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青年学者    

 

主编按语一位中国大陆的青年学者,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极其艰难甚至是危险的情况下,写了一本名谓“三民主义的政治五原则”的书,志在继承三民主义的民主建国思想,意在发展三民主义的民主建国理论,一心要用我们自己先人的优秀思想,来追求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主富国之路,其精神、其意志、其民族情操、其智慧胆量,都在在说明了,在今日中国,除掉当权者批准和制造的所谓精英之外,在广大的民间,还有另一类真正的精英,他们视眼前的名利为无有,视中共当权者的“奖赉”为不屑,绝不“又骂又拍”而敢说敢做,绝不自号“自由派”却在追求真自由,绝不自称“精英”却五腹藏书、胸怀大志,他们只将痛苦人民的今天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放在心头,脚踏实地地生活在人民中间,一心一意地在蓦然回首之中、放眼未来之际,决心走中华民族自己的路,走中国人民该走的路。这样的精神,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正是我们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希望所在吗?

  段正坤先生刚过而立之年。我们相信,他在对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和民主建国思想的研究中,会越来越发现孙先生“没有过时”的睿智,会越来越发现我们自己的不足,会在“既要传承、又要发展”之中,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让我们期待于他。

 

  作者简介理论家,学者。湖南隆回人,1969年1月生,1991年毕业于湖南邵阳某高校,1992年入北京鲁迅文学院,同年开始从事三民主义研究。1993年将三民主义解释成为自由、人权、民主、法治与民生五项原则。经过长达11年的奋斗,建立起政治五原则三民主义理论体系。2002年11月完成了《政治五原则》一书。

 

正文

前言︰政治五原则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国民党的教条主义、知识分子的冷漠主义和共产党的封杀,使得三民主义就像一块蒙尘的瑰宝,在历史的角落熠熠生辉。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不断地产生自己的经典作家,才能传之久远;否则理论就有失传的危险,就会沦为绝学。三民主义现在真是到了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时候了。

  依据新的时代潮流,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正如殷海光先生所说︰“这种工作是一件比石门水库还要巨大的工程”。“六经责我开生面”。我倾十年之力,终得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三民主义终于“以一崭新的面目与大家相见,在中国政治思想上重放异彩”。

  我首先在全面理解和把握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用自由主义全盘改造了三民主义,使它具备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个人自由,这是连孙中山先生本人也“思虑未精”的地方。个人自由是三民主义和民生哲学的逻辑基础,也是三民主义与民生哲学永恒的奋斗目标。将个人自由做为三民主义与民生哲学的支点,是我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出发点。

  我用自由、人权、民主、法治、民生政治五原则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三民主义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以政治五原则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宪法理论──新五权宪法,使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合一,简化了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我在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权分立的主张。六权分立是一种大三权(立法、执法、司法)与小三权(考试、监察、货币)模式。由国会监督小三权,强化了民主重镇国会的地位,形成2+4的三权分立格局,消除了五权分立的内在缺陷。六权分立更加切合中国国情,与孙中山先生以四大民权为基础的分县自治,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民主理论体系。

  我以生存价值论为基础,建立了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使三民主义思想体系趋于完整。我在孙中山先生原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政策︰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和社会保障,以建立一个以三大政策为基础,既充份竞争又相互关怀的民生社会,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国家。

  以政治五原则为基础的三民主义的简化表述,就是民主国家、新五权宪法、六权分立、分县自治和三大政策。政治五原则回答了我们这个时代所提出的所有问题,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通过我的理论创新,和孙中山先生的原有基础,三民主义又重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后记︰十年磨一剑

  《政治五原则》一书,真是应了唐代诗人贾岛的《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政治五原则就是我倾十年之力磨的一把锋利无比的理论之剑,今天拿出来初试锋芒。

传奇缘起

  1992年春,我在某著名学院读书,正是邓小平南巡时期。4月初的一个晚上,我独自一人在寝室听收音机,刚好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青年信仰问题采访胡乔木。胡乔木说︰“现在的青年,既不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不信仰儒家思想,不知道他们要信仰甚么?”言下之意,是青年们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想严重。胡乔木的胡说八道给了我异常强烈的刺激。他话音未落,我就拍案而起,大声回答︰“三民主义!”胡乔木的话让我太气愤了,好象世界上就只有马列毛之类的狗屁思想。真是胡扯。三民主义不就很好吗!

