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首页

 

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大陆) 连 晨

 

  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先要从什么是市场经济谈起。经济学家对什么是市场经济,一定有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说法。我不是经济学家,也没有啃过专业的经济学著作,但由于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倡导”市场经济,且逐渐在向市场经济“转轨”,长期的耳濡目染,包括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使我对市场经济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就讲讲我对市场经济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所谓市场经济,我认为它首先是指“交易自主,交易自由”的经济。也就是说,人的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出自个人的“自愿”,不受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强迫”。人的交易行为为什么不受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强迫”?主张市场经济的人认为,每个人都是他自身利益的最优裁判者,一个人对于他本人的需要——他多余什么、缺少什么,他想用哪些自己之“多余”换取自己之“缺少”,再没有比他本人更清楚的了。其实我认为这倒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是有尊严要求的一种生命形态,对事关自身利益的事,“自主”恰是每个生命感觉做人尊严的方式,也是人成其为人的内在要件。市场经济主张“交易自主,交易自由”,正是把人当做有尊严的生命看待的一种体现。在人与人的交易过程中,在任何进行交易的场合,有没有“强迫”,是衡量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准。

  二,市场经济同时必须是“规则经济”。也就是说,人的交易行为虽然完全是自主的,自愿的,是不受任何人或任何组织“强迫”的,但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每个人则需遵守一定的规则,要受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现实中,就象许多中国人把自由理解为“为所欲为”一样,也有许多人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甚至可以动用坑蒙拐骗欺诈造假等手段进行交易的“自由经济”,这种理解显然与真正的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则加以规范,这套规则是要求全社会共同遵守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政党还是政府都不能例外。有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规则,这些规则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是不是被严格遵守,尤其是它是否得到了执政党和各级政府的信守和尊重,是衡量市场经济的另一个标准。

  三,市场经济必须贯彻平等交易的原则。所谓平等交易,其含义我认为有二:一是指交易的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在市场上无论是买或者卖,身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买一元钱的东西与买一万元钱的东西,都会受到同样的尊重,卖针头线脑与卖珍珠玛瑙,都会受到同样的保护;二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必须遵循自愿、诚信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强制手段或欺诈手段变相掠夺他人的财物。这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不可或缺的“规矩”。市场交易过程中,各方交易者是否怀抱平等待人的精神,是考察市场经济是否真正“自由经济”的一个极重要标准。

  四,市场经济还必须体现“公平交易”的原则。说到“公平交易”,具体内容因交易品种交易对象的不同各有侧重,但大致应该包括下面一些要素:1,消费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商家要做到童叟无欺。 2,合理的价格定位,商品或服务应物有所值。3,正确的计量,不缺斤少两,不短尺少寸。4,可靠的质量保障,不以次充好,不假冒名优,并确保商品(或服务)的安全。5,平等的起点,市场准入不能厚此薄彼,经营范围不能无理强行限定。6,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政府不能把企业或个人分为亲娘养的和后娘养的、分为需要特别保护的和完全不加保护的两类,分别实行两种不同的“政策”。公平交易作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

  五,市场经济同时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人与人进行公平交易的前提,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赖以健康发展的基础。试想一下,人们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如果张三的物品质次价虚,李四用的是黑心称,王五呢,干脆卖的就是假冒伪劣;或者,张三拿了李四的货不给钱,李四反过来又去骗王五,王五被骗后,找谁谁都不管,为了“挽回无端的损失”,王五又到处寻找“猎物”,结果是你骗我我骗你,交易中人人设防人人提心吊胆,谁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了,这样的“市场”,这样的“交易”将是怎样可怕的一种局面?所以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那么,“信用”从何而来?从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除了政府监管,个人及企业严格自律,各种法律法规约束外,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在全社会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所谓社会信用制度,简单地讲就是,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失信、欺诈、违反交易规则等诸种行为的,一旦被发现后,其行为将被一个专门的机构记录在案,这一记录通过覆盖全社会的计算机网络,在全国各地都能很方便地查到。当一个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中屡屡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时,他的许多社会经济行为将会受到限制,比如贷款和信用消费;另外,与他打交道的人或企业,由于很容易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他以往的信用情况,从而可以迅速做出决断,是与他继续交往,还是立即终止合作。这样一种制度设置,使讲信用的人在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的“路”越走越宽,使不讲信用的人,在社会上的“路”越走越窄。中国人爱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只有在一个建立了严格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社会,这句话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威力。有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衡量市场经济的又一个标准。

