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评价


《谁 国》举例

 

之一:

 

新中国需要有新构思

简评辛灏年的《谁是新中国》一书

细 柳 营     ( 转自电子杂志《枫华园》)

 

  近来看到许多人在议论辛灏年教授的书《谁是新中国》。现在有些人认为这书是民运的理论纲领性著作,不过笔者在读过后认为还是相去甚远。推崇孙中山的中国民主理论当然是无可非议,为大家同有的共识。而如辛先生这样如此推崇蒋介石着实是令人吃惊。我们阅读历史,也应该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历史事实,而不是以个人的情感和需要随意作拔高夸耀或贬低剔削的炒作。要真实地反映面对历史的事实,才真正能够对新的历史起创造和推动作用,这才是研究历史的真正目的。这点非常重要,而辛灏年书中所缺乏的也正就是这点实事求是的精神。辛灏年的书中至少有三个原则问题值得质疑和商榷。

  其一: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和蒋家王朝的许多腐败其实已是历史的定论,而不完全就是中共的刻意宣传。辛着非常推崇的是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从字面看或许这个“宪法”确实有许多民主的词汇,甚至能与美国的宪法相妣美。但是大凡独裁者常用的手段,就是能够找到一些文人墨客来造就一些华丽词藻,或者拼凑一个所谓的“民主”宪法作为招牌,掩饰自己独裁的本质。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屡见不鲜的。以下举出三个例子,从历史的真事实出发,我们就能看出蒋“民主”的虚伪性,专制的实质性。

  第一,在抗战行将结束之时,蒋邀中共以及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国是,签订了“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内有一非常重要的条款,就是要释放政治犯。中共等当时至少提出两个明确而重要的政治犯,就是张学良和杨虎诚将军。然而蒋却没放。不要小看了这个细节,事实上是反映出蒋介石从一上来就公然违背双十协定”,也就是对全国人民民主信念的背信弃义。

  第二,战后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要解决这个经济问题,要稳定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专制导致的腐败集团通常是更加能够在这个局面上发国难财,使得国民经济更加雪上加霜。1947年“国大”开过以后,蒋经国奉命在上海开展金融和币值的改革,对改变当时的经济危局不失是一个良机。蒋经国年少气盛,办事雷厉风行。这举动也不但被美国朝野各政治界看好,而且也被华尔街也看好。然而由于经济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政治体制的问题,也就是必须会触及到反腐败。因蒋经国的“反腐败”碰到了蒋介石当时的“四大家族”中孔祥熙儿子的问题。蒋介石就丢下东北几十万大军的危局不管,飞回上海来救这“腐败”的命。他强行中止了蒋经国已开展的改革活动。此举不但造成极严重的经济后果,而且还还导致东北精锐尽净丢失,使得中国当时已经是危机重重的经济最终崩溃,也使蒋的国民党在全国所有阶层人民中严重失了信,失去了绝大部份人民的支持。这还真正改变了美国等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被迫全盘从新考虑对华政策;最后还有造成了蒋经国与宋美龄个人之间终身的不睦和对立,事实上也破坏了他蒋家族自己。辛灏年的书号称是收齐了全部主要的历史材料,然而对蒋介石此事却是只字未提,这又是什么原因?

  第三,辛灏年不懂,在军事上一贯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因为军机不可再现。军事斗争条件特征导致军事的失败者一般很难得到再实践的机会。说是中共怎么样利用抗战壮大了力量,但无论如何400万优势装备的军队怎么就会败在120万“大盖枪”部队手下?我们仔细回顾和研究了国共两党在内战战场上各个阶段的形势和态势,双方的军事指挥才能应是各有千秋不分上下,导致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自己。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主要意图是消灭中共当然毫无疑义,但是利用内战排斥消灭异己却也是动机。他将“杂牌军”放到内战的第一线,企图利用中共的手来消灭这些异己,不想人家调转枪口,成了葬送他“嫡系王牌”的关键军事因素。这种倒戈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多见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商汤的军队临阵倒戈使周朝的军队取得胜利。中共在军事上能够“取之于敌”和“引君入瓮”固然是高明之举。不过企图借敌之手达到清除异己之道却常常是封建专制统治者惯用的,但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举。