  我冷静下来后,猛地一拍脑袋,恍然大悟似地醒过来︰“我终于找到了我们需要信仰的思想!”我为这个想法高兴得跳起来,兴奋得彻夜未眠。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

  我深知,孙中山时代的三民主义已经时过境迁,如果纯粹套用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是不会有说服力的,必须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跑到琉璃厂中国书店,买回了一套《孙中山全集》,共11卷,就这样开始系统地研读孙中山先生的思想。

  1992年,我刚好24岁,正是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时候。我从17岁开始,到23岁曾做了7年文学梦,发表过不少作品,有良好的人文根基。从1992年开始,我就终结了文学之旅,走向了理论之路。

艰苦跋涉

  我对80年代的民主思潮进行了系统研究。自由、人权、民主、法治是80年代10年中总结出来的最高思想成就。但这些思想从来没有系统化过,从来没有纳入一个思想体系加以阐述,在理论上十分凌乱。

  我开始尝试用自由、人权、民主、法治这四个原则来解释三民主义。1993年初,我明确形成了政治五原则的思想。我真恨不得三天就完成这座登天塔。但这项工作无比艰巨,真像殷海光所说的,比修石门水库的工程还要巨大。殷海光曾建议国民党组织一个专门的班子来搞这项工作。而我只不过是一个人,既要做学问,还要谋生存,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10年中,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搞研究,后来娶妻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更加要为稻粮谋了。不能全力以赴,不能脱产从事研究,是我最为痛心之事,代价和损失是无比巨大的。

  80年代以来,孙中山研究就已成为显学,但学术界囿于政治压力,只是就研究而研究,把三民主义当做死的遗产,而不是活生生的理论,没有甚么创新之处。中国思想界也十分平庸,没有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老当益壮者都是强弩之末,年少力强者又功力不足。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要集时代思想之大成,这样才能富有理论魅力。我对这个时代的一些重要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构筑了一套从思想到政策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尤其重视美国经验、日本经验和我国台湾经验。三大经验是把理论落实到实践的根本环节。理论没有实践机制,是决不会有说服力的。以政治五原则为基础的三民主义,处处都能找到实践的根基。

  我徜徉在思想的长空,特立独行是寂寞的,尤其是没有人能理解我的时候。1995年我曾把政治五原则的提纲给王丹看,他很赞同我的研究计划,希望我写成一本系统著作以便发表。2001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辛灏年先生推崇三民主义,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这使我格外激动,终于看到了同道,更使我信心倍增。

柳暗花明

  哈耶克说︰“尽管我仍把自己主要视为一经济学家,但我日益深切地体认到,对我们这个时代诸多迫切的社会问题的回答,最终须取决于对一些基本原则的认识,而这些原则实超出了专门的经济学或任何其他专门学科的范围。”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要过两道难关,一是理论创新,二是学术准备。理论创新固然不易,学术准备更是艰难。因为三民主义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在这些领域都必须达到专家水准。10年来我的主要功夫就花在学术准备上。在学术上的广泛涉猎,开阔了我的视野。我尤其觉得这五门学科对于政治理论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不可能有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我记得李泽厚说过,这个时代既要有众多的学问家,也不能没有思想家。学问家靠精深,思想家靠博大和敏锐的洞察力。洞察力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正是依靠对这个时代的洞察,才使政治五原则具有广泛的说服力。

  理论研究,哲学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民生哲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一座又一座思想宝库。我在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宪法学和历史学上的建树,都是以民生哲学为基础的。

最后冲刺

  理论创新和学术准备进展最为迅速的,就是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这三年,整个理论体系的细节都是在这三年之内完成的。

  正当我从事学术准备的最后阶段,5月23日我妹妹在去广州的途中,在湖南郴州被人拐卖,当时就有人报警;但当地公安局未采取任何解救行动,导致我妹妹5月26日惨遭杀害,并拋尸河中。当地公安机关未经家属签字,两天内就火化遗体。更为恶劣的是,当地公安局居然拒绝立案侦查,我多次申诉毫无结果,官僚势力的德行真是令人发指!

