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

 

前台湾联合报

北美世界日报名报人

      专稿

之二

美国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

颁奖大典记盛


  美国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第十一届颁奖典礼,于二○○三年七月七日下午三时在纽约华埠中心的中华公所二楼会议厅举行,参加的来宾将近二百人,把会议厅挤得水泄不通,气氛隆重而热烈……

  颁奖会场中央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遗像,两旁是美国国旗与中华民国国旗。中华公所主席兼“大纽约地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伍廷典是颁奖大典中的主要人物,在他两旁是涵盖纽约传统侨社团体的美东联成公所主席陈玉驹、台山宁阳会馆主席伍锐贤,而出席的侨学界人士有知名学者夏志清教授、“世界日报”副董事长马克任等。
  中华公所主席兼大同盟主委伍廷典在致词中推崇万人杰生前在香港为香港人争取自由、民主,对抗极权暴政的精神,并对获颁新闻文化奖的四位男女余杰先生、谢幼田先生、杨逢时女士及罗塞特女士表示敬佩。他说﹕希望得奖人今后秉持万人杰精神,继续为中国人争取自由民主而努力。
  美东联成公所主席陈玉驹也上台对得奖四人表示敬佩,他相信在有理想的新闻文化工作者领导下,中国人必会奋起与暴政抗争,并得到最后的胜利。他以香港五十万人走上街头反对二十三条立法来证明他的说法。
  台山宁阳会馆主席伍锐贤,是年轻的侨社领袖,他来自香港,经历香港一九六七年五月的港共暴动,亲身体验到共产党暴徒的恶行,目睹当年共产党暴徒以汽油活活烧死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林彬兄弟,他说,他永远忘不了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发生在他住处附近——九龙窝打老道的惨痛事件,林彬只不过在节目中批判中共就遭到毒手。这种触目惊心的事件的发生,促使他移民远离乡国,来到美国定居。
  伍锐贤回忆万人杰在香港最险恶环境中撰文指责暴徒,安定香港民心的表现。他推崇万人杰是抗暴英雄、文化斗士,他相信今日得奖的新闻文化工作者必会步万人杰的后尘,继续抗暴、对付邪恶。
  我是基金会秘书长,每年都在颁奖典礼上做工作报告。由于我来自香港,经历过香港一九六七年的暴动,也曾与万人杰一同在香港新闻界并肩作战,因此我在工作报告上补充说明了伍锐贤主席关于林彬被烧死的经过,并评述暴动后,大批香港人逃离香港的往事,并把万人杰当年在香港的种种杰出表现告诉在座的来宾。
  我说,一九七五年七月七日,万人杰在香港创办“万人日报”,其意义是秉持全面抗日战争精神去对抗目前的共产党暴政。果然“万人日报”出版后便一纸风行,中共在香港的爪牙不但几度要暗杀万人杰,并命报摊不可售卖“万人日报”。幸亏香港政府指派警务人员护卫,才使万人杰逃过劫难。到了一九八四年中共与英国谈判,决定“收回”香港,香港人与万人杰都知道这次在劫难逃,乃把九七年七月一日视为“大限”临头,纷纷做好移民打算。多亏这时主张改革开放的邓小平知道香港人不欢迎共产党君临,恐惧共产党统治香港,由于怕香港人跑光,于是叫出“五十年不变”与“一国两制”,这才止住香港人的移民潮。
  在夏志清教授与马克任先生、梁君甫先生致词后,颁奖仪式开始。本届得奖人有来自北京的青年作家余杰先生、来自美西的历史学者谢幼田先生、来自美中的音乐家杨逢时博士及在纽约《华尔街日报》总社处理中国新闻的罗塞特女士,他们分别得到新闻奖及文化奖,奖品除奖金外,还有一座设计很美观的奖牌,上面写着各得奖人得奖的理由与褒词。
  过去十年来获得“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的杰出人士有二十八人,加上本届四人,共有卅二人得奖。这个每年定在七月七日颁奖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美东华人一大盛事。它得到以中华公所主席为首、美东联成公所与台山宁阳会馆主席为副的侨社领袖们赞助,再加上美东地区的侨学界人士支持,因此每年颁奖大典引起侨社广泛的注意。中华民国驻纽约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每年均列席致词。众所周知,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是纪念香港已故新闻工作者万人杰先生而设,万人杰先生原名陈子隽,他于一九九一年在美国波士顿去世,他的妻子陈何智明女士,把他遗留下来在香港湾仔的住所卖掉,把卖屋的这笔钱存入银行后,成立了基金会,每年把这笔钱孳生的利息当作奖金,颁发给海内外与他理念一致的杰出新闻、文化工作者。
  基金会从一九九三年开始成立并颁发奖金,得奖的人中有知名文化人李志绥医师、王若望等多人。
  第十一届得奖的四人中,以青年作家余杰最受瞩目。这次他能来美国,是托美国政府之福──美国国务院新闻总署因欣赏余杰的才华与胆识,邀请他六月间来美国作为时一个月的旅行访问,故余杰能在七月五日结束这段行程后赶来纽约接受颁奖表扬。
