作伥,使党不无带来若干困扰,在此内外维艰的时期,看起来是党的艰巨时期,但时穷节乃见,这项「党禁」也为同志们对党的忠贞作了一次考验,大浪淘沙,使我们加拿大的党员队伍更纯洁了!对反对袁世凯的活动亦更加积极了。

二、「党禁」期间国民党的「同心救国」活动

  党禁开始,全加各地之国民党分部,对外公开名称纷纷改头换面,以中华会馆,慈善团体,戏剧社,图书馆名义进行活动,其中如都朗度之醒华周报社每星期天刊出大幅壁报,张贴于华埠,指斥袁逆野心日炽,国运日厄,大声疾呼,唤醒侨胞(该报经林森同志转请国父津贴全副铅字,党禁后出版醒华日报成为美洲东部最大华文日报,黄季陆,程天放,赖琏均为国父亲派至该报之总编辑),又如域多利之「民声阅书报社」及「中华青年会」则是域多利党部之出面组织,以灌输三民主义,培养党员为中心,因此在党禁期间,党在组织上发展党员受到牵制,但在反袁工作上则反而如火如荼,毫不有损。

  民国三年,国民党改为中华革命党,因其时加国各地党部在党禁期中,不能公开活动,故其名称未予更动,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并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加国党员闻讯,深为愤怒,为了回国讨袁,在全加各地纷纷组织军事社,训练军事人材,该年秋,云高华,点问顿,沙士加寸,列必珠,域多利各埠,在夏仲民,胡汉贤,蔡鹤鹏,李锐军,李宜民的领导下训练新军,同时在域多利斯解磨,沙士加寸两地成立航空队,夏仲民,胡汉贤等十余人参加了学习,在加的国民党员都有家室,职业,现在为了救国,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家庭,献身党国了。

  民国五年一月一日,袁世凯自称皇帝,改元「洪宪」,其时各地军事社成立业已六七个月,于是联合各地学习军事之同志组织「华侨敢死先锋队」于云高华,由李宜民为教官,夏仲民为团长,参加人数二百一十人,分为三个大队,第一队由蔡鹤鹏为队长,第二队由黄伯度为队长,第三队由伍横贯李锐军为队长,整装待发,回国讨袁。

  此时国父正在日本主持讨袁布署,夏仲民于二月中旬只身先往日本,请示国父如何与国内同志联络,三月,义勇军分两批前往日本,四月上旬全体义勇军到达日本横滨,承国父亲自召见,驻于横滨山下町七十二番联义会,计划直返上海与陈英士部会合,但由于无法直入上海,滞留月余,五月十八日得陈英士被袁逆党羽暗杀,义勇军更加愤怒,但又不能立刻径入国内兴师问罪,至为焦急。到五月底,终于和当时驻守山东潍县之居正部取得联系,正准备前往青岛之际,袁逆暴毙,举国欢跃,国父特由东京前来横滨召开全体义勇军会议,指示全军赶程往山东,以肃清袁逆余孽,六月中旬义勇军到达潍县,编入曲同丰部,义勇军总人数为二百八十人,加拿大占二百十人,其他为美国华侨四十余人,南洋华侨十余人。同时在潍县成立了华侨飞行队,由日本人生野大郎为教练,有马超俊,胡汉贤等十余人参加。(注二)

  袁逆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父由日本返国,在上海发表规复约法宣言,华侨义勇队己完成历史任务,宣布解散,一部份随国父于上海任侍卫,一部份赴广州筹备护法运动。(注三)

  在讨袁之役。加拿大华侨除请缨杀敌外。捐助经费为数可观,计加,美两国华侨共汇交日本讨袁总部日币一百三十余万元。

三、都朗度总分部成立与「同心救国」匾额颁发经过

  都朗度(今译多伦多)于民国前一年成立同盟会支部,胡汉明与司徒怀汉两位同志首先参加,并以两人合营之洗衣店作为会址,胡汉明冒险犯难,发动侨胞加盟,本人更负起全部会务,当选为都朗度分会临时会长,民国成立,改组为国民党,并于十一月十六日奉命改称为国民党都朗度分部,开始公开活动。

  民国四年三月美洲支部部长林森同志(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十二年)偕同黄伯燿同志到都视察,决定依照「国民党美洲支部施行各埠分部通则」第十五条「各埠分部如有与邻近小埠之机关联属者,其对于此等机关得称为总分部」,指导度朗度分部改组为总分部,民国四年七月,美洲支部于三藩市举行第一次全美恳亲大会。到民国五年改称为中国国民党美洲总支部(注四),六月六日,袁逆暴毙,加拿大政府虽未撤消「党禁」令,但已不再对国民党任何活动有所干预,六月廿九日,也正是华侨义勇队进驻山东之际。由国民党美洲总支部给予都朗度总分部注册证书,证书之全文为「今查有英属国加拿大安且由省都朗度埠国民党总分部成立于中华民国元年十一月十六日照章准予注册合给证书承认为本党同一团体务期恪守党章共图发达此证中国国民党美洲总支部给中华民国五年六月念九日」(注五)。同时由美洲总支部部长林森颁来国父亲书「同心救国」匾额一方。由总分部部长赵卫平(注六)同志恭接,按照当时环境和情势,国父用这句话颁给我们的前辈,应该是可以称当之无愧,也是国父对都朗度分部同志的勉励,此匾一直恭悬于分部之大礼堂,作为全体同志的座右铭