  这件事令人无比悲痛,又无比悲愤,给了我极大的刺激。通过这件事,我了解到全国有70%的案件不予侦查,其中包括大量人命案,而这些命案都属于无权无势的贫弱阶层。弱肉强食的中国,连生命权都得不到保障,哪里有甚么生存权?!哪里有甚么人权?!所谓三个代表,在现实中纯粹就是代表腐败、代表特权、代表垄断。这件事激发了我的斗志,增添了我无比的政治勇气,坚定了我立志改造中国的决心。

  《政治五原则》本来计划在2003年一年内完成,2004年三民主义诞生100周年前夕发表。我妹妹用她的死,促成了这本着作的早日问世。2002年8月底,我提前做完了最后的学术准备工作。2002年9月和10月,我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这本16万字的著作。希望这本着作的发表,使我妹妹在天之灵得到安息!也希望她的沉冤在社会各界的干预下得到昭雪!

  写作的时间尽管短,但却是我奋斗十年的结果。漫漫征程,10年中,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理论问题。政治五原则是我10年思考和智慧的结晶,政治五原则长期在思想的熔炉中冶炼,在理论上是相当成熟的。

展望未来

  政治五原则理论套餐,只是框架性论述。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是庞大的、广阔的、深奥的。我下一步的任务是继续努力,为三民主义而奋斗终生。

  政治五原则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均应形成专门的著作。我计划完成的主要著作有《唯生论》、《生存道义逻辑》、《生存现象学》、《分县自治》、《六权分立》、《新五权宪法》、《民生立法》、《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反贫困︰首要的目标》、《三大政策》。这10本着作,我估计通过20年奋斗,是可以全部完成的。在这些专门著作中,可以进行细致的理论梳理,对三民主义进行深化和细化。

  我24岁时就决心“作三民主义的传人”,让三民主义的伟大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华大地的上空,让孙中山先生的学说,永远传承下去。我想,再奋斗10年,我在理论上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一章“重新认识、解释及发展三民主义”第三节

3.1.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

  三民主义的最初设计,吸引人们去对它重新加以解释和修正,其开放性是三民主义之生命力所在。20世纪试图去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人如过江之鲫,但能解释好的却没有一个,是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住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徐复观在《中国政治问题的两个层次》中,将三民主义分解为基本精神与具体结论两个部份;认为基本精神是永恒的,具体结论则可以改变。这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见解,三民主义就是靠这个内在结构永立时代潮头的。

  但徐复观像戴季陶一样,把三民主义往儒家的死路上引,错解了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从戴季陶到徐复观的教训中,弄清楚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发扬三民主义关键之关键,否则就会变成人人讨厌的“三五教授”。对三民主义基本精神的曲解,是孙中山先生以后三民主义萎靡不振沦为教条的主要原因。要让三民主义重新发挥说服力和号召力,就要挖掘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让它重新放出夺目的光彩。

  那么,甚么才是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呢?这需要到三民主义思想的源头去寻找。三民主义的思想蓝本,是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民有民治民享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内核,就是个人自由。这是欧美主流思想的核心观念。因此,个人自由才是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这是孙中山先生本人也没有把握好的,导致他的思想在逻辑上不尽一致。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大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总结欧美进化经验得出的结论。这三大主义都可以用“自由”二字一以贯之,都是自由所结之果。西方的一句名言是“不自由,毋宁死”。在历史上,如果没有对自由的追求,就不会有民族主义;如果没有对自由的追求,就不会有民权主义;如果没有对自由的追求,就不会有民生主义。欧美国家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历史。因此,三民主义的目标就是追求个人自由,这才是对三民主义的真解。

  徐复观没有去认真分析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还要高唱《为甚么要反对自由主义》,真是和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南辕北辙。三民主义能够保持她的青春和活力,就要靠以个人自由为中心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是永恒的,所以三民主义理论之树万古长青。

3.2.从殷海光到李慎之

  三民主义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极为开放的结构,谁都可以对它从各种角度向不同方向进行新的解释。解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三民主义的命运。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我用自由主义来改造三民主义,可以说是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想家殷海光先生的影响。殷海光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鼻祖。我在思想成型多年之后才开始接触殷海光的思想。我发现,我的思路与殷海光是一脉相承的,我从殷海光那里找到了支撑我思想的重要依据。

