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今天是: 首页 | 文章中心 | 百万图库 | 下载中心 | 雁过留声 | 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千秋——中国最具影响的文学网站 >> 文章中心 >> 时尚专稿 >> 社会纪实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我为农民说真话       ★★★
我为农民说真话
作者:沙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3-7-18

 

    能够被历史记住的小人物寥寥无几,而李昌平很可能是其中一个。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李昌平”三个字,瞬间就冒出近2000篇关于他的报道和评论。他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写了那封著名的给朱镕基总理的信,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最近,他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数据,写出一本力作《我向总理说实话》。认真读完这本书的人,无不大恸。
    “这是一本让人坐卧不宁的书。倘若不是预先就知道作者是谁,我是不大可能去读它的,因为它离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经验太远。但我读了,一口气读完了,读得坐卧不宁。”一位读者在报纸上撰文形容自己的感受。
    一位离休老干部尚未读完,已经潸然泪下。老伴儿告诉儿子:“你爸爸这辈子都没有流过眼泪!”
    作家吴思在读完后,将李昌平与海瑞做了比较:“从优势方面说,海瑞的主要武器只是一根道德鞭子,即便舞得山响,触及的仍是皮毛。而四百多年之后的李昌平则装备了中西结合的轻重武器,他可以挖出体制上的根子,提出脱胎换骨的改革建议……”
    学者丁东说:“一个时代,总会出现一些焦点人物。如果说,梁漱溟、彭德怀曾经是50年代的焦点人物,那么,李昌平和他的书里提到的董阳、夏一松,就是当今中国的焦点人物。他们的命运,高度地浓缩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著名农业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为这本书作序称:“李昌平不是第一个提出‘三农’问题的人,但以一个乡党委书记身份,系统提出、用数据说话、用切身经历讲话的,他是第一个。”

    “我们欠农民太多!”

  春节前的一天晚上8 点,记者在北京与李昌平见面,他刚从印度访问回来。

  他写了那封引发大地震的信后,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出走,到南方找工作。但被荆州某些人“追剿”,又失业了。他漂泊到北京,碰到《中国改革》杂志总编辑温铁军,两人一见如故。温铁军说,我这里正好缺人,到我这里来研究农村问题吧!

  现在李昌平把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全融入编辑工作中。他准备和一帮志愿者搞农民网站,搞农民培训基地,他得到了国内外朋友的支持。他写文章批评关于农村应该实行股田制的观点,他是无可争议的农民问题专家。

  
种粮能手说:打死也不种田了

  李昌平出生在湖北监利县一个非常穷的农民家庭,小时亲眼目睹了亲人没钱治病,活活病死的场景。于是他立志要为农民做事情。他读书成绩优秀,考上大学后多次有跳出农村的机会,他都放弃了。他发誓不离开农村。

  李昌平的外表看起来聪明理性,外向开朗。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是经济学硕士,有17年的乡镇工作经验,曾担任过4 个乡的领导职务。

  2000年初,李昌平被调到棋盘乡任乡党委书记。他一来就目睹了太多的不平与苦难。

  “正月初四,我从县城出发,要去看看棋盘乡农民怎么过年,哪知公路上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的人像滚滚洪流。不管是什么车,只要你是向南,统统塞满了人。我开着的桑塔纳也被农民拦下,车里一下子上来了5 个农民。一个四五十岁的农民说:他家去年种了40亩地,一家三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忙了一年,交了各种税费合两万多斤粮,自己只剩下3000斤谷子。谷子收完了,老婆也累倒了,住院7
天花去了2000多元,把自家的粮食卖光了,还借了2000斤。一个青年农民愤愤地说:‘你们当官的心太黑,不出去没有活路。’

  “我的车子开进角湖村,到处是骨肉分离,拥抱泣别的场面。那些可怜的孩子死死抱住父母的双腿不放,欲走的父母伤心地痛哭着,不停地抽打孩子的双手。

  “这个村的村长是我中学同学,兄弟四个,除了他全带着老婆出外打工去了,他老婆也跟着去了。他们初四的清晨就去了长沙,去晚了去年打下的拾破烂和擦皮鞋的地盘就会被别人占了。只剩年逾花甲的老父母照看着四家的10个孙子。

  “老人拉着我的手说:‘他哥哥,这个政策要变一变,再不变老百姓可是没法子生活了!’看着我的老同学苍老无奈的父母,我的泪水一下流出来了。

  “我的这位村长老同学愤愤说:‘农民还有什么?有家不能归,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在外谋生;有地不敢种,劳累一年还欠着别人钱,什么道理!上有老人不能尽孝;下有小孩不能成才。一生辛劳,尽养活你们这些干部、奸商了!你们反而不把农民当人看!”

