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之二

去世的老人与不死的精神

清水君报导《黄花岗》杂志

  如果说《大参考》是对中共保密刊物《大参考》的一种反对的话,那么,《黄花岗》杂志就是对中国同盟会《黄花岗》精神的继承。

  黄花岗杂志于2001年10月创办于纽约,传播的方式包括传统的杂志印刷邮寄与网络宣传两个方面。虽然创办至今不到两年,却已经在大陆知识界和海外民运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本杂志同样是没有任何背景,没有得到任何组织的支持,然而,这个杂志的诞生与经营,都有着如同黄花岗烈士们那样悲壮的情怀,杂志的创办人是美国中国现代史研究所负责人、大陆赴美著名学者辛灏年先生,他所撰写的《谁是新中国》一书引发了大陆反思民国历史的民间运动,他在美国做的几百场演讲感动了无数华人华侨流下热泪。其中,就有一对八十多岁的纽约老华侨夫妇、爱国革命前辈周祥周戴琦,他们把毕生的血汗50万美金全部都捐献给了《黄花岗》杂志,画下了完美的人生句号……然后是马佩华、大陆留学生出身的工程师任松林博士、大陆新移民郭易君等人开出的一张又一张捐款支票……

  一张支票一片情,正是这无数热爱中华的心肠,才有了这本厚重、庄朴、深沉、炽热的《黄花岗》杂志。

  《黄花岗》杂志发刊词《民主、统一、和平为中华》一文中说:

  创办黄花岗杂志,其意虽在“述往事,思来者”,其志则是:民权、民族、民生要实现;民主、统一、和平为中华!

  《黄花岗》起义的命运,是一个失败的命运,七十二烈士曾被抛尸广州荒郊野外的凄惨景状,便是它遭遇失败的痛苦见证。然而,失败的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的悲壮之死,却酝酿了半年之后的武昌起义,实现了扭转乾坤的历史梦想。所以,广州的红花岗才变成了黄花岗;所以,黄花岗的命运,又是一个必然要胜利的命运……

  辛灏年先生是一个博学的学者,他这样谈及创办《黄花岗》的感受:

  “失败的黄花岗起义,迎来的便是辛亥革命的胜利;那么,《黄花岗》杂志即使会失败,却丝毫不能破灭我们的民主梦想。因为我们梦醒之后的梦想,已经与黄花岗先烈们的历史追求“相接相续”了。所以,在种种刁难和抵制接踵而来的时候,我们只要一想起那曾横躺在荒草野冢间的七十二烈士,还有后来那曾开遍在黄花岗烈士陵园里面的金黄色迎春花,我们的心顿时就会充满那无怨无悔的感觉。”

  这种种刁难,并非全部来自于中共方面的打压,还来自李登辉阴影下的台湾国民党部分势力,也站在了拒绝三民主义和背叛孙中山的前列。

  特别是台湾背景的《世界书局》说,因理念“不同”,而拒绝发行《黄花岗》杂志,这对长眠在广州黄花岗的国民革命同仁们来说,是怎样的伤害和背叛?对《黄花岗》杂志来说,又是怎样的打击?

  然而《黄花岗》同仁并没有沮丧和悲哀,他们甚至没有时间去考虑成败,他们默默地不发一言,只是将《黄花岗》办出去、发出去、寄出去……

黄花岗杂志的电子地址:hhgang2001@hotmail.com
黄花岗杂志的网站地址﹕huanghuag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