  殷海光1949年就指出,对于三民主义的诠释,应与世界现实潮流配合,应与新的情势相适应,对三民主义多做新的解释,使三民主义重新发挥说服作用。1960年他在《自由中国》发表的《我对于三民主义的看法和建议》一文中认为,“三民主义的大间架还是可用的。然而,它底内容和铺陈,几十年来,毫无修正、翻新和充实。”“如果要它跟上时代,永远常新,并且使青年们读起来真正从内心发生兴趣,那么必须来一次改造。”这是非常有思想深度的见解。尤其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自由主义思想家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所做的思考。这就弥足珍贵了。我从自由主义立场来改造三民主义,就是从殷海光出发的。我把三民主义的理论航船行驶到了自由主义的大海上,可以说是继承了殷海光的遗志。

  无独有偶,当代中国自由主义“领军人物”李慎之先生,也一样走到了三民主义的道路上。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时,李慎之先生写了一篇《和平奋斗兴中国》。他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甚至是亚洲民主化与现代化的不祧之祖,“尽管孙中山或者思虑未精,或者知行违忤,中国要完成现代化与民主化,还是超不出孙中山所概括的三民主义,亦即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的范围。”李慎之在其他场合始终认为“自由是最有价值的一种价值”,对中国自由主义,他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如何借鉴国外现代自由主义理论,实现自身体系的完善。二,如何开掘中国传统中的自由主义理论资源,充实自身的中国地基。”李慎之强调,“无论甚么现代思想都可以找到本土资源”,“下一转语”即可。我认为,用自由主义对三民主义下一转语是一举双得的,一是使三民主义重新具备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二是使自由主义之根深深地扎入中国的土壤。

  从殷海光到李慎之,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之所以屡屡看中三民主义,就是因为三民主义和自由主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有融为一体的品质。我抬出殷海光和李慎之,不是壮胆,而是确证。

3.3.民主三原则

  20世纪90年代后期,继承三民主义、发展三民主义、光大三民主义的呼声,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侨中,日益高涨。我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正好顺应了这股潮流,应了孙中山先生那句话“适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孙中山先生多次讲三民主义就是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这是孙中山先生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份,因为这里面隐含了对自由主义的认同。但后人很少用林肯民主三原则来理解三民主义。我对三民主义做新的解释,其出发点就是回到三民主义的源头去,回到林肯的民主三原则去。因此,与其说是从孙中山出发,不如说是从林肯出发。只有以民主三原则为基础,才能够清除三民主义在逻辑上的不一致,修正成为一套逻辑严谨、思路清晰、结构稳定的理论体系,以求三民主义与林肯民主三原则的完全重合。

  我的政治五原则,就是以林肯的民主三原则为基础的。把民族民权民生转化为民有民治民享,再转化为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和民生。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说︰“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它是在自由的愿望中孕育产生的,它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希望我们能使国家在上帝的赐福中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从此成为美国的建国哲学。虽然林肯没有阐述何为民有、何为民治、何为民享,但我们可以用自由和人权去理解为民所有,用民主和法治去理解为民所治,用民生去理解为民所享。用政治五原则来解释民有民治民享,是最切合林肯原意的。用政治五原则来解释三民主义,使三民主义和民有民治民享完全重合,也是最切合孙中山先生的原意的。

  民主三原则就是民有民治民享,也就是民族民权民生,这阐明了一个大道理,也就是三原则,才是民主的完整内容,才是民主的全部含义,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人对民主理解得不够深刻,主要就是没有从民主三原则角度去理解民主。民生是民主的原则之一,没有民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同样就没有广泛的自由。这是很多人漠视民生,而我要凸显民生原则的根源所在。我们推动中国的民主事业,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大众的处境,改变他们受专制压迫的命运,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对民生的漠视,是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广泛群众基础脱离人民演化为孤立运动的根本原因。民众关切的是自身的切身利益,我们的政治诉求就必然要与他们的利益联结在一起,这样才能够组成广泛的政治同盟,才能掌握政治战略主动权,才能唤起民众,才能号召民众。扛起民生原则的大旗,是我们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3.4.政治五原则

