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终于登上了塔顶!从一屋走到七层,使回忆更加清晰,也使我的内心有了蜕变。我远望着塔外的一切,回忆着重回到西安的情景。我是在那个井底想出我的答案的,在耀眼的阳光洒进黑洞洞的枯井时,我豁然地感到了,慈思寺,大雁塔,就是属于我的地方。 我站在这座举世闻名的佛塔的最高层,凝视着塔外的一切。碧空、白云、古树、庙宇,我感到我的心逐渐澄净,回忆带来的沉重也逐渐减轻。我深叹一口气,深深地感到由这特殊位置的熏染所带给我的内心的舒展。 但是当我的目光移到寺内的时候,一切发生了变化。 我看见了一个身着僧袍的人正在扫地,背影是如此地熟悉,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是呆呆地望着那个人。当那个人慢慢地转过身,我得以看清她的面容时,我惊呆了,是迟芸!当我反应过来时,我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塔下,向她跑去,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 迟芸见到我,也是难以名状地激动。我们彼此热烈地拥抱着,忘情地拥吻着。冲动在一切到来地这么突然的情况下无法克制,很自然地,我进入了她,把心中一切复杂的情感都化入了彼此缠绵的起伏中……
然则这一切只是我离奇的幻想,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那个人的确是迟芸,但我只是默默地走近她,轻轻叫了声:“迟芸。” 她起初没有任何反应,我又重复了一遍她的名字。这时,她停下手中的笤帚,慢慢地抬起头,我们彼此注视着对方。她的眼神依然纵深感极强,但较之以前又添了一层看透一切的淡然。在看到我的刹那,她的身体微微一颤,眼中也闪电般掠过一丝光芒,但稍纵即逝,很快又恢复到了如水般的寂静。 “施主,”她低下头,双手合什,“你认错人了。”然后慢慢地转过身,走开了。 一阵彻骨的寒意如冰刀一般刺痛我身上的每一个部份,悲伤也如泛滥的洪水般冲垮我的心灵。曾经共同拥有过那么多经历,而且曾有着那么默契的心灵交流的两个人,如今却只能形同陌路,两不相认。而且我能体会,她是强忍住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在表面上生硬地表现出冷漠与淡然。这是多么凄凉的一幅画面,面对此情此景,落叶也会为之悲伤,寒风也会为之动容。 而你,迟芸,却为我留下了这一切。我知道,我和你的相识,既是缘分,也是冤孽,而你把我引到这里,是为了让我清楚,这里既是了结我们这段孽缘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的归宿。 如今,我来了,而我们经历的却是这样一种情景。在你转身的刹那,心中在进行着多么痛苦的压制。你那落寞的背影,又承载着多少难言的苦衷,然而我却无能为力。 望着她渐渐消失的身影,眼前随风飘起片片枯黄的落叶,我的双眼模糊了……
再次站到塔顶已经过了两年了,在这两年里,我再没有见到过迟芸。 我迷朦着双眼,望着塔外的一切。这一切其实都是虚无的,即使眼中脑中所到之处会是实体,但顷刻间也会灰飞烟灭,不留下任何痕迹。这顷刻是时间,也许是十年,一百年,一千年……时间是永恒的,其余的一切都是时间的过客,被时间征服,惟一保留的自己的本真,也许也会随着自己的消失而消失。 我微笑着叹了口气,看了看手上的小黑匣,闭上双眼,向外跳了出去。顿时我感到自己轻飘飘的,在所能感觉到的巨大的虚无之中,我在慢慢地下坠。而且,在下方的不远处,我看到连影在向我摆手,还有那熟悉的微笑……
后 记:
生命的无常让许多人怅然慨叹,宇宙的永恒又让多少人惊情向往。 无常的生死却永恒地存在于亘古的宇宙之中,时空的交错也只如惊鸿一般掠过我们的心魔,昙花一现的过后,换来的只是残花一般的凄凉。 但是,我们仍然虚妄,仍然偏狂,仍然渴求生死瞬变,红尘挪移带给我们伤情的快感,殊不知在无常中渴求永恒只能换来心力交瘁的凄美。 要知道,世上存在着对这些问题的最好解答,这就是轮回。它将无常与永恒完美地结合,化解了生带来的种种烦恼,死带来的种种悲伤。