  华府自由亚洲电台节目主持人张敏女士介绍余杰说,“今年二十九岁的余杰,是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今年二十九岁却已经出版了十三本畅销著作,备受海内外华人同胞所钦佩。”
  余杰从中华公所主席伍廷典手中接下奖金与奖牌后,在发表致答词中,详细叙述了他对八九民运、六四屠城的悲愤感受,并阐述他对民主、自由向往之殷切。他说﹕“在这七月的阳光下,请允许我向那些为了追求自由而失去自由、为了捍卫尊严而受到凌辱的优秀同胞致以深深的敬意。”
  第二位接受表扬的是音乐家杨逢时女士。历史学者辛灏年在介绍她的时候说,杨女士是中国留学生中第一个在美国得到音乐博士学位的杰出文化工作者,每年六月四日都在美中地区举办悼念音乐会来抚慰因中共“六四”屠杀失去孩子而悲伤哀恸的母亲们,并提醒关心中国人权的朋友督促中国大陆的统治者善待被他们所掌控的中国人民。
  杨逢时从万人杰夫人手中接下奖金奖牌时说﹕我要用我对音乐的热情来表达我的感受——上帝珍惜每一条生命,追求自由是全人类每一个种族、每一个民族应有的最基本的权力,崇尚生命则成了我音乐创作最基本的灵泉。
  第三位接受表扬的是历史学者谢幼田。他一九八○年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试以后进入四川社会科学院,先后担任编辑、研究员。一九八七年应美国胡佛研究所之邀长期从事客座研究,出版专着有﹕“中国政治文化史论”、“谢慧先生事迹纪传”、“联俄容共与西山会议”,志在根据中共的档案资料把中共颠倒歪曲的历史厘清。
  第四位得奖的罗塞特女士是《华尔街日报》女记者,专门采访处理中国新闻,对中国人争取自由民主的努力给予支持。名记者于金山先生在介绍她的时候说﹕罗塞特女士爱中国与中国人,因此对中共的祸国殃民有十分深刻的批判。
  第十一届颁奖典礼顺利完成之后,我与好友谈到基金会颁奖十一年的一点感想,回首前尘,竟萌生不少感伤……
  一九九三年美国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在纽约华埠成立,并决定把第一届新闻文化奖颁给刚刚来到美国的王若望、郑义先生、刘香成先生等三人。
  那是“八九民运”、“六四屠城”发生不久的年代,海外华人痛恨中共残暴、同情民运份子处境,基金会据此立场决定了颁奖的条件,因此第二届再颁奖给魏京生、王军涛、曹长青“异议”份子。
  基金会的决定引起许多误会,并产生不少流言。有人造谣说基金会是国民党与美国 CIA 出资成立。尽管我们从基金会成立后的十一年间,不止一次声明这是香港名作家万人杰先生生前遗留下来在香港产业变卖的钱,但仍然有人以为基金会有政治背景,于是发生过不少令人难以释怀的事。
  记得第二届颁奖给一位民运份子时,该民运分子因认为是台湾国民党出钱颁奖,一方面拒绝出席,一方面又想要那三千元奖金,于是叫他的妻子来领奖,并告诉我﹕他自己因仍要回中国大陆,怕引起麻烦,所以不能参加颁奖典礼。
  该人士的话令基金会同仁十分不满,有人骂他占了便宜还要卖乖。他应该知道,他拿去的三千美元是万人杰生前写稿赚来的血汗钱,他的妻子在先生去世后,为了节省开销搬去波士顿,住在政府建的平民住宅内,过着简朴的生活。她之所以同意把奖金颁给他们,只不过同情他们被中共流放的处境而已,想不到该民运分子会这样打量基金会。
  在每年决定颁奖对象时,常会接到与民运人士有关的朋友打电话来说,瞻人被中共流放来美国,衣食无着,基金会可否先把奖金送给他应急,到颁奖时再宣布。
  即使受人尊重的王若望老先生,去世前也曾经以为颁给他的三千元奖金是一种政治酬庸,甚至怀疑我是国民党的干部,因此我给钱他、照顾他、或者跟从他,都是我份内的工作。当然,这个误会,由于朋友的解释而消除,王老依然是受人尊敬的人。
  也许大多数得到奖金的中国大陆异议份子都有这种想法,因此获奖后便不再与基金会同仁来往,甚至每年颁奖典礼也不来参加,即使寄邀请函给他们也置之不理,并以为这是他们“清高”的表现。
  万人杰新闻文化基金会同仁,多数是传统侨社里的老华侨,他们之中不少人靠政府养老金生活,住在廉租的政府楼宇内,日常生活之简朴与贫民无异,但他们决定颁奖时一点也不吝啬。
  基金会最初决定把万人杰夫人拿出来的钱存放在银行生息,以利息颁发奖金;三年前基金会同仁为了提高基金会奖额,把基金会的钱投资“共同基金”(Mutual Fund),没有想到股市下跌拖累共同基金,以致略有亏损,基金会同仁为了维持奖额,甚至有同仁把养老金垫出来。这种对基金会爱护、对得奖人敬慕的表现,令人十分感动,这大概是那些把基金会视为有政治背景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事实。
  我之所提起这些往事,只是想让公众知道基金会的背景与性质。今后基金会颁奖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从事民运的人士或异议份子,当然更不会再与那种认钱不认人的所谓民运份子有任何来往。既然基金会标榜新闻文化,因此基金会同仁决定把从事新闻文化的华洋人士列为优先颁发的对象,对他们的政治立场与政治倾向则列为次要考虑,希望公众对此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