(1)理论总结

  如果仅是复述而不能创造,孙中山时代的三民主义显然已不能符合21世纪的时代潮流。杜威说︰“民主必须每代更新。”在自由主义者眼中,理论之树长青,理论是没有任何教条的。我们不会像国民党人那样,弄个“任何人不得有所独创”之类的紧箍咒把自己套起来。三民主义要与时代同行,就得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用政治五原则去解释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之后对三民主义的最好解释。政治五原则是我汲取80年代民主运动的四个思想成果,即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加上孙中山先生的民生理论,精心构筑而成的。我在1993年就形成了政治五原则的思想框架,经过近10年的奋斗,结合我在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和历史学几个领域取得的思想成果,最后融合而成政治五原则思想体系。

  思想要有说服力,使人信服,深入人心,取决于它能够有效地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政治五原则不仅有深厚的理论根基,而且有现实的实践机制,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是严谨和有效的。

(2)民族主义︰自由原则与人权原则

  我们常常要反思,为甚么民主法治在中国始终扎不下根来,根本的答案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从来就没有自由和人权的地盘。我们今天争自由争人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种新传统,藉以重塑中华民族,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可以依靠的东西。孙中山先生只提出过振兴中华的口号,具体怎样振兴,他没有细说。自由和人权就是两个振兴中华的法宝,梁启超的《新民学说》,倡导要做新民,就是要用自由和人权把公民武装起来。

  美国为甚么有如此巩固和成熟的民主政治?是因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建立在人民主权原则之上,人民主权是美利坚的民族精神。而人民主权原则是从乡镇自治中走出来的。1620年12月,英国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帆船来到马萨诸塞海湾的普利茅斯,登陆前在船上签订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说︰“我们这些签名者,为上帝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和我们君主与国家之荣誉,已决心远航弗吉尼亚北部,去开垦第一个殖民地。兹由在场者在上帝面前,在彼此面前庄严地互定契约,把我们自己联合为一个公民团体,以便更好地实施、维护和推进上述计划;并根据公认为最适合于和最有利于殖民地普遍福利的原则,随时随地出于至诚地制订、设立和构造出如此正义和公正的法律、条例、措施、组织和机构。我们约定︰所有的人都应当服从于遵守这一切。作为证人,我们签名于下。”

  《五月花号公约》蕴含了强烈的人民主权思想,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美国独立前,弗吉尼亚人就特别“高傲而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无法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这种想法也忍受不了。”“人民极端猜忌不直接来源于他们自己的任何外来的权力。”④美利坚民族强烈的人民主权精神和自由思想,是美国民主成熟和发达的根基所在。

  我们到现在为甚么还要提倡民族主义?就是要“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孙中山语),也就是要用人民主权精神来救国。自由和人权是人民主权的两根支柱,用自由原则和人权原则来解释民族主义,就是要使自由和人权成为中国民情的一部份,使自由和人权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新基石,用自由和人权思想来培养普遍的人民主权精神,使人民主权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当人民“无法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的时候,民主和法治才会是成熟和巩固的。

  只有凭借自由与人权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光明和振兴之路。中华民族如果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一席光荣之地,肩负起一个伟大民族的重任,就要用自由和人权来武装自己。我们的民族精神现在有两重枷锁︰专制势力与官僚势力,个人自由和基本人权是专制势力和官僚势力的天敌。我们提倡自由和人权,就是要用自由和人权来清理这两种势力。只有把这两重枷锁去掉,才能形成基于公民的契约,才能培养民族的人民主权精神,才能焕发中华民族的活力。

  自由与人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恩赐的,而是在与专制和官僚势力做斗争中争取来的。要靠我们长期地不懈地去追求、去传播、去奋斗,使自由原则和人权原则深入人心。只有依靠自由与人权,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才能建立一个巩固和成熟的民主宪政。辛亥革命使中华民族从心理上彻底推翻了帝制,21世纪的任务是要从心理上彻底推翻专制。只要自由与人权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土壤之中,中华民族就获得了新生。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期就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⑤

自由与人权是人类共同价值观,自由与人权的民族精神,就是公民主义,就是大同主义,也就是世界主义。以人类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世界大同主义,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关键内容。现代民族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在每一个民族之中贯彻人类共同价值观,为人类永久和平奠定不移的基石。

(3)民权主义︰民主原则与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要靠自由和人权来支撑,要靠民主和法治来实践。民权主义的核心理论就是人