  其二:辛灏年在很多问题上立论不清而自相矛盾。最特出的一点就是一边标榜他自己是“民主”的,而且以实现“民主”作为他著作的主题,而另一方面又称蒋介石失败的重大历史错失之一就是“权威领袖不威”。而怎样才算“威”呢?他从新权威主义的认识观点出发认为就是要对文化自由进行限制和镇压,一句话就是不让文人开口。大家可以看到这恰恰就是专制独裁的特点。民主体制和民主领袖最不怕的就是文化自由,因为光靠说或骂是不能整垮任何东西的,害怕说害怕骂本身就是因为有亏心见不得人之处。一切坦荡由民众作主这就是是民主的最大特征。如果这么说弯子还转不过来,不妨打个比方。就说江泽民也有一部“民主”的宪法,虽然上面还有“四项原则”,但那仅是暂时对付腐败集团“太子党”的一副安魂剂,事实确实是如此。江泽民就算是没有“错失”的民主领袖,现在就不让高尔品说话,而且不让他回国。因为这样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防止他现在骂我“民主”的江泽民,而去为“叛乱叛国”的魏京生效命,最后在魏京生之流的“专政”下被处决被迫害。是不想让他的鲜血将他这些“民主先驱”推到历史罪人的地位之上。魏本来就是毛泽东的“红卫兵”么。这样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的逻辑想必高尔品也是难以接受的吧?说蒋介石是“民族英雄”,那才真叫是让人啼笑皆非又令人作呕的败笔。蒋宣扬孔孟之道,那就是他专制独裁的本质所为。对于日本的侵略,他一边是害怕日军,一边又是别有用心企图借日军手铲灭异己。他一面以豪言壮语“鼓励”那些异己与日军拼命,但一方面又暗中采取有利于日军的行动。这是国民党自己编的历史书现在也不忌讳的事实。就算这些历史书全部都不足取,但笔者却一直知道一个真正的事实。笔者出生在江南,自小一直听长辈讲到抗日战争的事。江南的民风一贯憨厚且懦弱,人们借助得天独厚的风土气候带来的五谷丰登,祖祖辈辈希望安居乐业,不是到达极端他们不会奋起拼命的。然而自从抗日的烽火骤起,家园被毁,特别是日寇的屠杀政策激起人们的仇恨和义愤。笔者外公就救助过一位全村被杀死里逃生的乡亲,据说他一边褪换下血衣一边咬牙切齿不报此仇不杀日寇誓不为人。这样的人在当时数不胜数,然而他们参加的都是新四军,都是共产党的队伍。当时国民党确实是消极抗战,至少是没有发动人民进行抗战。在“亲善睦邻”概念下掩盖的卖国途径,为的是维持他的独裁统治,这种政策不论是在抗战初,还是在抗战胜利后,都会激起人民的反对,这也就是蒋介石最终失败的必然原因之一。至于蒋介石退到台湾以后台湾经济实现的腾飞,有一种说法是蒋将大陆国库的黄金全部运到了台湾,因这批黄金作为基金导致台湾经济的腾飞。笔者对这倒是不以为然,金钱只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于一个个人且如此,对于一个政体就更不要说,凭一堆黄金是不能够导致经济腾飞的。而真正导致台湾经济腾飞的原因却是美国,是美国向台湾开放了美国和东南亚大洋洲所有美国势力控制范围地区内的所有市场,这样导致了台湾的经济腾飞。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到今后大陆开放以后的前景,大陆今后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以及台独的完全不可能性。至于蒋介石“将台湾推向中国五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民主繁荣境界”,“推动了台湾人民公民权力的保障和发展”。不用多说了,就请高尔品去问一下现在台湾执政的民进党精英领袖们,看他们能否认同,他们是怎么说的,再来讨论我们的问题吧。