  由于总分部负起辅导加东地区党务之责,在此期间先后指导加东各地发展组织,除辅导己成立之满地可,柯京,稳梳等己有之分部外,并成立了嫔架伙,波兰佛,和仑,伙伟林,吉阵拿,稿路,晒宁等七个分部,和尼那市,升卡顿,且砧等三个通讯处。加上域多利,温地辟各分部在加西的发展,在全加有党的分部四十余处,党员达八千余人,民国六年国父派陈树人来加,担任总干事,直属中央指导,至此,全加党务工作脱离美洲总支部的督导了。

在「党禁」期中,民国八年夏,都城总支部召开加东各分部第一次恳亲大会,加东党务为之振奋,「党禁」解除后于民国十二年十月七日,在总分部召开加东各分部第二次恳亲大会,本党驻美外交专员马素,美洲总支部理事会总干事刘芦隐莅会指导,俟至民国十七年加东分部成立后,都城总分部的总字取消,正式正名为「中国国民党驻都朗度(今译多伦多)分部」,而为海外党部的第三级组织。

四、汤化龙之死与「党禁」再起

  民国五年以后,「党禁」己成俱文,各项党的活动基本恢复,由于国民党(国内称中华革命党)在国内外深得人心,加国同志同样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各地党部也恢复活动。实际上「党禁」己结朿。

  民国七年九月一日,北洋政客汤化龙由美再返加拿大,拟趁船返国,偕云埠领事王麟阁至域多利,应侨商宴于叙馨楼,散席后,步入唐人街,即被国民党员王昌刺杀毙命,王也自杀成仁。事后加拿大治安当局搜查域多利国民党党部,总干事陈树人被捕,但搜查结果毫无所获,继而重申「党禁」,在全加各埠进行搜查,各埠之党务负责人多被以莫须有罪名入狱,都城之分部长赵卫平,及何梦龄,何立敬等三人被拘,经过在外之同志向加国政府诉讼,到民国八年各地受害之同志方先后出狱。

  其实王昌行刺汤化龙,事前并未向党请示,系王之个人行为,王于行刺之前一日,曾往赵璧池所开之丽真照相馆拍照,以留纪念,可见王之决心。

  王昌与汤化龙并不相识,更无个人恩怨可言,所以要杀汤可以肯定是政治原因,据「美洲华侨通鉴」所载。称汤出国是为袁逆借款。此说不妥,民国七年,袁逆早已死亡,借款之说又如何立足。

  关于王昌杀汤化龙之原因。实应从汤之政历分析:汤化龙,湖北蕲水人,光绪甲辰进士,后入日本法政大学读书,但未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归国,任湖北省谘议局长,武昌起义,由汤劝说黎元洪都督参加革命,并为黎之总参议。民国成立。黄兴任陆军部长,汤为黄之秘书长。与国民党合作无间,袁世凯为总统,汤任教育总长,当时袁制定国歌。歌词充满皇帝气氛,汤拂袖而去,可说明汤并非袁之走狗,袁死后,黎元洪任大总统,汤任内政部长。黎下野后,汤亦离职,闲居北京,三个月后。始出国游历。由日本,到加拿大,转美国游历,九月一日再返加,抵云高华转域多利。拟趁轮返国。在唐人街为王昌所杀,汤未入国民党,民国前与梁启超友善。为立宪派。民初为民主党巨首,后与黎元洪之共和党合并,为进步党党人。

  从汤的政历看,汤虽反对帝制,但是一个见风转舵之投机政客,汤在游历期间,到处对华侨发表公开演说。提出以政权代替国家,反对党的组织,以图削弱国民党在海外之力量,正如目前民进党政府侨委所搞之「全盟」提出超党派。跨主义的错误说法。以削弱侨胞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决心性质相同,现在摘录汤在七月十六日,初次到加时在域多利华侨学校之演说;「虽然爱国事业本无止境,首贵其团体蓄有实力,愈大愈佳,愈众愈厚,若于爱国团体内,而横生党派。使其奋斗力薄弱,不用于对外,而用于对内,则最为可惜,诸君在求学时期及将来出身经营事业,望将鄙人不可横生党派之议论,仔细思量,并努力求学问,以谋吾国国际贸易之发达,此尤鄙人所最希望者。」(注七)这种以希望扩大国际贸易为名。而使人脱离政治,以软刀子对向国民党的宣传,岂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忠贞同志所能容忍?王昌之所以会杀汤之理由也即在此。王之遗体,由陈树人等运回中国,卜葬于广州百子路红花岗之侧,以党国烈士视之。

  「党禁」再起,来势较猛,但为时较短,加国各埠之党部也再以慈善团体。剧社。书报社出面活动。民国八年十月十日,国父宣布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民国十年驻加拿大总支部召开全加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党的活动全部恢复。

  所谓「八年党禁」也就此结朿。

注一:冯自由:原名懋龙父冯镜如,叔冯紫珊均横滨兴中会员,冯自由也同时入会,时仅十四岁,后冯镜如去上海任康梁的广智书局经理,冯紫珊又出任保皇会横滨分会长,但冯自由则忠实于国父,他在东京高等大同学校读书时,代理校长麦梦华,尊康秶梁之意,不许学生提自由二字,愤而改名自由。并创办「开智录」与康梁之「清议报」对垒,并组织「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的青年会,先后组织「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到乙己年六月二十八日。全体同志加入了同盟会。与香港殷商李煜堂之女自平结婚后,任香港同盟会会长,民国前二年应洪门之请,来云高华主持大汉报,同时招致同盟会会员,是年冬电请国父来加发动募款。为加拿大首任同盟会会长,民国成立后回国,任稽勳局局长,民国十三年护党一役,颇着劳绩,及后不问政治,专心著作,民国四十四年病殁于台湾。
(以下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