民主权;要贯彻人民主权,就必须推行民主和法治。我用民主和法治来解释民权主义,使民

权主义落实到这两个原则之上。只有实现了民主和法治,才能实现民权主义,才能落实人民

主权。

  民主要靠制度来支撑。没有制度保证的民主,只会是假民主、真独裁。除了毛泽东敢说“先生们,你们说我们独裁,我们就是独裁”这种“阳谋”的话之外,现在没有哪一股专制势力敢于标榜自己就是专制,而是千方百计用民主的脂膏来涂抹专制的丑脸,以此欺骗人们。这也证明了专制是见不得太阳的,是虚弱的,是决不会长久的。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民主制度方案,是一种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的方案,在制度上实行的是均权体制。以四大民权为主体的分县自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只有建立一个高度成熟的地方自治,民主制度才能根深蒂固。分县自治是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创见,我们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通过直接民主的村自治,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的分县自治,既能培育民主制度,巩固人民主权,又能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制度体系,形成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开放格局。

  分县自治是今天民主化的基本方略。中国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村民自治,民主应该向县一级挺进。落实自由选举、高度自治的分县自治,既能消除腐败,也能构筑有序民主,防止社会动荡。分县自治方案对于共产党也是可以接受的,中国不可能老是这样维持下去,在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下,在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下,政治体制改革总要见诸行动,从哪里开始着手,则是十分重要的。推行分县自治运动,是中国通往民主的一条最为现实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在间接民主方案中,实行的是五权分立。五权分立有很优秀的思想,只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把握好而造成内在缺陷。这个缺陷主要是五权分立违背了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的基本精神。孙中山先生分权的目的不是为了制衡,而是为了实现他的万能政府主张。这与民主政治的有限政府主张是不一致的。孙中山先生晚年以俄为师,借鉴苏联经验,在五权之上设立一个国民大会,加上凌驾于五权之上的总统,就变成了实际上的七权分立,政治局面过于复杂,在国民政府的实践中也证明了是不成功的。孙中山先生的权能区分理论也近于空想,尤其是把民主重镇的国会肢解成互不统一的国民大会和立法院,更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五权分立主要的问题,在于孙中山先生要缔造一个万能政府来引导社会,偏离了公民社会引导有限政府的民主原则,因而达不到民主宪政的预想。但五权分立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制度创新,只要克服它内在的缺陷,它的卓越之处就可以发挥出来。独立的考试权在大陆就是很成功的,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文官制度体系,这个体系在台湾经验中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对五权分立问题进行了多年思考,我通过增加独立的货币权,在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思想基础上形成了六权分立的主张。六权分立既继承了五权分立的优点,又弥补了五权分立的缺陷。我进行了多年权衡之后,发现这个方案是最优美的。我把六权分立解释为大三权和小三权模式。大三权表明了六权分立事实上仍然是三权分立的结构,又返回到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黄金原则始终经得起逻辑推敲,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是不能动摇的,是人类民主政治的一条带有终极性的永恒原则。小三权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在政府内是独立的”,它不受行政权的干涉,但受国会的监督。因为考试、监察、货币小三权本身就是国会的。这也体现了国会至上的思想,六权分立形成“2+4”的三权分立格局。

  六权分立理论的出发点,刚好与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的出发点相反。孙中山先生是致力于怎样营造一个万能政府,而我则是致力于怎样才能使公民社会牢牢控制住有限政府。孙中山先生是从万能政府角度看问题的,我是从公民社会角度看问题的。这是六权分立与五权分立的不同之处。

  六权分立和分县自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主理论体系,分县自治与六权分立的配合能

形成一个高效与稳定的民主政治局面,这种格局是最切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

题十分严重,危机重重,现在只有推行民主宪政,推行分县自治和六权分立,才是救中国的

唯一良方。

  我们可以对孙中山先生的权能区分理论做一番更新,人民拥有的是主权,政府拥有的是治权,主权怎样才能够管制治权呢?设置一个象征性的国民大会,毫无用处。西方民主国家体现主权管制治权的方法,就是法治。法治是时时刻刻保障主权管制治权的政治机制。

  法治的基础是宪法。宪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捍卫个人自由与基本人权,建立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秩序,阻止政府对个人财产和自由的侵犯,也就是阻止政府治权对人民主权的侵犯。在公民社会眼中,政府就像一头危险的老虎,宪法就是公民社会为政治老虎做的一个铁笼子。