……在一个幽暗的黄昏,微风吹动着湖边的落叶,万物静寂。一个女孩站在湖边,双眼中载满着幽深的情愫,望着深邃的天空,仿佛在找寻着什么,但又不能确定这“什么”究竟为何物…… 在湖的对面,一个男孩在抽着烟,眼睛里也满怀着哀怨忧郁,仿佛周遭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虚无的,而他也好象只为某个虚无之物或某种虚无之感而存在。烟圈弥漫在他的周围,随着吹来的微风逐渐消逝殆尽…… 忽然,两人的目光交织在了一起,隔湖相望,谁都不能主动摆脱对方的注视。一刹那,心灵在时空交错中骤然清醒,骤然空明,多少个岁月在此刻交聚澄清。两人仿佛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到了某种空无的情愫,某种许久不曾有过的似曾相识之感,甚至读到了自己灵光一瞬的追忆。两人的眼神在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突然,男孩发疯似的绕过湖跑到女孩身边,停住脚,略带几分羞涩地说:“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吗?” “也许不是吧。”女孩也羞涩地说。 “那是在哪里,什么时间见过呢?” “嗯,真的记不清了。”女孩对男孩微微地一笑,笑容异常甜美。男孩也好象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似的,笑了。 于是,男孩轻轻地牵住了女孩的手,向远处走去……
自然中的黄昏也长舒了一口气,微笑地看着他们,仿佛在说:“你们终于在一起了,你们走的太累太远了……” 此时,也许前世的一段刻骨情缘就在这奇幻的指引下,经历了几世轮回的风雨,终于得以在这寂美的平静中续接。 跨越亘古的轮回屹立在天池紫云之端,轻看人间起伏的风浪,男孩与女孩也成为轮回眼中两个执着的精灵。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前世的一次擦肩而过,是否可以换来今生的再一次情感纠缠呢? 两人经过轮回的指引得以再续前缘,只因未喝那一碗遗忘前尘的孟婆之水,才得以在几世风雨过后,仍保持着模糊的清醒,执着的心没有变,不渝的情没有变,只因前世彼此的约定,不喝孟婆之水,只为来生再续。度过几世的幻化,风雨的洗礼,心底却仍然保留着那一世的深情,直到真正释怀时,一切变得又是那么的平静。
《源氏物语》中有一句话:“生如春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生与死都能被诠释的如此动人心魄,那么对生死作出了最完美解答的轮回当然也续承了生的绚烂,死的静美,甚至更加集人间情愫之精华。我们不再惧怕生死别离的哀伤苦痛,不必再为挚爱之人的离去走不出情感的阴霾。因为我们拥有希望,我们懂得,来生的因缘是最能触动心弦的,那份曾经拥有是跨越心灵与生死的,我们期待着轮回后的再度惊情!
故事结束了,但感觉仿佛又是一个开始,三个人的起伏牵连引出了关于宿缘的思考。如果说迟芸是“我”前世的宿缘,那么连影又将是“我”来生的亏欠。这样无穷无尽,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我想没人能够知晓。 在写这部小说的半年里,我放弃了很多,也得到了许多。在写的时候经常是因为过于投入而使自己精神恍惚。不过现在终于完成了我的处女作,但现在还是有时沉浸在作品中的情节,我想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吧。 《流云尼玛》的作者阿曼达说过:“我喜欢在经历巨大的风波之后的那丝淡定的微笑。” 而我,却欣赏在跌宕起伏的经历过后能够微笑于狂风之中,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