  六,市场经济最终必须表现为“法治经济”。“交易自主,交易自愿”,交易不受“强迫”,但有人偏偏要强迫你怎么办?交易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交易要讲诚信,但有人不遵守规则,不讲诚信怎么办?在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些问题相当普遍地存在,但又找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加以根除或遏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听之任之,太过分的事,人们就去找当地的行政长官——乡长、县长或市长,求这些“长”来“为民做主”或“伸张正义”。但是如果违规、失信的是政府或是政府官员,人们大多只有徒叹奈何的份了。然而在市场经济国家,就不存在这样的事。第一,市场经济国家有完备的市场交易规则和维护这些规则的法律,有人不按规则办事,有人强买强卖,有人在交易中搞欺诈,没关系,一纸诉状把他请到法院就行了,市场经济国家法院的“管辖范围”异常宽泛,法院自会根据相关法律,对违反规则的人给以制裁,这种制裁往往相当严厉,足以让违规者产生得不偿失之感,足以让失信者有“割肉”之痛。所以在市场经济国家,有人不遵守交易规则,不讲诚信,完全无须劳行政长官的“大驾”,法院及各类监管部门就能把这些问题处理好。第二,由于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不象我们的法律缺乏统一性,对上是一副面孔,对下是另一副面孔,对有钱人是一副面孔,对无钱人又是一副面孔;同时法院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仅不受政府操控,在政府违法时,它还可以依据法律,纠正政府的违法行为,所以政府带头破坏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极为罕见,即使有,也能及时地被纠正或制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均由民选产生,违反社会共同规则的事,违背民意的事,政府是不敢轻举妄为的。严格的法治,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护神。所以市场经济又被称作“法治经济”。有没有法治,是衡量市场经济的又一个标准。

  市场经济当然还有许多标准,但在我看来,具备了以上这几个“要件”,庶几可称为市场经济了。

  前一阵子有几个东南亚国家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很有一些国人为此而兴高采烈。但后来又传来消息,说欧盟公布的“初评结果”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也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持保留态度,很多国人因此又愤愤不平起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自然有它们衡量这一“地位”的标准,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自然也有它们拒绝承认的依据。但我总感觉,一个国家搞的是不是市场经济,不应该是一个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问题,它应该有一些具体的被大多数市场化国家认可的“要件”。欧盟委员会对外贸易委员拉米最近在接受中国《青年参考》记者专访时就说:“欧盟在对中国市场经济状况的技术分析中,要考察的一些因素有:国有行业的规模、国家行政手段介入市场的状况等等。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欧盟要审查在金融信贷及保险领域中受国家干预的程度。另外,欧盟还要审查中国是否谨遵产品成本和价格由市场决定的规则,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欧盟才能令人信服地向各成员国表态:好了,中国应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写到这里,我想起国外的一个谚语:如果一个动物它长的象一只鸭子,走起路来也象一只鸭子,叫的声音也象一只鸭子,那么它就是只鸭子。这个谚语反过来说,是不是应该这样:如果一个动物它长的不象鸭子,走起路来也不象鸭子,叫的声音也不象鸭子,那么它就不是鸭子。

  好了,啰索了半天,其实是一个经济学外行的胡言乱语,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明眼人都清楚。但就像强盗不会承认自己是强盗,骗子不会承认自己是骗子一样,中共当局搞的非驴非马经济(有人称其为权贵资本主义),也需要一件漂亮的外衣,“市场经济”正是中共当局为了掩盖自己“党天下”实质——政治上一党专制、经济上疯狂掠夺民脂民膏——所穿的一件漂亮的外衣。不过这件外衣虽然可以迷惑世人于一时,却不能欺骗天下以久远。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

 

第十一期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