  侯王村的侯大爷,老两口都七十出头了,听说来了上过大学的新乡党委书记,步行十多里找来,让李昌平解答一个难题:“请问李书记,中国的哪一朝哪一代,要七十多岁的老人交人头税?”

  他和老伴1999年交了整整700 元的人头税。他说:“我们年轻的时候,修过‘三线’,修过长江大堤,农业学大寨,搞了二十多年的水利建设,落得一身病。老了,乡里不仅不养我们,还要我们这些老人养乡里,天理难容啊!”

  棋盘乡的种田能手李开明也对李昌平倾诉:1999年种地18.3亩,收粮1.8 万斤,生产开支和税费6000多元。他家现库存1.1 万斤粮。尽管苦求以远低于国家保护价的每斤0.35元出售,粮食收购部门仍以没有仓库为由拒绝。算来算去,他1999年的种田收入竟然是负数。种田能手尚且如此,监利的普通农民可想而知了。李开明痛苦地说:“打死我也不种田了!”

  李昌平的一位中学同学对李昌平诉苦道:“我去年种了30亩地,不仅没赚到钱,反而倒贴了2000多元。排渍时,电管所说村里欠电费,给你停电。村里不得不给电管员送烟、送酒、送钱,还把他请来杀鸡宰鸭,好酒好肉招待,否则淹死你也不给你送电。老百姓庄稼被淹,心急火燎,当官的和管电的却划拳饮酒,不慌不忙!

  “粮食收获了,国家规定100 斤55元,可是粮管所收购时只给你38元,就这样还得在粮站连续蹲上几夜,不送礼就不给收。我家卖粮食都是我父亲去,我怕见到那些没良心的收购员,会控制不住一把火把粮站烧了。

  “禾苗刚栽下,干部就来收钱,每亩地200 多元,1 分不能少。要是因为花钱买化肥要求迟几天交,人家坚决不允许,闹不好就关人罚跪。我真想不通,农民最没办法,农民最善良,农民也是人,他们为什么不能客气点?

  李昌平调查到:1999年,棋盘乡全乡农民实际负担1382万元,其中合理负担仅580 万元,而全乡农民的农业收入总共不足1000万元。这意味着农民种田的全部所得都用来交税费还差着近一半。

  春节这几天的见闻给李昌平的刺激太大了。深夜12点,他拿起笔想给县领导写份调查报告,但他怎么也写不下去,他知道很可能马上就会有人扣帽子,“政治上不成熟,此人靠不住”。李昌平对记者说,他之所以留在这里是想改变农村的面貌。可是现实太令人失望。青春、热情、理想、公平无影无踪。老百姓受再大的苦也讲不出话,“我一定要代他们说”。

  他最终选定了一个特殊倾诉对象。当他提笔写下“总理”两字时,泪水顿时溢满了眼眶,他要告诉总理农村的真正现状:

  “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

  “我经常碰到老人拉着我的手痛哭流泪盼早死,小孩儿跪在我面前要上学的悲哀场面。我除了失声痛哭外,无法表达我的心情。今年的负担还要加,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啊!少壮去打工,剩下童与孤,又见负担长,惟望天地哭!……”

  除了描述农村现状,李昌平还向总理提出了改变农村现状的四个方面的详细建议。

  2000年3 月8 日,李昌平回到县城,把信交给妻子,想听听她的意见。她看完后流了泪,但没有阻止,而是主动地帮他把信发了出去。

  给朱总理的信发出后,他相信一定能到总理手里。因为这封信正与朱总理关心农民的心情合拍。他知道总理多次讲农民问题,关注农民。他知道必有一番大震动。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大器    责任编辑:大器 
  • 上一篇文章: 解读国人仇富心态

  • 下一篇文章: 解析中国“黑社会”
  • 【字体: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深圳,今夜激情澎湃
    推荐文章 梦里花落知多少
    推荐文章 十景缎
    固顶文章 飘渺之旅
    推荐文章 纯情的堕落
    推荐文章 给我一支烟
    推荐文章 小兵传奇
    推荐文章 性爱日记--遗情书
    推荐文章 [图文]处女,谁说你不在…
    推荐文章 墨香
    推荐文章 欲望的玫瑰
    推荐文章 [图文]花开堪折
    推荐文章 天底下最不浪漫的事
    推荐文章 所谓爱情及人性及其他
    推荐文章 [图文]完全离婚手册
    固顶文章 [图文]狼图腾
    没有相关文章

    处女,谁说你不在乎…

    花开堪折

    完全离婚手册

    狼图腾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