  其三:说到高尔品的致命弱点,与蒋介石和毛泽东一样是不懂得科学和经济。因此许多问题上他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而他的“理论”不可能指导中国革命或改良的实践。我们说后两位毕竟还是一代历史人物,而前者可能不会在历史上产生影响。历史是有情的,而真正的有情在于能够创造历史。则所谓历史造就英雄,英雄创造历史。同样在历史遗产的基础上致力于客观造就一个新中国,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这个历史任务确实需要我们这代人来完成。这需要一个精神,就是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听友人说高先生身体不是很好,笔者是学医学的,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很清楚如果一个人毕终生经历从事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业,其终生目的造成的社会心理压力就不能导致身体健康;相反如果他的事业是成功在望,是有希望有前途的事业,他的心情一定是开朗的,身体一定会是健康的,也是长寿的。笔者虽然上的是医学院,但不瞒说还是利用偶然的机会获得一些有关历史的知识。在大学上的政治课是“中共党史”,笔者利用这个机会开拓思维,认真研究过“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在研究生阶段政治课是“自然辩证法”,笔者别出心裁专门研究了军事辩证法,因而也了解了军事。当时在本行功课之余,去南京的原中央图书档案馆及南京军区资料室的出入很多,两门课的开卷考试都获得全校第一。如果笔者没有记错,高先生称他的著作虽然完成于1995-1998年间,但是构思却是1995年以前完成的。在这个时代,历史已经是日新月异,作为指导社会历史前进的思想不更需要更新和创新吗?如果迷信宣扬新权威主义,人们会不会怀疑你的“自我流放”实质是为逃避“反腐败”?台湾的民主曾经有过对大陆产生影响的优势机遇。当魏京生才到美国时,克林顿总统非正式会见他,问到美国政府能够为中国民主做些什么?魏不会回答,只是说不要轻信中共。克林顿只好笑了,因为会见他本身就是不在轻信。其实当时回答讲一句至关重要的话,能使中共感到无限的压力。就是让美国出售更多更先进的武器给台湾。协助台湾军队实现改装,客观上对邓小平末期黑暗民心向背的中国形成军事上的反攻态势。台湾的“汉光15”军事演习还真正反映了这个军事构思,后面的“汉光”就不行了。无奈魏京生认为这是人轻言微,不屑一顾;而台湾经李登辉和陈水扁在台独的末路上越走越远,已经在中国民主事业这个领域失去了原民主社会带来影响中国的那点优势。然而历史还是要创造的,确切地说还得由我们来创造完成。创造未来中国的历史不是靠翻阅历史教科书能够解决,这需要有新构思,需要有创新。笔者认为通过“科研-创业-政改-整军-拓边-完成新中国”这是一条路,是创造21世界世界超强新中国的必经之路。这中间有许多细节,我们今后可以慢慢讨论,或者探索。但是我们必须掌握科学,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崛立于世界的前提。这是民主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不曾拥有的,是他们的缺憾。然而我们就拥有,历史将由我们来创造。我们要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设计前人没有设计过的蓝图,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要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如果说世界是一个创新的世界,其真正的涵义就是在这里。

 

 

之二

没有蒋介石的独裁,哪来毛泽东的独裁? 

 

  没有蒋介石的独裁,哪来毛泽东的独裁?那本为蒋介石独裁作全面辩护的书《谁是新中国》,其所列出的几乎每一条理由,都可以现现成成地拿来为今天的中共独裁作辩护。这是全书的致命伤:反今天的专制,却从昨天的专制中去找自己今天“反”的合理性。理论学术与政治操作不一样,前者只有彻底才能服人;后者则可以与昨天或明天的敌人结盟以反对当前之敌。

(民运人士网上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