  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公民社会永远大于高于重于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由公民社会通过民选方式组织的,政府权力严格限定于作为公民契约的宪法所赋权范围之内,宪法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权与制衡迫使政府依宪行事,使有限政府不能越过公民契约凌驾于公民社会之上。

  宪法是公民社会的契约,是人民主权的保障书,是人民主权的象征,制订一部良好的宪法至关重要。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有重大缺陷,主要是因为五权分立不能单独构成宪法基础。五权分立只是政府部门的组织模式,没有集中阐述和凸显人民主权思想。

  人民主权是由各种价值观组成的,价值理论是宪法理论的基石,宪法的基础是价值原则。政治五原则就是五个价值原则,是人类共同价值观。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和民生是人民的五项主权。我用政治五原则做为宪法基础,使宪法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之上。为与孙中山先生的老五权宪法相区别,我把我的政治五原则宪法理论,也就是五项主权宪法,称为新五权宪法。

  在孙中山先生那里,五权宪法和三民主义是并列的,是两套理论体系。新五权宪法的一个重大成果是,统一了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新五权宪法就是三民主义宪法,政治五原则使两套理论简化为一个体系,体现了完整、简明、优美的特点,整个理论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

  治理国家有三大法宝︰即法律、制度和政策。这三者是融为一体,互相支撑的。没有法律、制度和政策做保障,任何思想都会是空的。例如三个代表,没有形诸法律、制度和政策的能力,三十个代表也不行。思想的实践理性就体现在法律、制度和政策的推演能力之中。因此,检验一个思想是否具有实践理性,基本标准是看这个思想能不能推演形成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由新五权宪法能推演出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在法律体系方面,新五权宪法能推出民权立法体系、民治立法体系和民生立法体系;在制度方面,新五权宪法形成了分县自治和六权分立的均权政治格局;在政策方面,新五权宪法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和社会保障三大政策。新五权宪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依靠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设计,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民生国家。

  新五权宪法在宪法理论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我自诩这是最好的宪法方案,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思想成果。只有通过新五权宪法,才能建立一个自由化、民主化和民生化的新中国。

(4)民生主义︰民生原则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最为成熟的思想,也是三民主义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节制资本、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扶助农工等一系列思想。我用民生原则来阐释民生主义,并把民生原则分解为民生思想与民生政策。民生原则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罗斯福新政为蓝本,参考一系列重要的地区与国际经验,整合成为一整套的思想与政策。

  在民生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样才能够为经济政策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以生存价值论为中心,建立了以生存条件和生存结构为基本范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深化了民生主义思想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立法指南,没有政治经济学,三民主义就是不完整的,这项工作十分重要。生存价值论建立在庞巴维克边际效用理论的基础之上,把庞巴维克的主观效用推进到客观生存,建立了更为一般的价格理论和利息理论。民生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整个生存体系,为经济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只有从整个生存体系出发,经济学才是更为接近现实的。

  三大政策是民生国家的三根支柱,节制资本是要通过反垄断和累进税制,使社会财富分散在大众手中,促使资本社会化,防止家族势力操纵国计民生;通过节制污染企业,恢复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耕者有其田的目的,是要在土地私有制下维护自耕农制度,使耕地由耕种者个人所有,防止土地寻租、土地集中和地租经济;耕者有其田强调,取得耕地的目的仅限于自己耕种,限制耕地的所有权移动,限制耕地的转用;耕者有其田政策既保证了耕者有其田,又能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建立覆盖全民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铲除人间不平和社会痛苦,消除贫困,建立转让与安全保障网,建立全社会的安全体系;社会福利政策主张福利针对穷人,为盲人、完全残疾人、孤儿和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社会保险政策通过向全民强制征收社会保险工薪税,建立个人账户制度,为每一个人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网,为长期失业人口和长期患病人口提供社会援助。

  三大政策是要从生产三要素的角度对经济结构进行规范,在市场的初次分配中进行立法干预,通过均富,使资本利润为社会所共享,使农民耕种自己的土地,使贫弱阶层摆脱绝望的悲惨处境。三大政策,充份汲取了美国经验、日本经验和我国台湾经验,从三大实践经验中总结经验和方法。

  通过三大政策,才能建设一个既充份竞争又相互关怀的民生社会和民生国家,才能使中国摆脱拉美化、南亚化和非洲化的罪恶之旅,才能使中国走向自由化、民主化和民生化的良性循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